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来北京也有自己的《清明上河图》!

正阳书局 正阳书局The Gateway 2019-06-04

点击上方“正阳书局砖读空间”可以订阅


→ 左右拉动画卷看完整版 ←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底,京城观象台钦天监预测到,来年正月初一午初一刻(也就是1761年2月5日上午11点15分)将出现“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天文异象,预示当年会“海宇晏安,年谷顺成”。


所谓“日月合璧”,就是指日月同时升起,“五星联珠”则指水、金、火、木、土五星排列成近乎直线。宫廷画师徐扬于是奉命绘图纪录此罕见祥瑞,名字就叫《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图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位大神徐扬不知道是不是张泽端的粉丝,总之他在1762年新年这天,观察了文武官员进北京城朝贺、市井百姓也出门拜年的各种细节,然后……他硬是将从朝阳门到东华门(这是百官入宫朝拜的路线)这一路上的所有市井风情都给画了下来,整幅画长达13.4米,什么胡同、四合院、牌楼、城门、店铺、小摊儿、马车、冰车……应有尽有。


至于画中的种种人物,因为是宫廷画,所以满大街跑的都是复制粘贴一般的官员,这里头倒也是有讲儿的:清代官员元旦互相拜年是一个不成文的礼节,所以这一天的官员无论大小,都得郑重其事地穿上补褂、戴上朝珠和花翎,乘车坐轿到处跑。有的时候为了避免大家互相错过,还会举行团拜,《侧帽余谭》便记载有“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诚善举也”的说法,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清代北京城的正月初一,到处都是开年会、搞团建的……



当然画里的其实也不都是官儿,如果仔细看他们的动作神态,也不能发现有些人物的原型其实是北京内城的老百姓,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给长辈拜年的、包饺子的、拿着食盒送礼的、街上看热闹的、挑货卖东西的、赶车的……也是什么人都有。


于是,这幅主要目的是歌功颂德的画作,就成了呈现北京城市面貌及正月风俗的绘画纪实文献,虽然说缺失了一部分对底层百姓的描绘,但其艺术和文化价值也足以称得上是一幅“清代北京城正月版”的《清明上河图》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134565llgf&width=500&height=375&auto=0

(台北故宫很闲情雅致地给这幅图做出了局部动态版,非常有趣)


我们先看朝阳门外的京郊,这底下一家子正在敲锣打鼓地拜神(也可能是在接大年三十儿的神),房檐下都贴着春条,看着十分喜庆,门口开始来客拜年了,家里的门房正在迎客。



这部分挺有意思,正月里,河面结冰,北京过去每到寒冬腊月,就有冰车的生意。《京师竹枝词》中称:“城下长河冻已坚,冰床仍着缆绳牵;浑如倒拽飞鸢去,稳便江南鸭嘴船。 ”说的就是这北京冬天利用护城河形成的冰上交通。


这冰面上的事情,没有人管理,但也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只管自己的这一程而不去贪远儿。这样,一来人员熟悉,有点事情可互相关照;二则又给别人增加了“就业”机会,可以说是同行相帮的典范了。



这二位十分瞩目,大正月的跑到护城河边上来,勾肩搭背闲聊天,还自备了便当,真会享受……作者也是,看就看见了,还给人家画下来……



图卷中没有直接画朝阳门,而是直接从郊外穿到了古观象台,这边儿官员还在台上忙活呢,台上画着浑天仪、天体仪两座观测星象的仪器,观象台两侧天空(画轴最上边)分别画了一个小太阳和一个小月亮,以示画卷主题。



底下还有一群看热闹的……



进了内城,这是如今的东城区一带,左上方那个院落里面,隐约有个太湖石,这一看就是有钱人家,所谓“东富”是也。大街上的铺面大多都关门了,还开业的那家,还挂着招幌,是葫芦状,应该是卖烧酒的。左侧那就是北京当年到处都是的大栅栏,是商户用来防盗的。不用说,最有名的肯定就是前门那个了……右边院子里还有几个小孩子正在点炮竹玩儿。



这一位为什么要孜孜不倦地敲人家关了门的店?人家店铺初六才开市哪!



