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澳大:“心理抗疫”迫在眉睫!“六點建議”應對負面情緒

微觀澳門 2022-04-28

這個鼠年春節在疫情籠罩下

人人談“新冠”而色變

宅在家各種刷

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不僅給全民造成身體上的危機

還帶來心理層面的考驗

日益攀升的確診病例和死亡人數,和各地傳來救援信息,網上的謠言很可能把人們的焦慮、無助和憤怒情緒煽到極點。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來勢兇猛,正被世界廣泛關注。然而,目前對受肺炎影響的患者、疑似病例、隔離家屬和醫務人員的精神心理衛生工作的重視程度尚不夠。

澳大最新研究,開展心理治療迫在眉睫

日前,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項玉濤教授研究團隊在國際權威期刊《柳葉刀. 精神病學》(Lancet Psychiatry)發表題為《中國2019-nCoV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精神心理干預迫在眉睫》的論文,項玉濤教授表示,在任何一場傳染性疾病的爆發災害中,恐懼、不確定感和病恥感都會十分普遍,並且可能會嚴重影響臨床治療的效果。根據以往全球範圍內歷次急性傳染病爆發的防治經驗,開展實施全面的心理測查和相應的精神心理治療與干預,對於抗擊本次新型肺炎意義重大。

研究表明,在此次肺炎爆發期間,已確診的患者和疑似病例可能會擔心這種有致命可能的新冠狀病毒造成嚴重後果,可能會感到無助、孤獨、憤怒、甚至出現拒絕治療、暴力和自殺等極端行為,他們正在經歷的發熱、缺氧、咳嗽等感染症狀亦會加重上述精神症狀。此外,對於被隔離的家屬和密切接觸者,會出現緊張害怕,擔心被歧視,產生負罪感。對於在臨床一綫奮戰的醫護人員,他們往往面臨更大的感染風險以及更多的心理困擾。他們在擔憂自身感染的同時,也擔憂自己會將疾病傳播給親友和同事,因此會出現嚴重的焦慮、失眠等精神科的問題。


儘管上述精神心理問題在患者、隔離家屬和醫護人員中相當普遍,但目前絕大多數在隔離病房工作的醫務人員並沒有接受過精神科和臨床心理方面的專業訓練,不知道如何進行有效應對。

研究顯示,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與2003年爆發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症(SARS)相比,雖然兩者臨床表現不完全相同,但在感染源、流行病學特徵、快速的傳播形式以及衛生當局對疫情準備不足等方面仍有眾多類似之處。部分在當年SARS爆發時期採取的應對方案對本次新型肺炎的應對或許會有很好的借鑒作用。具體的建議包括:

首先,各地衛生當局應組建涉及多學科的精神科和臨床心理隊伍,包括精神專科醫生、精神科護士、臨床心理學家等,為患者、被隔離的家屬和密切接觸者、及一綫醫護人員提供適當的精神心理干預和支持措施。對於已經出現嚴重精神障礙的患者,應立即提供精神專科治療。

第二,為了減少患者及醫護人員對此次疫情的不確定感和恐懼情緒,政府及公共傳媒應當為廣大民眾提供準確實時的疫情信息。同時,針對已經感染的患者及家屬,要及時溝通病情,幫助患者和家屬建立對治療的信心。還可以提供遠程在線心理諮詢服務,如通過微信等方式幫助了解最新疫情,來降低“被隔離感”。

第三,對於感染的患者,應該進行抑鬱、焦慮以及自殺想法等方面的定期心理篩查,發現問題後要及時處理。關於精神科藥物的使用,應考慮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實際軀體情況,精神科藥物劑量不宜過大,而且需要注意和治療肺炎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

六點建議,應對負面情緒

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王繼堃認為,疫情本身屬於應激性事件。適當的應激反應是必要的,然而,應激不足和應激過度對身心健康和社會情緒穩定都不利。應激不足,表現為思想麻痹大意、反應遲緩,進不了警覺期。而應激過度則表現為應對措施過猛、公眾恐慌等。


對於大眾而言,如果長時間宅在家中,以及過度暴露在負面信息之下,會出現替代性創傷的現象。鋪天蓋地的疫情信息會對心理造成一些創傷影響,進而影響個人行為。其中一個表現為,持續不斷地看手機,心理會出現緊張、擔心、焦慮等情緒,“大家會擔心疫情到底什麼時候過去,蔬菜價格是不是又上漲了等等。”


這是一種對於不可預期事件的焦慮,焦慮的情緒會引發一系列生活問題。情緒和行為相互交織,如果不進行積極的干預,容易形成惡性循環。


對此,王繼堃提出了六點建議,應對負面情緒。

1. 保持規律的作息,按時一日三餐。根據養生規律,冬天可以稍微早睡晚起;

2. 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平時大家都很忙碌,這個時候可以從積極正面的角度挖掘一些興趣愛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對於父母而言,在這期間實際增多了對孩子的陪伴,可以利用機會增加高質量的親子陪伴。例如,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可以閱讀親子閱讀繪本,比如《遊戲力》,很多遊戲繪本還可以進行角色扮演,因此父母可以做到遊戲式的陪伴。父母可以針對孩子不同的情況選擇不同的故事,將故事和遊戲結合在一起。

3. 適當隔離疫情信息。實際上,2003年非典時期的創傷強度比現在更大一些,這次對公眾而言,更多的情緒是恐慌,而恐慌來源於不清楚疫情什麼時候能結束。過多的信息未必對身心有利,看著上升的數字,未來又充滿不確定性的時候,個人容易產生焦慮,進而形成社會性焦慮和恐慌。因此,適當地遮罩疫情信息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可以規定自己在特定時間內刷手機。適當地瞭解,該放下的時候就放下,去做一些別的事情分散注意力。

4. 故事療愈的方法。故事具有療愈力量,雖然它並不直接告訴讀者怎麼做,但是故事的隱喻會產生積極的心理暗示。危機,既是危險也是機遇。無論對於個人還是全社會,度過危機之後,都能有所成長,這不僅能讓內心更堅強,也能從危險中吸取新的經驗教訓,對當下做出反思。

5. 保持適當的社會連接。社會支持也很重要,公眾可以尋找互助的微信群和專業心理援助等。寫下或說出自己的故事,這本身就具有療愈作用。

6. 做一些小練習。比如,可以跟著視頻練習傳統醫學裏“八段錦”健身功法,也可以唱歌、跳舞,以及練習穩定情緒的“保險箱技術”。還有簡單的放鬆練習: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用鼻子深深地吸氣,用嘴來吐氣,把吸入的氣都吐出來,再吸入、吐出。


最后,為大家送上

世界衛生組織

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建議




推薦閱讀

★  暖心!旅澳湖北客今起集中住四星酒店!

★  【藝術戰“疫”①】宅家不空虛!這組抗疫藝術精品先睹一下

★  譴責!黑客惡意攻擊澳門衛生局網絡干擾抗疫!

  快訊!內地赴澳門自由行簽注暫停!澳門公職人員初六初七豁免上班!

★  確診第7例!澳航取消本周過百個航班!

來源:澳大UM、澎湃新聞等




TIPS





聽說微信又改版啦!

為了能及時收到微觀澳門

發的最新澳門本地消息

和不定期福利

大家記得給“微觀澳門”標上星標哦~


操作非常簡單!


只要給我“標星”就可以了

安卓版的則是“設為置頂”哦


在看的你真“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