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风物 | 我们过去烧的蜂窝煤,现在居然都能吃了……

正阳书局 正阳书局The Gateway 2019-06-04

点击上方“正阳书局砖读空间”可以订阅


打上个礼拜我家里的暖气就开始灌水了,老能听见哗啦哗啦的声儿。暖气还没正式来的时候,有几个晚上觉得太冷,就直接开了空调。好在前两天暖气已经热了,终于不用在家里穿棉坎肩儿了……


一说这个暖气吧,就想起过去冬天烧煤的事儿。


北京过去是一座以燃煤为主的城市,上个世纪末,大街上、胡同里,送煤的板车、摇煤球的,连同做蜂窝煤的煤铺,都曾是北京人熟悉的记忆。还记得那个时候,北京的冬季因为烧煤,天常常是灰蒙蒙的……(当然,现在换了个方式,还是经常灰蒙蒙的……)


煤铺


老百姓生活用煤,多依靠煤铺供应。尤其是到了严寒冬季,煤炭的需求量相当大,所以北京城的街道胡同都有煤铺销售煤炭。


环城铁道及卖“大同煤”的煤栈


北京的采煤史虽早在元明时就有记载,但真正用于国计民生也就是这一百年的事,主要是在清末,环城铁路修通之后,沿铁路四周设有许多煤栈,煤铺可直接到煤栈批发煤炭,运回售卖,从此京城大街小巷,经营煤铺者才骤然增多。


在煤变成北京排第一的冬季燃料前,北京人多是“点柴烧炕过隆冬”,连澡堂子都烧火炕,浴者泡完澡,就在火炕上歇息。现在这种手法被很多温泉度假村给借鉴了,不少温泉会所里都喜欢弄个玉床,底下加热,泡完了温泉往上一躺,也挺舒坦。


城墙底下的煤铺


到民国以后,北京的煤铺数量已经很多,分布的也很广,不过多是小本经营,生意不好做,仗的都是煤这东西四季可用,耐保存,卖不出去大不了自己使,所以煤铺顶多是糊口养家,真正能够赢利的大煤铺并不是很多。


民国时每到十月左右,北京就随处可听到驼铃声,这是送煤、送炭、送木柴的驼队进城了。煤炭一般都是沿着古道从阜成门运进城内的(所以阜成门别称”煤门“),然后在前门外的煤市街聚集,再转运到各个煤铺。也有的煤铺是直接从西山门头沟、房山坨里等煤炭产地进货。


进城的骆驼队


驼队进城后不用吆喝,一听到驼铃声,京城里没有人不知道这是卖什么的来了。


骆驼队的煤炭多是批发给煤铺或是老主顾。运进城的煤要储存、加工、出售,才能走进千家万户,煤铺起的就是这种作用。


煤铺打广告都喜欢写上自己“乌金墨玉,石火光恒”,生意范围也不局限于卖煤,一般还兼卖劈柴(家里穷的有时候买不起煤,有的还得去捡煤核儿),另外还管搪炉子。有钱人家生洋炉子,不用搪炉子,但普通百姓之家住房紧迫,做饭取暖全用一个铁炉子,这种铁炉子因炉膛太大又不保温,所以需要煤铺帮忙。


送煤的伙计


给住户送煤的的时候,煤铺伙计都用一种荆条编织成的双耳煤筐和三个提梁的撮箕,一筐的煤球有50斤重,一撮箕的煤球有25斤重。用九齿的长铁叉将煤球撮起来抖几下放进筐里,为的是将煤末筛下来,让用户看到的是个个匀整、光滑滚圆、乌黑饱满的漂亮煤球。


伙计挑着两筐这样的煤球满街一转,谁见谁爱,这就是市面上俗称“人叫人千声不语,货叫人点手就来”的生意经。进用户家里送煤时,要先在门口喊一声:“送煤来啦!”,得到主人的应允后再往院里走,煤送到款收完马上出院,绝不招主顾厌烦。


摇煤球的


北京还没有蜂窝煤、液化气的时候,不管烧煤球,还是烧砟子(煤块),都免不了攒下一堆煤末子,四合院的小户人家就自己动手和煤末攥煤球,或者找摇煤球的来帮忙。


老爷子正自己忙活着攥煤球呢


每到秋凉,“摇煤球的”就从农村来了,沿街走巷不停地吆喝:“摇煤球儿”·····


干这活儿的大多是河北定兴人,他们的打扮让人一眼就能认出来:腰里系根带子,甭管大褂还是棉袍的下摆就掖在带子里。肩上扛的是大板儿锹和剁铲,身后扣个直径一米,深有三四十厘米的摇筐和一个大号花盆。这些人每年来,知道哪儿用他们干活,所以与胡同里的人家也熟悉。


