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當下全球熱議議題,關乎澳門會否被「淹沒」

微觀澳門 2022-04-28




氣候變暖正在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而位於熱帶海域的澳門海平面上升速度更是快於全球平均水平;若海平面繼續上升,澳門一些土地將被淹沒,熱帶風暴和水浸問題也會更頻繁。正在英國格拉斯哥举行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可以說與澳門命運攸關。


人類還有機會阻止這一險境嗎?澳門會受多大影響?而我們能做什麼?





全球變暖的影响前所未有

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目前正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大會旨在彙聚全球政府、機構組織、高科技企業等各方代表進行深入交流探討,加速實現《巴黎協定》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設定的目標。


氣候變化,正在越來越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的生活,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氣候委員會)近日發佈一份題為《氣候變化2021:自然科學基礎》的報告,全面評估了2013年以來世界氣候變化科學研究方面取得的重要進展。


報告指出,全球變暖對整個氣候系統的影響是過去幾個世紀甚至幾千年來前所未有的。


上世紀70年代以來熱浪、強降水、乾旱和颱風等極端天氣事件頻發且將繼續。參與撰寫報告的瑞士科學家吉安·卡斯帕·普拉特納指出,類似今夏歐洲的極端天氣事件未來將會更頻繁,人類活動和溫室氣體排放是氣候變化的主因。中國山西、河南今年也發生了罕見暴雨災害,很多氣象學家也聯繫到了全球氣候變化問題。


報告還預測,在未來幾十年裡,暖季將變得更長,冷季將更短,同時極端高溫等將變得更加頻繁,對農業和人體健康帶來更大挑戰。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日前發佈的資料顯示,2021年7月全球平均氣溫破紀錄,成為自1880年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7月。



英國議會環境事務審計委員會一份報告說,按照目前的氣溫升高速度,到2050年北冰洋夏季將再無海冰。


極端天氣正在對全球農業生產產生直接而強烈的影響。聯合國糧農組織日前公佈的資料顯示,今年5月,「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平均為127.1點,已經攀升至近10年來的最高水準。此外,全球變暖導致的水溫升高可能會使許多魚類和貝類物種的棲息地發生變化,最終導致漁業受損。



在整個21世紀,全球沿海地區的海平面將持續上升,導致低窪地區更頻繁、更嚴重的沿海洪水和海岸侵蝕,一些島嶼和沿海低地將被淹沒;那些擁有漫長的海岸線,地勢低窪、人口密集的地方更容易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影響。比如:澳門。



澳門海平面上升速率比全球快20%

此前,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林、黃剛、陳文與香港城市大學副教授周文合作,分析了澳門特別行政區及鄰近海域海平面高度的歷史演變,並預估了未來百年的海平面上升幅度。相關研究成果已發佈於《大氣科學進展》雜誌。


伴隨著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對我國沿海地區構成嚴重威脅,特別是對澳門特別行政區。澳門土地面積小,加上填海造陸工程的不斷展開,極易受到海平面上升的不利影響。海平面升高也成為澳門特區政府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



研究表明,近80年澳門海平面表現為上升趨勢,上升速率為每年1.35毫米,而1970年後,海平面則以每年4.2毫米的速度加速上升。同時,1993~2012年澳門海平面的上升速率是全球平均的1.1倍。未來,澳門海平面的上升速率將比全球平均數快20%。主要原因是澳門附近的海洋增溫快于全球平均水準,並且南海北部的南風增強導致海水堆積。



研究人員認為,到2020年、2060年、2100年,澳門海平面升高的幅度分別可達8~12釐米、22~51釐米、35~118釐米。具體量值取決於溫室氣體排放情景和氣候敏感度。


澳門特區政府地球物理氣象局曾表示,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到2050年,澳門海平面可能上升0.5米,加上熱帶氣旋數量和強度增加,未來澳門的水浸情況將會加劇。



政府已要求規劃中的所有工程必須加高建築物門檻,以避免因海平面上升及潮汐引起的水浸,這無疑使澳門建築成本上升。


澳門全境大多數地區海拔不足百米,在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受到更明顯的影響。這絕不是危言聳聽,事實上,世界上一些地勢低窪的陸地正在被淹沒,尤其是太平洋島國。圖瓦盧外長柯飛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演說上向全球展現了他們正在面臨的困境,這將是很多低海拔地區的未來。




人類命運還能逆轉嗎?「澳門沉沒」能避免嗎?大會目前有什麼進展?我們能做什麼?这次氣候大會的最終成果值得我們關注。



氣候大會原定目標基本落空


目前,COP26領導人峰會等重頭戲已經落幕,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國已提交了新的「國家自主貢獻」檔,印度等多個國家新加入了承諾碳中和的陣列。


COP26將於11月12日結束。多位元業內人士均向記者表示,上一屆公約締約方大會(COP25)未達成一致的《巴黎協定》第六條,有望在COP26上完成談判。不過,可能只是形式上達成一致,各國仍不會簽署有實際約束力的條款。


