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饮“食”男女须留意,龙口含珠懂礼仪 | 每周一字

霍者 共同体Community 2024-02-05


孔老夫子曾说过:“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史记》里有句著名的“民以食为天”。


可见“食”字对人类多么重要!



“食”可以指人吃东西,又可以指被吃的东西,为什么会写成“上面一个人、下面一个良”呢?


我们还得先从“食”字的源头说起:

甲骨文的“食”下面部分是一个盛装食物的容器(一种说法是簋,gui,读鬼),上面的三角形“亼”是什么意思呢?


一种说法是这个容器的盖子,而另一种说法则是一个向下张开的嘴巴!


到底哪一种说法对呢?


我们得找对应的字,否则就是孤例无证了。



《说文解篆》下册第836页有一个“㱃”字——这个字后来通用为“飲”,简化字为饮。

“㱃”字的甲骨文就是一个人低下头到容器中喝水——其中“亼”就画了一个倒装的“口”。



这幅字是“㱃饗共舞”(简化字:饮飨共舞),其中最右边的就是甲骨文的“㱃”。

这幅作品从书法美学的角度来说水平不高(其他三字为金文,饗又通鄕),但是竟然因为既象字又象画而引发网络疯狂围观,实在令人啼笑皆非。



《说文解篆》下册第692页的“令”字,上面也是一个倒装的“口”,在对下面的人发号施令。



《说文解篆》下册第803页的“今”,上面也是一个倒装的“口”。“今”或为“含”字的初文,一说为“曰”的倒文,但上面的“亼”确定是一个倒装的“口”字。



我们再回来看这个“食”字:

上面张开的嘴巴向下,分明是准备享用下面的食物了,甚至还有的甲骨文点缀了几个竖点——这是从嘴巴里面流出的口水——也叫哈喇子!多么生动形象啊!


甲骨文之后是金文,金文“食”字和甲骨文较为接近。之后就是小篆。


小篆上面倒装的口已是单独的部首“亼”(读 ji 集,集合之义)了,下面为皀(读 bi/xiang,谷物馨香之义)。


紧随篆文其后的是隶书:

隶书的食还有篆书的影子。



草书的食完全抽象化了(简化字的食字旁“饣”就是从草书食简化而来的)。


行书的“食”字介乎草书和楷书之间。


而 楷书的“食”字就是我们现在写的样子了:


上面一个“人”,下面就是“良”了(但字义和良字无关)。这个字形就是从甲骨文、金文、小篆一步步演变而来的。



《说文解篆》下册第796页:食。列举了说文及段注的释义,以及甲、金文等。


说完这个“食”字,就得说说我们中国人餐桌上的传统饮食礼仪了。


看看这位小姑娘的“吃相”!令人惊讶!

但是我们能原谅她。因为她还小,估计父母家人没有教育她中国传统餐饮的“六字”礼仪——


这就是:“龙含珠、凤点头”。


也有说八个字“龙口含珠、凤头点水”。


什么意思呢?


龙含珠(龙口含珠)讲的是吃饭时端碗的姿势。



端碗的时候,左手(左撇子可以例外)四指伸平,碗底轻轻放在手掌上,拇指轻轻扣在碗研儿上,虎口空着,这种手势比喻为龙的嘴巴含着一颗宝珠的样子(碗为圆形,比喻为宝珠),因此称为“龙含珠”。



凤点头(凤头点水)是说用筷子把食物轻轻夹起送到嘴巴里面,嘴巴马上闭上(不能出声,尤其不能上下嘴唇吧嗒响!),头微微在动,就像凤凰点头一样。



相应的还有“用筷子十忌”,说的也是传统餐饮礼仪。


忌迷筷,举筷不定;


忌翻筷,从碗底拣食;


忌刺筷,以筷当叉使;


忌拉筷,持筷撕口中正咀嚼的鱼肉;


忌泪筷,夹食带汤,滴答乱流;


忌吸筷,将筷子放入口中吮吸;


忌别筷,把筷子当牙签;


忌供筷,把筷子竖直插入碗中;


忌敲筷,以筷击碗或桌子;


忌指筷,持筷指人说话


礼仪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没有了载体,文化就是无所依托的游魂了。我们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因此,传承这些礼仪之美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亲,你吃饭时做到了吗?


《说文解篆》是一部以许慎《说文解字》为基础,以甲骨文、金文、小篆演变为主线的文字学著作,不但详细展现了文字发展的脉络,识其形、知其音、解其义,真正奠定我们学习古文的基础,而且对学习篆书书法也非常有裨益(临帖是从“外”向“内”走,文字学是从“内”向“外”发)。


【名家书评】


汉语史学者 高福生:


“霍者先生雅好汉字研究,积十数年之功,先著成《中华汉文字美学》上、下二巨册,今又出版《说文解篆》三大本,将东汉许慎之《说文解字》重新归类,并附以甲骨文、金文,标注现代音读。方便学篆,功不可没!”


著名学者、国诗家 徐晋如:


“古之治学,音韵必自《切韵》入,文字必自《说文》入,《说文》尤称难治。霍先生此著,驭繁如简,深入而浅出,其功犹在王筠《文字蒙求》、陈独秀《小学识字课本》之上,是今人读《说文》、识古篆、培基国学的极佳选择。”


《说文解篆》作者:霍者


自号观世无音,汉字美学布道者,汉文字美学中心创办人,著有《中华汉文字美学》《说文解篆》,正在编写《中国汉字美学简史》《32篆心经》。


本栏目:一周一字 霍者与您相约每周五


新浪微博@汉文字美学中心—霍者

微信公号:han-zi-001 (汉文字美学)


《说文解篆》上册——攀在巨人的肩膀 上

《说文解篆》中册——行在人文的旅途 中

《说文解篆》下册——立在汉字的屋檐 下



作者:霍   者

编辑:孙奕天


  

点击阅读原文 

即可进入微店购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饮“食”男女须留意,龙口含珠懂礼仪 | 每周一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