老煤铺手工摇煤球


摇煤球儿要先找一块空地,把煤末过一遍筛子。煤块、煤渣筛出一边,单烧或是封火用。然后煤末按比例加入黄土,再多次翻搅均匀。最后加入水不断翻搅,温度适合后,再摊在地上。大约有一寸厚,用平锨扎成一寸大小的格状,撒上些煤末,晾上一个时辰就可以摇了。

    

摇的时候首先要把一个大花盆放入大圆筛子底下作为支点,然后师傅甩开膀子,摇动全身,放入筛子里的煤块就慢慢地转了起来,和摇元宵一样,煤块很快就成了大小均匀的煤球儿。摇好了倒在地上,一次大约有百十来斤。晾干,收藏好,就可以用了。


六十年代的送煤工,送货到家


自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各个煤铺陆续用机器压煤球后,人工摇煤球的的情景逐渐在北京城消失。老百姓以后都到离家近的煤铺去定煤了,到时候煤铺的工人蹬三轮串胡同往各家送的,不是煤球,就是砟子。


等到六十年代后期推广“蜂窝煤”后,机制煤球也就慢慢停产了。


蜂窝煤


北京燃用蜂窝煤,起于新中国成立前。过去北京前门外有一“信诚斋”煤铺,就曾经营过蜂窝煤,供应十几家用户,他家的蜂窝煤,规格为直径5寸,采用手工方式加工生产。


瞅这蜂窝煤,多齐整


20世纪60年代,北京又掀起改革居民燃煤灶活动,研制出蜂窝煤炉灶的套筒炉瓦,使蜂窝煤燃用上火快、火力强,热能发挥更为集中。许多省市当时还专程到北京学习生产、燃用蜂窝煤的方法。


一直到90年代的北京,还随处可见大板车拉着蜂窝煤的景象,到了冬天,住胡同的北京人就等着这几车蜂窝煤来取暖。卖煤的会骑着板儿车到胡同里叫卖,有需要的人家就会纷纷跑出来,买够一段时间的所需,顺便给人家卖煤的师傅倒杯水什么的。


板车拉煤


买了蜂窝煤一般不会马上就用,而是在院儿里吹晒几天,等干透了会用。那时候各家儿存的蜂窝煤都放在自家房外的窗台下,上面盖块塑料布,再压上几块砖。一次往屋里拿进五块、十块的放在炉儿边,随时取用。

火炉在平房居民的生活中是占有着相当大的地位的,因为人们不仅用它来取暖,而且还用它来做饭,烧水。


离不开的火炉子


伺候炉子是每天最烦人的事儿:生炉、添煤、封火、倒煤渣,每天都要占去很多时间。


另外,每年快入冬时,胡同里家家还得更新损坏的烟筒,六七十年代买烟筒、拐脖儿还得凭本儿供应,所以常能看到在日杂土产商店前挤满了手里拿着票儿排队等候的人群。


天暖后,还得把烟筒卸下来,刷洗干净,甚至抹上油,保护起来。


这孩子手艺不错,比我强

    

对了,还记得烧透的蜂窝煤,是要用火筷子给夹出来的,夹煤是个技术活,力气小,夹不起来,力气大,煤就碎了。


当然,烧炉子也有好玩的地方,比如有时候可以在炉台上烤上几个白薯、馒头,这样烤出来的东西那是外酥里嫩,还透着一股烧烤香,绝对地道……


小时候好这口儿


得,说着说着又说到吃了。


现在很多人家有暖气了,就算呆在平房里,也能安个电暖气之类的,想看见蜂窝煤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了。


可能是有的人怀念蜂窝煤吧,所以现在说到蜂窝煤,很多小孩儿没准第一个想到的是“吃”。


蜂窝煤蛋糕,做的还挺像


还记得我第一回发现蜂窝煤能“吃”,是去小吊梨汤,当时看菜单里有个蜂窝煤,还是热门菜,心说这什么玩意儿啊,点个看看。等端上来一看……嘿,没想到跟咱眼前消失这么多年的蜂窝煤,如今倒是在饭桌子上见到了。


这“忆往昔”的方式,也是够创意的!


更多精彩文章(可点击查看):

扫描二维码关注正阳书局

正陽書局北號地址:

西四南大街43號,

萬松老人塔院内

電 話:

010-66116311


正陽書局南號地址:

前門外廊房二條76號

(南號暫停營業)

订阅号

服务号

点击“阅读原文”进微店随便看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