氣候議題最核心的目標——控制氣溫升高,仍不樂觀。「我們遲早要接受現實,承認將全球變暖控制在1.5°C以內的視窗已經關閉。」彭博新能源財經10月27日發表的專欄文章寫道。


綠色和平東亞區全球政策高級顧問、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非政府組織觀察員李碩對記者表示,COP26顯示出了國際社會氣候行動的集體乏力,遠不能觸及氣溫升高幅度的控制目標。如果滿分是10分,COP26的成果可能只能得3分。



《巴黎協定》是有史以來第一次達成的幾乎需要每個國家協同的國際承諾。但在過去幾年裡,《巴黎協定》並未展現出實質效力,全球碳排放量並未因其下降,2019年年底舉行的COP25以談判破裂告終。


COP26的另一個重要議程是發達國家如何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財政援助和補償,這也是落實《巴黎協定》的重要一環。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大會(COP15)期間,發達國家到2020年,每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氣候資金,同時鼓勵更多氣候融資。2020年的執行情況尚未確認,但缺口預計將達到200億美元。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估計,要將全球平均氣溫升幅限制在1.5攝氏度內,則需要在2030年將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45%;將升溫限制在2攝氏度內,則需到2030年減少25%。


北京燃氣集團研究院副院長白俊對記者表示,按照各國目前的減排計畫,即使發達國家把減排力度再增加一倍、發展中國家維持現有趨勢,全球在2030年減排45%的目標也不能實現。


而如何規定更具體合適的碳排放標準也是本次大會的難題之一。由於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歷史處境與發展階段存在巨大差異,雙方圍繞減排存在根本性分歧。


同時,許多國際專家表示,全球碳排放量計算存在不公平性,這些計算基於各國的生產而非消費,舉例來說,美國和其他國家將大部分低端製造業外包後便無需為製造產生的碳排放負責。




困境中的突破

即使困難重重,本屆氣候大會仍有希望實現一些突破。


就在大會召開前,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在羅馬落幕,並發佈了重磅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羅馬峰會宣言》,提到努力將全球平均氣溫升高幅度限制在工業化前水準以上1.5攝氏度之內。接連召開的兩場國際性會議凸顯了國際社會對遏制碳排放和氣溫升高的決心,夏爾馬形容本次氣候大會是實現1.5攝氏度目標的「最後也是最好的機會」。


G20的承諾也被視為COP26的重要基礎,COP26旨在確保進一步減排,提供資金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並在簽署《巴黎協定》的近200個國家的一致同意下商定協定的實施規則。



截止到11月4日,本屆氣候變化大會已經達成幾項重大聲明。包括中國、俄羅斯、巴西等在內的114個國家共同簽署了《關於森林和土地利用的格拉斯哥領導人宣言》,承諾到2030年停止砍伐森林,扭轉土地退化狀況,並為相應國家提供190億美元的公共和私人資金,用於保護和恢復森林。這也是COP26氣候峰會的首份實質性協議。



美國和歐盟還承諾2030年的甲烷排放量將比2020年減少30%。此外,根據英國政府發佈的一份聲明,有190個國家和組織已經承諾不再使用煤炭,其中波蘭、越南、埃及、智利和摩洛哥等18個主要依賴煤炭發電的國家系首次作出此承諾。另外,「主要經濟體」(較富裕國家)將在本世紀30年代逐步淘汰煤炭,而發展中國家將在本世紀40年代停止使用煤炭。


COP26上還有多國承諾計畫實現淨零碳排放。英國智庫Ember的統計顯示,新的淨零排放目標意味著,覆蓋全球碳排放84%的國家已經提出了碳中和目標。



11月2日,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在格拉斯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大家都希望在這次會上完成《巴黎協定》第六條實施細則的談判,現已達成政治共識。「我對完成所有《巴黎協定》實施細則的談判充滿信心」。



我們能做什麼?氣候變化跟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切身相關。

每個人的生活都會受氣候變化影響,同樣每個人都可以為減輕氣候變化的衝擊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給出不少有助於抗衡氣候變化的生活方式選擇:



少吃肉類、乳製品、乳酪、黃油,多吃本地水產和蔬果,減少浪費;


多乘火車、巴士,少乘飛機,能走路、騎自行車抵達的就不開車,開電動車;


多開視訊會議,減少商務旅行;


少用烘乾機,多用晾衣繩;


提高自家住房的絕緣保護,減少熱量流失;


購物時有意識選擇低碳商品。


推薦閱讀

★  重磅!十九屆六中全會在京召開

★  熱點解答:入澳須備5000元如何審查?

★  身在浙江的賀一誠,專程到了這裡...

★  等緊你!澳門「hush! 」音樂會火熱開啟

來源:文匯報、鳳凰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IPCC、澳門特區新聞局等

在看的你真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