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银锭桥畔 | 1949年以前的什刹海后海

正阳书局 正阳书局The Gateway 2019-06-04

点击上方“正阳书局砖读空间”可以订阅

1949年以前的什刹海后海

《银锭桥畔》节选

邢正德 文/图


老北京人管什刹海叫“什界海”,而今,已经没有人这么叫了。


1949年以前的后海从远处望过去,除了河边一片绿色的柳树,剩下的就是一片土灰色。那时,后海沿河的路全是土路,正是“无风三尺土,下雨一街泥”。路上走的是行人、自行车、三轮儿车和牲口拉的大敞车,路上没有汽车。从路边向后海望去,是见不到水面的,整个后海的水面被一圈近一丈高的梯形土垛子围住。土围子和外面的道路中间有一条河沟,这条河沟成了后海的外围。平时河沟里没有多少水,下雨时路上的水就都流到河沟里。只有站在土垛子的顶上,才能看到后海的水面。那时后海的水也不多,在土围子的里边,农民用土围起块地,就在那里种稻子,水深点儿的地方则可以种莲藕。当田里的水少时,农民会在土围子外面支上手摇水车,把小河沟里面的水车到土围子里面的水田里。在小河沟的边上有很多大柳树,那些树的树干很粗,看起来有百八十年了,那些柳树的枝垂得很低,一伸手就可以够得到。到了夏天,水面的一片荷花开得极为茂盛,农民会把荷花、荷叶、莲蓬摘下来向路人出售。



1949年以前什刹海水域以德胜桥、银锭桥及荷花市场为界分成四部分,即什刹西海(积水潭)、什刹后海(后海)、什刹前海(什刹海)和西小海。那时候,西海和后海是不相通的。西海的水经德胜桥流向南面的一条小岔河。这条小岔河经李广桥、三座桥、响闸等六座桥流入前海西面的西小海,经荷花市场的响闸流入前海,然后经银锭桥流入后海,所以银锭桥桥下的水是从东向西流的,正是“银锭观山水倒流”。这条没名字的小岔河从我居住的胡同东口流过。由于多年的雨水冲刷、居民炉灰、渣土的乱倒,使得这一段河道越来越窄、越来越高,加之当时上游的水又少,所以这条小岔河经常处于干涸的状态。记得小的时候,大人叫我拿上醋瓶子到小岔河对岸东口的小铺去打醋,为了省两步路,懒得去过桥,而直接从河这边的斜坡上跑到河底,再从东边的斜坡跑上去,打完了醋原路返回。离过河的路最近的桥就是西煤厂那座桥了,那是一座砖砌的桥,桥下面有一个流水的大洞,桥面是平的,桥面的两边有砖砌的桥栏。路边有很多柳树,柳树的枝都垂得很低。在桥边有一摆小摊儿的,那摊儿卖些小孩儿的零碎吃食和一些玩意儿,小摊儿的上面拉了一个很大的白布遮阳棚儿。



到了冬天,那桥边的胡同口上会多一个卖煮白薯的。他用一个小车,装上一个小火炉,炉子上支一口大铁锅,那锅里煮的都是稍细一些的白響,由于煮得时间很长,把那白響的糖分都煮出来了,所以那锅底有厚厚的、浓稠的一层蜜汁儿。当掌柜的用包装纸托上白薯递给你的时候,一种又甜又香的味儿扑鼻而来。在那寒冷冬天的早晨吃上两块又热又香又甜的煮白薯,那真太是味了。1950年,什刹海整治河道,将此小岔河填平改为暗沟,当时连水泥预制件都没有,都是用红砖水泥一块砖一块砖地砌成拱形,抹上洋灰,再在上面填上土,铺上柏油路,而成为条新街。同时,将西海与后海直接打通,这样从城外流过来的水则可以从西海直接流向后海,再经过银锭桥流向前海、北海、中南海,使整个水系变得十分通畅。



什刹海前海西面的西小海在20世纪50年代被填平,改成了游泳场,其中有一个大蘑菇形的儿童游泳池,后游泳场撤销,原地改为什刹海体校。




- 若喜欢本文欢迎点赞转发 -




新书推荐


《银锭桥畔》

邢正德 文/绘


本书记录了作者邢正德先生少年时期(1949年前后)在后海南岸居住生活期间的所见所闻,包括见证北平的和平解放、后海沿岸的市井风情、胡同中的五行八作,护国寺庙会的各种演艺、街头巷尾的趣闻逸事、已经消失了的手工技艺及工艺品、作者本人家庭中的亲情及童年生活的乐趣等。


为表对广大读者支持的感谢,前100名购买《银锭桥畔》签名版的顾客,可同时获赠《1936年手绘北京风俗地图》1张或者《喵掌柜明信片》1套(购买时产品类型请选择“赠品限量签名版”,并留言备注赠品二选一)!


扫描二维码,进入购买页面


推荐阅读


银锭桥畔 | 北京普通百姓笔下的什刹海

读城 | 根儿是哪儿,话就是哪儿

扫描二维码关注正阳书局

正陽書局北號地址:

西四南大街43號,

萬松老人塔院

電 話:

010-66116311

订阅号

服务号

点击“阅读原文”到微店购买《银锭桥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