查看原文
其他

千里挑一!澳門首顆衛星名字揭曉,發射時間在...

微觀澳門 2022-04-28

400多年前,意大利傳教士瑪竇抵達澳門,對使用毛筆書寫漢字和科舉制度感到心悅誠服。


100多年前,近代思想家鄭觀應在澳門自家的祖屋撰寫《盛世危言》,提出引入“西學”以強盛國家。


而今,澳門的科學家們正在研制一種低緯度科學探測衛星,用來研究南大西洋神秘的地球磁場。

▲ 資料圖

滄海桑田,換了人間。


昔日濠江之畔的小漁村已然出落成流光溢彩的現代都市。


搭乘科教強國的時代巨輪,回歸祖國20年的澳門,正開啟一場前所未有的科學征程。

飛翔吧,澳門衛星!

在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來臨之際,澳門科技大學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宣布,首顆澳門設計的科學衛星將于2020年擇機發射。


衛星的科學目標是“南大西洋異常區地磁探測與地球液核發電機動力學研究”。這顆探測衛星將有望揭開困擾人類百余年的“百慕大”之謎。

▲ 百慕大三角(資料圖)

澳科大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是2018年科技部批準落戶澳門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之一。該實驗室的主任是張可可教授。


這位擁有美國地球物理學會會士、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會士等頭銜的世界級天體物理學“大咖”,去年受聘于該實驗室。來到澳門工作的第三個月,張可可代表實驗室向國家航天局提出了設計一顆科學探測衛星的構想。


今年2月專家組對衛星方案進行了討論,5月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的資助已經到位。


在英美工作了近30年的張可可坦言,天體物理研究對資金和人才要求苛刻,如果沒有中央政府和澳門特區政府作為堅強後盾,沒有“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地位與分量,衛星的研發完全不可能。

你好,澳科一號!

作為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20周年的獻禮,今年10月,特區政府啟動了“澳門首顆科學衛星徵名活動”。


此次徵名受到澳門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支持,合共有超過1100人參與,收到命名方案超過1500個(中文名稱1042個;英文名稱466個)。


經過評審委員會層層遴選,最終確定該衛星命名為“澳科一號”,象徵澳門科學技術向上騰飛。

▲ 航天科普展在科技大學舉行開幕儀式

今日(12月15日)慶祝澳門回歸20周年航天科普展在澳門科技大學舉行開幕儀式。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為澳門首顆衛星 “澳科一號衛星” 揭曉命名。


據了解,本次展覽是以珍貴圖片和模型等,展示澳門首顆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概況,記錄澳門支持祖國航天事業,內地與澳門在領域的交流合作成果以及祖國航天發展歷程中令人難忘的重要瞬間。

▲ 澳科一號衛星(資料圖)

▲ 澳科一號衛星(資料圖)

啟航!科技之光耀濠江

行政長官崔世安在政府總部會見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就繼續支持澳門科技創新發展等議題交換意見。


崔世安表示,澳門特區政府與國家航天局簽署關於地磁觀測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聯合研製項目的合作協定,對澳門參與國家科技和科研發展、提升自身科技創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也成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及澳門回歸20周年的賀禮。


崔世安並感謝本澳高等院校對推動航天領域和首顆衛星項目的發展不遺餘力。

張克儉表示,國家航天局將繼續推動澳門高等院校在各航天領域項目的合作,他對特區未來在航天以至其他科技領域的發展充滿信心,國家航天局將會繼續提供支持和幫助。


隨後,行政長官崔世安與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簽署地磁觀測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聯合研製項目的合作協定,標誌著雙方在科技創新合作進入新的階段。

政府發言人辦公室表示,雙方今日(15日)簽署的合作協定,協議聯合研製迄今為止世界唯一利用近赤道軌道監測赤道附近南大西洋異常區地磁場與空間環境的科學探測衛星,並聯同國內外頂尖的科學團隊,對地球磁場與空間環境變化這一事關地球和生命起源與演化的重大科學課題進行研究。


協定的實施,除了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外,還可創設國家機關和特區政府,以及兩地科研機構科技創新及科研合作的新模式,加快粵港澳大灣區,特別是澳門的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同時成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及澳門回歸20周年的賀禮。




推薦閱讀

★   澳門首顆衛星明年發射!快來幫它取一個好名字...

★   炫酷!用3D動畫短視頻“數讀”澳門

★   這部超精美視頻,帶您漫步澳門時光...

★   崔世安深情回顧20年從政生涯,笑稱“普通話好簡單!”

★   最新!澳門特區20歲生日官方宣傳片正式發佈!

來源:澳門日報、澳廣視等

TIPS


聽說微信又改版啦!

為了能及時收到微觀澳門

發的最新澳門本地消息

和不定期福利

大家記得給“微觀澳門”標上星標哦~


操作非常簡單!


只要給我“標星”就可以了

安卓版的則是“設為置頂”哦


在看的你真“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