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旧影 | 法国摄影师家财散尽,留下了1912的五彩北京

正阳书局 正阳书局The Gateway 2019-06-03

点击上方“正阳书局砖读空间”可以订阅


Albert Kahn


1907年,卢米埃尔兄弟(电影之父)发明了一个划时代的的彩色照片拍摄工艺:将染有三原色土豆淀粉均匀涂在玻璃干板上,实现彩色正片感光。


1908年11月,阿尔伯特 肯恩(Albert Kahn)从法国瑟堡起航,开始周游世界,途径美国、日本,1909年1月,他和他的司机到达中国,此时,溥仪刚刚登基不久。


23天的时间里,肯恩游历了中国多个地方,他使用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当时最为先进的Autochrome(彩色玻璃正片)工艺。在中国土地上的拍摄下了各地最早的彩色照片。


之后,肯恩雇了一名摄影师——斯特凡 • 帕赛,他于1912年6月坐火车到达北京,而此时,民国刚宣告成立不久。帕赛用摄影机拍摄了大量彩色、黑白照片以及记录影片。



阿尔伯特 • 肯恩为人做事不张扬,一生单身,也无子嗣。他当时是欧洲数一数二的大富豪,1940年去世时,却已是身无分文,可以说是最早的“单反穷三代”了。


但同时,他却给后世留下了最大的财富——这些珍贵的、保留下了1909-1931年世界各地人文景观的影像资料。


今天我们为大家分享其中一部分于1912年-1913年在北京拍摄的照片,请大家注意,这些不是画像,也不是后期上色的黑白照片,而是真正的彩色照片,是最真实的100年前的北京。


1912年的紫禁城远观照


1912年的紫禁城一角


1912年的颐和园石舫


1913年的颐和园十七孔桥


1913年的天坛祈年殿


1912年的钟楼


1913年的香山


1912年的白云观


1913年的明十三陵


1913年的明十三陵远观照


1913年雍和宫的喇嘛


1913年的北京郊外的儿童


1913年的王府大街


1913年的什刹海小摊铺


1913年的北京南苑


1912-1913年间的北京落魄男子


1912年的景升街牌楼


1912-1913年间的城墙下货摊


1912-1913年间的北京妇女和儿童


1913年的北京街巷


1912年的某石桥上的打伞人


1912年的北京妇女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5497fn6jw&width=500&height=375&auto=0


最后为大家分享一段1909年阿尔伯特 • 肯恩在北京拍摄的录像,虽然视频只有4分钟,却展示出了极为丰富的清末北京风貌。



视频中能看到行驶的火车,这是内城西南角的京丰铁路和位于城墙与护城河间的平交道,后方是宣武门城楼和箭楼。



这一片段拍摄了正阳门桥和正阳门大街,并在桥上拍了全景,可以看到桥头左侧的二层建筑是瑞增祥丝绸店,右侧为正阳门大街前的五牌楼。其后的场景中还有“发卖洋药”的天丰泰号药房,正阳桥上的行人和设雉堞的城墙。



这个片段的拍摄地点疑似是王府大街,水夫正在这个水窝子打水,盛水的容器是用绳索固定在独轮车上的,后方有人力车和轿车在夯实的泥土路面上行驶。



此片段应为白云观庙会,可以看到道观的围墙和进门处的牌楼,逛庙会的游人,出售糖葫芦串和纸蝶的小贩。



这是整个视频中最精彩的一个片段,拍摄地点为北京一个四合院门口。这个片段首先展示了门外小贩与四合院出出来的居民讨价还价,随后四合院居民与一名手拿鸽子的朋友见面,互相”打千儿“


盘鸽子是老北京一大嗜好,视频中的两个人显然是“鸽友”,拿鸽人应该是刚从鸽子市回来,用手绢兜住新买的鸽子,防止鸽子乱动。)


然后,四合院居民又与另一个人互相作揖,并把第三人介绍给朋友,第三人从手势上看是在说自己要去什么地方。之后四合院居民和朋友互相鞠躬告别。最后,又有一个手提鸟笼的男子和一个女子互相行屈膝礼“请安”。


这段不长的视频展现了四种不同的清末民初的社交礼仪,既反映出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礼”的看重,也反映出了这个特殊时期民俗文化的混合多样。



这个片段中则是在进香跪拜的人们,此时为旧历新年,视频中的人们带着不同材质的帽子,发型也各不相同,有梳辫子的,有剪掉辫子的,显示着阶层的区分和时代的变迁。


更多精彩文章(可点击查看):

扫描二维码关注正阳书局

正陽書局北號地址:

西四南大街43號,

萬松老人塔院内

電 話:

010-66116311


正陽書局南號地址:

前門外廊房二條76號

(南號暫停營業)

订阅号

服务号

点击“阅读原文”到微店随便看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