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看似寻常最奇崛,听“老光明”讲那过去的故事 | 共同体

2017-12-18 罗婉 程晓玲 共同体Community


一座城市因历史而积淀厚重和温暖,

一方水土因文化而充满尊敬与温情。

12月15日下午,

由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深圳市光明新区文体教育局、

深圳图书馆共同举办的

《寻找光明记忆:新城旧事》

新书发布会暨捐赠仪式

在深圳图书馆南书房举行。


深圳市光明新区文体教育局副局长、本书的编审包小红,深圳光明新区文化发展中心负责人、本书的主编陈瑛各自分享了“寻找光明记忆”项目的实施和本书的写作过程;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晶报总编辑、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社长胡洪侠,深圳图书馆馆长张岩,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副社长孔令军等也都到场助阵,以“城市记忆——传承与保护”为主题,分享他们对于城市记忆探索与保护的看法。


“寻找光明记忆”项目从2014年开始启动,项目组在深圳光明新区寻找这座城市里曾经的村落,探访村落里的老人,记录古旧的建筑和它们背后的故事,感受着这方水土独有的风土人情,力图从那些本土人的氏族源流、古旧的建筑、传统的习俗、特色的美食中寻根光明,带领读者了解光明新区的岁月悠长和历史文化积淀之美。



“寻找光明记忆”项目会一直走下去

深圳市光明新区文体教育局副局长、

本书的编审包小红


由项目组拍摄的第八届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深圳故事短片竞赛单元“最佳包容故事短片”获奖纪录片《寻找光明记忆·古旧建筑》播放完毕后,包小红向我们讲述项目组如何寻找光明新区里的城市记忆:“项目组每两个星期走一次光明,开始是三四个人走,后来是一大群人走;开始是光明新区的人走,后来是文化界的人走;后来媒体参与进来,群众参与进来,这个队伍越来越庞大。”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副社长孔令军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副社长孔令军认为社会上成立的“非虚构工作坊”,这代表着非虚构的写作方式有着更加愈发受到市场青睐的趋势,而《我们深圳》文丛就是首部全面记录深圳人文的非虚构图文丛书,这套丛书处在了历史和情怀的交接点。谈及对深圳的记录,孔令军表示,“我们需要有情怀、有文学要素的非虚构作品。”



“只有了解了深圳,我们才能热爱深圳”


深圳图书馆馆长张岩


“人们说到深圳的时候总是讨论最近几十年的历史,仿佛历史是从天而降的,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直接变成了现在这个大都市。”深圳图书馆馆长张岩谈及人们对深圳历史的态度时不禁叹息,与“寻找光明记忆”项目的启动时间相近,深圳图书馆也从2014年开始了“深圳记忆”项目,张岩表示当项目组一次一次走读深圳的时候常常会受到震撼:鹤湖新居保留着那么宏大的客家围屋;原来文天祥的后人几百年前就已经迁居于凤凰古村这个古老的村落;坪山仅仅一个坑梓镇就留存着三十多座客家围屋。深圳图书馆馆长张岩表示,深圳并不仅仅只有三四十年,她有自己的传统,有自己的文化根基,而通过这种行走才能看到的深圳这座城市的全貌,在了解这座城市的同时,我们才能更加热爱深圳。 




“我们走遍了光明新区所有的村落和社区”

深圳光明新区文化发展中心负责人陈瑛


作为《寻找光明记忆:新城旧事》一书的主编,陈瑛向到场的媒体及读者分享了“寻找光明记忆”项目及本书的创作及感悟。她表示,现在的光明就像是三十年前的罗湖和福田,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的老建筑、老街巷、老传统的文化都在迅速消失,城市记忆的传承与保护任重而道远。此次项目的初衷正是和所有深圳人一起,以不同的形式保存文化、留住我们的城市记忆。截至2017年11月,项目组一共开展了寻访活动96次。“我们可以很自豪、很有底气地说:我们走遍了光明新区所有的村落和社区。”陈瑛说道。




寻找城市的记忆要趁早

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晶报总编辑、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社长胡洪侠


提到发展迅猛的“深圳速度”,胡洪侠表示,深圳是最难保存自身城市记忆的城市,快得让我们来不及停下来记录自己的足迹。“寻找城市的记忆要趁早。”胡洪侠与现场读者分享了他刚到深圳时的故事,谈及他在1992年初到深圳工作时的二十层高的南光大厦现在已经被另一栋八十层高的大楼所替代。而在1990年代,南光大厦是当时的他见过最高的大厦。


“人们说到深圳的时候总是讨论最近几十年的历史,仿佛历史是从天而降的,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直接变成了现在这个大都市。”谈及人们对深圳历史的态度时,张岩不禁叹息,与“寻找光明记忆”项目的启动时间相近,深圳图书馆也从2014年开始了“深圳记忆”项目。在张岩看来,深圳并不仅仅只有三四十年的历史,她有自己的传统,有自己的文化根基,只有在了解这座城市的同时,我们才能更加热爱深圳。


文 | 罗婉 程晓玲

编辑 | 孙奕天



标题为编者另拟



点击阅读原文

即可进入微店购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