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正确地装作自己是个“胡同通”的样子?

正阳书局 正阳书局The Gateway 2019-06-04

点击上方“正阳书局砖读空间”可以订阅


这些年我也去过不少地方旅游,琢磨出一个道理,旅游这项活动,必须结合文史,否则就是白逛。


你说有导游行不行?行,但是得看那导游什么水平,我反正是见过指着景山后头办公区和游客说那是老北京四合院的主儿,团里的人还真信了,一个劲儿拍照。


你见过谁家四合院贴着景山建,只开三面儿还铺了瓷砖的啊?


除了那些人山人海+导游容易瞎掰的大景点,了解一个地方,你必须得下到民间,去看当地真正的生活痕迹。什么意思,就是说来北京你得真转胡同,南锣鼓巷不能算,得去那真是住人的,能隔着院墙听见里面俩大妈抱怨西红柿涨钱了的那种胡同。



要是有那真资深老北京导游给您当私人地陪,那当然是好,要是找不到,您就自己去逛。


那可能有人就问了,我自己逛不出东西怎么办,就一条胡同,你让我看什么?


这说的也是,我就给您讲讲怎么正确的逛胡同。今天咱们先说第一步:怎么辨认改名的胡同。


走到胡同口,先别进去,咱先看胡同名字。


这北京现在的胡同,和真正的老北京胡同,那可不太一样了,你要领会胡同的魅力和意趣,那得先对胡同名字的规律有个概念。看见一条胡同,您不妨先猜猜它这名字是不是真名,是不是改过。


第一个规则很简单,那就是凡是听着不像人话的胡同名都是谐音改过的。



老北京胡同的特色,就是接地气,为了好记都是根据胡同里的某个突出特点来起名,除了少数有历史典故的,绝大部分都世俗的厉害,脱不了吃喝拉撒睡这点事儿,一说就能牢牢记住。


所以当一个胡同的名字明显是硬拗出来的,那它90%是因为太俗了,所以被改造了。


比如时刻亮胡同、留题迹胡同,寿逾百胡同、羊宜宾胡同、奋章胡同、朱苇箔胡同、寿比胡同、韶九胡同,这些胡同,都是乍一看好像有点字面意思,细想想又十分不通,搞不懂这胡同里有什么。寿逾百胡同难道里面都是高寿的老人?时刻亮胡同难道有24小时不熄灯的习惯?寿比是比谁寿?奋章是什么章?


——觉得不通那就对了,这些胡同都是因为前世太“难听”被强行改名的。改名时间各有不同,从清末就开始了,也是难为那些文人,又要保留近似的发音以方便习惯旧名的百姓,又要想办法憋出一个文雅的内涵。



那这些胡同以前叫什么?既然是谐音,而且是越俗越中枪,那您就尽情往柴米油盐的方向琢磨,绝对八九不离十。比如韶九胡同之“韶九”,其实就是烧酒,羊宜宾胡同,其实就是羊尾巴胡同(由此能看出来北京话里“尾”字念的是yi),朱苇箔看似人名,但一般人谁会起这名?这是“猪尾巴”谐音来的。留题迹胡同看起来不好猜,但只要你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大舌头,就能觉出来,这怎么听都是“牛蹄筋”嘛!


那所谓寿逾百,其实是狗尾巴,寿比,其实就是臭皮,时刻亮呢,就是大名鼎鼎的昆虫——屎壳郎。奋章之“奋”,还能有什么?人活着总得有屎尿屁,当然是“粪场”化来的啦!


这粪啊、臭啊、屎啊一出来,这些胡同以前大概是个什么用途和味道,您就明白了吧?