这部分左上角有一对旗人夫妇,似乎正在吃饭,旁边的看打扮儿应该是家里的儿媳,按旗人的规矩,长辈吃饭,少奶奶得从旁伺候。偏下头一点有个奶妈正牵着个红衣服的小男孩往里走,这肯定是家里的小爷,这场景让人不由想起《红楼梦》的日常。中间二层楼应该是个饭馆,上头连吃带表演,想来就是所谓的官员“团拜”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134543oflf&width=500&height=375&auto=0


这是东单牌楼,匾额写着“就日”二字,这是与西单牌楼的“瞻云”相对,两个名字均取自《史记·五帝本纪》:“就之如日,望之如云”,意思为东边看日出,西边望彩云。这大街上是热闹非凡,有不少摊贩和玩杂耍的,还有专门搞清洁的正在路中间扫大街。



再继续往里走,中间这院子里,管家太太正在看小孩子们点炮竹,斜左下方两个女性正端着食盒,看着很像是咱们老北京传统的拜年礼物饽饽匣子与粗细杂拌儿。



这底下屋里的几位,看造型,像是几个八旗子弟正在自娱自乐唱八角鼓……



因为这卷图不是完全按照北京城的准确街道位置画的,所以不确定这一片儿是哪里,看大概的位置,倒可能是今天的王府井一带。



这个部分很有意思,右边又是个大家族,晚辈正在给长辈磕头拜年,而镜头往左边一转,就变成了一个粮仓,看规格,这是右边人家自己的粮仓,里头的下人吃着粗茶淡饭,和右边的主人阶级形成了颇为鲜明的对比。



这位手里拿的不知道是什么,可能是邀请函,也可能是贺年片,过去商号要给老主顾拜年答谢,关系一般的,就在初一凌晨往人家门缝里一塞,正如《燕台月令》里所言:“片子飞,空车走。”要送礼的,也可以派自家小学徒去人家里送,要是有深交的,那掌柜的可就得亲自上门了。



走到这儿,就是东安门了。大家注意一下,这一整套门加起来都是东安门,靠里头绿色边檐那个,是咱们老照片里很常见的一道三重门,也叫“东安里门”,外面这个蓝边儿的才是真的东安门。这俩门之间是个桥,底下是内护城河的水。清代官员们上朝陛见,皆由东安门进宫,所以俗称此桥为“望恩桥”或“皇恩桥”。正牌的东安门1912年就被焚毁了,所以留下的照片记录中东安里门居多,到了民国拆卖皇城墙的时候,这儿就什么都不剩了。顺便一提,这里出现了几个喇嘛打扮的人,虽然只是个小细节,却反映出了清代的宗教关系。



有些官员显然是已经朝见完了,正在往出走,两个方向自动形成了北进南出的路线,非常有秩序。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1345hkxn6s&width=500&height=375&auto=0


到东华门外,这路上立马拥挤了起来,穿带品官服的越来越多,尤其是东华门旁边,图里能看到这门外设有下马碑石,再往里可不让坐车骑马了,所以都得跟这儿靠边停车。



官员下车了不定就遇到了多少熟人,互相打招呼、拜年、寒暄,估计要花不少时间。



过了东华门就是真进宫了,画师自然不敢画。这题跋上写的是:“上御极之二十六年正月初一日,午初一刻。日月同在元枵宫。躔女宿。如合璧。水星附日。躔牛宿。木火土金四星。同在娵訾宫。躔危室二宿。如联珠。群臣奏请宣付史馆。圣德谦让弗居。勤政束勅几。不言符瑞。然仪象昭然。万目共观。臣民庆洽。朝野欢腾。臣执事艺苑。谨敬绘图以纪。臣徐扬。”


大意就是说:“天象大吉,我们都忽悠皇上说您这事儿得记到国史传记里,皇上说我哪儿好意思认领这个,你们别给我瞎吹什么祥瑞。但这吉相大家都看见了,朝廷上下都这么高兴,我这个画画儿的也得画呀!所以我就用画笔记录下来啦!”



然而仔细看看这画卷上的铃印,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石渠宝笈、石渠宝鉴、宝笈重编、养心殿鉴藏宝,统共十个印,八个是乾隆的,皇上,您嘴上说不要,身体还是很诚实的嘛……



- 若喜欢本文请转发点赞 -




掌柜推荐

京城内外首善全图

正阳书局印行

(73*52.5cm)


这张“京城内外首善全图”与乾隆全图一脉相丞,为当时政府职能部门所测绘。非常详尽的记载了元明清三代大都内的城区建筑,以及紫禁城的地物和地理风貌。图中城墙城楼,沿用立体图画标记,是很传统的中国标注法。地图尺寸:73*52.5cm,细节清晰,由正阳书局印行,非常值得收藏和赠送礼物。

扫描二维码,进入购买页面



推荐阅读


轶闻 | 乾隆如果生活在现代,大概会是个消防员……

1936年,美国人画了张很搞笑的老北京地图

扫描二维码关注正阳书局

正陽書局北號地址:

西四南大街43號,

萬松老人塔院内

電 話:

010-66116311


正陽書局南號地址:

前門外廊房二條76號

(南號暫停營業)

订阅号

服务号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京城内外首善全图》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