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牽手復旦,謀劃這些大事!
昨日,澳門特區政府與上海復旦大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行政長官賀一誠表示,協議聚焦科技創新、微電子、人工智慧、金融債券、經濟、公共衛生、文化研究等領域,將為澳門特區與復旦大學合作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機制支撐。
實現產業多元轉型是發展方向
澳門目前的產業結構單一。博彩業一業獨大,關聯產業貢獻了年度稅收的六成、GDP組成的七成。這種產業結構,極易受外部形勢的衝擊。2020年,澳門GDP相比2019年下降了56.23%,為斷崖式下跌。根本原因就是受疫情影響,遊客來不了。這種高度依賴外部遊客的產業結構非常脆弱。
在這種形勢下,如何實現多元轉型顯得非常重要。而多元轉型最重要的,就是要增強澳門的產業競爭力。產業競爭力如何設計?綜合考慮澳門現有科研基礎能力、集聚國際科研資源的便利、面對國際國內雙向開放的地位、可依託龐大製造能力的珠三角腹地等因素,發展高附加值的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業就成了現實之選。
在上月的學習貫徹落實《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專題會議上。賀一誠介紹了方案的發展藍圖,並強調深合區要率先在重要領域及關鍵環節大膽創新,為澳門廣大居民打造宜居宜業的發展環境。
而在重要領域及關鍵環節大膽創新,發展高附加值的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業,其中最重要的便是需要大量的高素質人才。
近些年來澳門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人才流動管道不暢,人力資源短缺問題凸顯
根據澳門特區政府公佈的《澳門人口政策研究報告》預計,澳門總人口將在2025年達到75萬人,且屆時將會全面進入老齡化社會。同時,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澳門的老齡化趨勢一直在增長,2018年年終總人口為667,400人,按年增加14,300人;女性占53.1%。老年人口 (65歲及以上) 占11.1%,按年上升0.6個百分點;成年人口 (15-64歲) 比重則下跌1.0個百分點至75.7%。人口老化情況持續,老化指數按年上升1.1個百分點至84.1%,為連續第22年上升。
伴隨著澳門的適度多元化發展和對接大灣區建設,市場對勞動力的需求會繼續增加,面對人口老齡化趨勢,除了發掘本地勞動力潛力之外,對外勞的需求也是逐步增長。澳門本地的人力資源短缺問題日益凸顯,截止2018年第1季末,澳門製造業(1,058個)的職位空缺數目較去年同期增加346個,飲食業(2,294個)和酒店業(2,184個)分別增加264個及255個,人力資源流失情況一直持續。
另外,澳門本地人才的培養和專業人才的引進機制不健全,人才流動管道不暢,導致高學歷、高技能等高品質人力資源的不足,近幾年來,不論是批准居留人士和澳門的技術移民獲批個案都呈現持續下滑趨勢。從2010年至今,澳門每年批准的准許居留人士持續下降,到2018年創下新低為1074人,最新數據顯示出澳門的居留許可持續嚴格,外來人員流動受到限制。
澳門要發展,離不開吸引人才。
在人才普遍成為稀缺資源的今天,澳門需要大量引進國內外優秀人才,需要在革新思維,在吸引人才、培育人才方面下功夫。尤其在當今國際競爭的大格局中,人才的地位極其關鍵。一個地區只擁有資源或資金而沒有人才支撐,很難產生足夠競爭力。與此相反,即便資源有所欠缺,只要擁有人才,也可吸引資源和資金流入,進而獲得更長足的發展。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成立後,澳門加快了吸引人才的腳步。本次澳門特區政府與上海復旦大學簽署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進一步為澳門高新科技產業發展與人才的引進打下了基礎。澳門與復旦大學的深度合作,可為澳門發展貢獻智慧、帶動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培養更多澳門發展所需的人才。
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的框架下澳門與復旦大學可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利用好深合區的發展機遇,實現產業多元轉型,與澳門的可持續發展,實現人才交流合作,發揮出人才優勢。
推薦閱讀
來源:央視網、南方都市報、特區經濟、澳門日報
在看的你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