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风物 | 冬至将至:其实北京冬至要吃的不是饺子,而是馄饨!

正阳书局 正阳书局The Gateway 2019-06-04

点击上方“正阳书局砖读空间”可以订阅

明天就是冬至了。中国人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不少人一提到冬至就说:“哎呀,冬至,那得吃饺子啊!冬至饺子夏至面嘛!”


咱今天在这儿矫情一下,其实北京地区冬至要吃的,还真不是饺子,而是馄饨。


虽然冬至是个好日子,明清两代皇帝这一天都会跑去天坛祭天,但其实在北京民间,冬至不算节,至少不算什么大节。《燕京岁时记》里就说:“冬至郊天令节,百官呈递贺表,民间不为节,惟食馄饨而已,与夏至之食面同。故京师谚曰:‘冬至馄饨,夏至面。’”



仝冰雪老先生编撰的《解说老北京》里也是这样描述的:“清代冬至,大祭南郊(天坛)。清帝还宫,后膳进馄饨,是斋后取暖之意。夏至,大祭方泽(地坛)。礼成后,谒雍和宫食龙须芝麻酱面,殆因麦秋丰获,兼祁大秋有成,而祭地祗之意。俗所谓‘冬至馄饨夏至面’者,盖以此也。”


您看,真正的京师谚语说的,是“冬至馄饨夏至面”(民间歌谣还有“肥过冬至瘦过年,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并不是咱们今天说的饺子。


冬至要吃馄饨


明清时期起,冬至就有“肥冬瘦年”之说。这四九城内外,每逢冬至,百姓会祭祀祠堂。老年间的北京城内,到了冬天,能吃的多了,吃馄饨、吃饺子、吃火锅、吃狗肉、吃豆腐、吃年糕、吃汤圆、赤豆粥,这些都是食俗。而在这些冬至食物里,北京人家最爱吃的就是馄饨。


在冬至的头天晚上,老北京会全家包制多种馅儿的馄饨,并预备过节要食用的冬至肉和年糕等菜肴,那情景很像是除夕守岁,所以又叫冬至夜。



不愿意自己包馄饨的,买现成的也可以。老北京街面儿上最有名制售馄饨的就有“致美斋”和“馄饨侯”等店家,人家那馄饨皮薄如蝉翼,其透明度可见到肉馅之色,多种细馅,独特的汤料,包得精致、讲究,名人墨客、名伶百姓都很喜爱。


清人杨静亭就曾写有竹枝词,专门赞誉这京味儿馄饨:


包得馄饨味胜长,

馅融春韭嚼来香。

汤清润物休嫌淡,

咽后方知滋味长。


冬至这天,老北京各大道观还会有盛大的法会。道家庆贺元始天尊诞辰。元始天尊象征混沌未分,道气未显的第一大世纪。而《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


也就是说,“馄饨”跟“混沌”谐音,所以在民间也有把吃馄饨引申为打破混沌、开辟天地之意。


编皇历、送履袜、拜老师


除了吃馄饨,北京还有其他的冬至习俗。


比如说编皇历。元代以后,皇宫在冬至这天有向官吏赐送新历书的习俗,而编印历书(俗称皇历)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老北京民间自冬月起,在街面儿上就有新历书出售,皇历曾是老年间百姓家最常用的百科全书。



冬至还有敬送尊长履袜的节礼习俗。冬至是日影长之至(长日),古人们用竹竿立在地上,在正午时瞧其影最长时刻即测定为冬至。以履袜献给师长或长辈,让其在冬至这天穿上新鞋袜,足践最长的日影,即可迎来长寿之福,所以冬至又有“履长节”之称。


民间的姑舅也会赠鞋帽于侄甥,老年间主要是手工刺绣。送给男子的帽子多做成虎形或狗形,鞋上刺绣的也是猛兽。送给女孩子的帽子多做成凤形,鞋上刺绣多是花鸟。手艺不行的就从集市上买,样式紧跟着当时那年头的时代潮流。然后过了冬至的日子口里,大人们就总喜欢抱着自家小孩儿串门子,去显摆显摆姑舅赠送的鞋帽。



另外,冬至这天教书先生的家中都会像过大节一样,在庭房高挂孔子像,学生们要在先生的带领下在孔子像前行跪拜礼,然后由学董带领学生们挨次向先生请安。礼毕,学生还要在先生家中抢着做些家务活儿,教书先生也要设宴招待前来拜师的学生们。为什么在冬至这天闹这么大动静?因为这天相当于现在放寒假的日子,拜了老师,就可以回家预备过年啦。


九九消寒图


冬至这天,也是要开始数九的时候了,有点掰着手指头熬冬天的意思。


一些文人雅士喜欢相约九人于数九之日聚宴摆“九九件”,就是宴席间要摆九碟九碗以取九九消寒之寓意。


再者,因为天气冷,所以宅在家里的人没事儿干了,就玩“九九消寒图”。


(别着急往下翻,咱这图会动)


“九九消寒图”既是计算时间的日历,又是精美的装饰品。《帝京景物略》里有记载:“冬至日人家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


还有另一种玩法——准备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上有繁体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每字九划,共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笔划顺序填充一个笔划,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大功告成。玩得更细的人,还会将此过程进一步复杂化,填充每天的笔划所用颜色根据当天的天气决定,晴为红;阴为蓝;雨为绿;风为黄;雪为白。


清代还有九九消寒诗图,图中每九天四句,共三十六句。诗图的内容从远古时代的三皇治世,到本朝代的大清坐金銮,称得上是一部富有雅趣的历史大事记。



最雅致的“九九消寒图”是作九体对联,每联九字,每字九划,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是“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


“九九消寒图”的游戏,北京至今还有不少老派人在玩。明天就是冬至了,这两天,去荣宝斋买宣纸的人渐多,明眼人一看便知,其中有些人,肯定就是在准备玩消寒图哪。



参考资料

《老北京民俗之冬至》

《北京岁时杂咏:冬至》

《老北京的节日习俗》





掌柜推荐



《老北京·市井风情画》图册,是从画家盛锡珊先生生前描绘出的500余幅老北京系列作品之中精选出来的,盛锡珊先生从街巷市容、商贾小贩、世象风俗等不同角度上再现了三十年代老北京人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有极强的史料价值和使用价值,在作为艺术品的同时,又完全可以作为工具书来使用,这是盛锡珊先生留给我们的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扫描二维码,进入购买页面



更多精彩文章(可点击查看):

扫描二维码关注正阳书局

正陽書局北號地址:

西四南大街43號,

萬松老人塔院内

電 話:

010-66116311


正陽書局南號地址:

前門外廊房二條76號

(南號暫停營業)

订阅号

服务号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老北京市井风情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