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她,竟有卅个神奇别名…… | 每周一字

霍 者 共同体Community 2024-02-05


毛笔是国人沿用最久的书写工具,约诞生于商朝,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甲骨文基本为毛笔书写之后再契刻)。


民间传说是秦始皇的大将蒙恬发明了毛笔,《千字文》里载有“恬笔伦纸”。 迄今考古出土最早的毛笔是1954年在长沙左家公山战国楚墓出土的一支战国毛笔。因此说蒙恬应是毛笔的改良者为宜。


先秦时期,毛笔的名称可谓五花八门:


楚国把笔叫“聿”,


吴国把笔叫“不律”(“不律”的切音),


燕国则叫“弗”,


那为什么后来都统一叫成“笔”了呢?



这就和秦始皇有关了。


公元前221年,嬴政(又名赵正,前259—前210)统一六国建立了秦朝,自命为“始皇帝”。

这位秦始皇还统一了度量衡和文字,把纷乱的六国文字统一为小篆。


我们先看看“筆”的本字——“聿”:



甲骨文字形就是手握毛笔的形状。



金文的字形仍然保留了甲骨文的象形,但已经逐渐向小篆演变。



小篆有了“聿”和“筆”两个字。


“筆”比“聿”多了个竹字头。“筆”是个形声兼会意字,竹字头是形符,说明笔的材质为竹质,下面的“聿”不但表达笔的意思,又兼是“笔”字的读音。



《说文解篆》下册第673页:聿、筆。

详细标注了这两个字的甲、金文、篆体,以及释义、读音等。


聿是筆的本字,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


筆:秦谓之笔。


原来,秦国把这种书写工具叫“笔”。


秦朝统一天下,聿、不律、弗、笔就统一按照秦国的名称叫“笔”了。


秦始皇统一文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书同文”,这是一次文字标准化的规范,使得先秦典籍得以保留。

筆的简化字为笔,此字初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



毛笔后来还成为读书人必备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首,还被赋予“四德”:

尖、齐、圆、健。


1. 毛笔第一德——尖


尖是指笔毛锋颖的锐利,笔锋有聚拢的能力(不能在笔心出现空洞)。新笔未使用时的尖只是外表的尖,并不意味着笔毛本身的质量就一定好。


2. 毛笔第二德——齐


齐是指笔毫的毛料整齐,这样运笔就会“万毫齐力”。笔毫具备齐的优点,毛笔受力均匀,就能充分表达书写者的意图。


3. 毛笔第三德——圆


圆是指毛笔在每个方向都能圆润发力,这就需要较高的运笔能力才能发现。不圆的毛笔,写字时好时坏。而新笔未使用的圆属于外表看起来圆整,未必就是毛笔好用。


4. 毛笔第四德——健


健是指毛笔的弹性好,在被压变形之后能迅速回复原样,以便于下一个动作。

具体来说,毛笔的健分为笔锋、笔腰和笔根三部分。笔锋健,要制笔主毛料好;笔腰健,需要制笔的辅料和工艺好;笔根健,需要根部的填充材料好并且栽得深。这些都需要在使用中才能体会了。


总而言之,鉴别毛笔“四德”(尖、齐、圆、健)都需要手上敏锐的感觉,初学者通过四德鉴别毛笔并不是通行的方法。不妨通过内行人介绍找到好毛笔。



有了笔,就有“笔法”。

构成书法的三要素:笔法、字法、章法。


最基础的笔法就是12字诀:


锥画沙、屋漏痕、折钗股、印印泥。


这是古人的比喻,“说文解篆”书法课堂就是一边学文字学,一边践行古人的书写法度(临帖是从“外”向“内”走,文字学是从“内”向“外”发)。

“说文解篆”课堂就是“四个文”:

“文字—文学—文艺—文化”,进而通向中华文化的殿堂。


我们再说说“書”:



書(简化字为书),开始是指书写、记录。后来指所记录的文字及作品。


书法这个词语是现代汉语,古时只称之为“书”,好的书法作品称之为“法书”。


而作为文字载体的书籍,在纸张发明之前是简、册、牍等形式,纸张普及后就有了装订的书籍,这也称为书。“读书”指的就是学习这些图书典籍了。


最后,我们说说古代文人给笔另起的30个神奇的“别名”:


1. 管;2. 彤管;3. 管子;4. 管城子;5. 管城侯;


6. 中书君;7. 毛锥;8. 毛锥子;9. 毫锥;10. 秋毫;


11. 健毫;12. 圆毫;13. 龙须;14. 麟管;15. 兔毫;


16. 鸡距;17. 鹿毛;18. 鼠须;19. 麟角;20. 麟角管;


21. 佩阿;22. 昌化;23. 湖颍;24. 狼毫;25. 羊毫;


26. 兼毫;27. 鸡毫。


再加上开头我们讲的聿、不律、弗,正好30个。


这些别名各有千秋(比如21.22.两个就是笔神的名号),反映了文人对笔的敬惜之情。


总而言之,在汉字以书写为主的漫长年代里,毛笔和汉字被赋予了某种神性,对笔和字的敬惜是一个读书人最基本的人文素养。


如今,汉字已转入以识别为主的年代,我们还能象古时一样敬惜笔和字吗?


《说文解篆》是一部以许慎《说文解字》为基础,以甲骨文、金文、小篆演变为主线的文字学著作。

不但详细展现了文字发展的脉络,识其形、知其音、解其义,真正奠定我们学习古文的基础,而且对学习篆书书法也非常有裨益。


【名家书评】

汉语史学者 高福生:


“霍者先生雅好汉字研究,积十数年之功,先著成《中华汉文字美学》上、下二巨册,今又出版《说文解篆》三大本,将东汉许慎之《说文解字》重新归类,并附以甲骨文、金文,标注现代音读。方便学篆,功不可没!”


著名学者、国诗家 徐晋如:


“古之治学,音韵必自《切韵》入,文字必自《说文》入,《说文》尤称难治。

霍先生此著,驭繁如简,深入而浅出,其功犹在王筠《文字蒙求》、陈独秀《小学识字课本》之上,是今人读《说文》、识古篆、培基国学的极佳选择。”


《说文解篆》作者:霍者


自号观世无音,汉字美学布道者,汉文字美学中心创办人,

著有《中华汉文字美学》(上、下册)《说文解篆》(上、中、下册),

正在编写《中国汉字美学简史》(上、下册)《32篆心经》。


本栏目:一周一字 霍者与您相约每周五


新浪微博@汉文字美学中心—霍者

微信公号:han-zi-001 (汉文字美学)






作者:霍   者

编辑:孙奕天


  

点击阅读原文 

即可进入微店购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她,竟有卅个神奇别名…… | 每周一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