第二个规则,就是那些寓意很阳光的胡同名,以前搞不好都很诡异。



此话怎么讲呢?比起第一类明显很违和的胡同名,北京有一类胡同听起来没什么问题,而且涵义还特别好。比如说这个光彩胡同、八宝胡同、颂年胡同、雅宝胡同、吉兆胡同、甘雨胡同,这些名字都听着很好听,但是它们有个共同的问题——完全没有任何生活特征。


老北京的胡同名之所以俗,就是为了让人认路用的,你说砖塔胡同,他在这一片儿转转,一看见砖塔,马上就能对上号。你说光彩胡同,哪条胡同没光彩呐?甘雨胡同,难道整个北京城就你这条胡同下的雨和别人不一样?


所以遇到这样的胡同名,您就又可以琢磨了,还是谐音大法,把您能想到的发音相似的最土的东西找出来,就差不多。


比如这个吉兆胡同,其实就是鸡爪胡同,甘雨胡同,就是干鱼胡同,八宝胡同估计难度大点儿——粑粑胡同,您说这起名的也是够逗的,就算雅化,也不用这么极端嘛,不知道还以为这条胡同里卖八宝饭呢!



颂年胡同难猜些,它原来是叫宋姑娘胡同,念闪了舌头就成颂年了(关于宋姑娘胡同的详情可以看这里),而雅宝胡同呢,就是哑巴胡同,一听就知道以前这里住着聋哑人。


光彩胡同这个最闪亮的名字,偏偏有个最瘆得慌的剧情——棺材胡同。这条胡同的命名和明朝时一次大爆炸有关,当时受害者无人认领的棺材全都堆放自这里,才有了这个名字(光彩胡同的来历看这里)


第三个规则,名字太有时代进步色彩的,多半也是改过的。


比如说这个留学路、力学胡同、治国胡同、辟才胡同,这些名字都上升到海外留学、物理科学的层面了,老百姓过去哪儿懂这个啊!


说到这儿估计大家也有经验了吧?留学路其实是牛血的意思,治国胡同原名姚铸锅胡同,大概是“一锅不铸何以铸天下”的意思?



辟才胡同是劈柴胡同。力学胡同特殊一点,虽是音译,但和东西无关,而是因为其原名叫“李阁老胡同”,本来指的是明朝一位内阁大学士,大概是民国以后,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地位上升,也得让大学士们补补物理学吧!


所谓揭底怕老乡,我也算是把那些“李乔治”们都扒回“李狗蛋”了……当然这个法子只能适当应用,北京也有些胡同天生名字就是好听,要进一步分辨才行。


至于说暴露出真身的这些胡同具体又都有什么老讲儿,那又是另一个话题了,咱们留着以后再说。先把这第一招学好,逛胡同的时候跟人白话一顿去,估计你也不比导游差啦!



原文出自

《京城九门(董彬)》

有编辑、补充



- 若喜欢本文请转发点赞 -




掌柜推荐



上世纪20年代初,喜仁龙教授经民国政府特许,通过对北京城墙、城门长达数月的实地考察、测绘,并结合文献研究最终完成的学术专著《The Walls and Gates of Peking》(译作“北京城门与城墙:奥斯伍尔德·喜仁龙的调查与印象”)。书中共收录珍贵影像109帧,测绘图50幅,以及大量工程勘察记录,同时引用了《顺天府志》等北京历史文献,考证十分严谨,是记录老北京城墙城门最为详实可靠的文献,一本至今无人超越的盖棺之作,并以精美绝伦的金属版印刷,全球限量发行800册。


如今我们缅怀消逝的宅院、胡同、缅怀蓝天下灰色的一砖一瓦,但我们更该为远去的城垣与城墙献上一曲挽歌,也许就是从阅读这部面世已近百年的《北京的城墙和城门》开始,找寻停留在影像里亘古不变的古城。

扫描二维码,购买《北京的城墙和城门》



点击查看

正阳书局九周年记 | 著书以卫城

著书以卫城 | 周年献展,致消逝的北京老城门!

扫描二维码关注正阳书局

正陽書局北號地址:

西四南大街43號,

萬松老人塔院

電 話:

010-66116311

订阅号

服务号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北京的城墙和城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