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漫谈 | 这几个困扰我多年的北京历史疑题终于解开了!

砖砖 正阳书局The Gateway 2019-06-04

秋分夜,一夜更比一夜长。赶着金秋的好天气,正阳文库《北京城:中国历代都城的最后结晶》的作者朱祖希老师特地来到书局,和我们畅谈北京城的前尘往事。

 


在报名期间,很多朋友都说中秋小长假不在北京,错过了讲座十分遗憾。为了弥补没来参加讲座的朋友,我们根据朱老师的讲座内容,总结了几个一直困扰我的关于北京城的历史疑题,和大家一起分享讨论。

 

谁说北京城没有自己的河流


 

世界上凡有历史底蕴的名城都有滋养它的河流,法国巴黎有塞纳河、英国伦敦有泰晤士河、埃及开罗有尼罗河、印度德里有恒河……很多人感慨,如果北京能有一条河流贯穿全城,该是多美好的一件事。

 

其实北京真的有自己的母亲河!

 


“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这个概念是由朱祖希老师在侯仁之先生研究的基础上于1996年首次提出的。北京城的地理位置,与两河流域是很相近的,它位于温榆河和永定河之间的台地之上。为什么说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呢,这里有两个原因。

 

第一,北京所在的这片小平原是永定河的冲积平原。当年永定河三家店经过石景山,向北流去,经过了今天海淀的巴沟低地,也就是说巴沟是永定河的故道。海淀就是因水而得名的,取“其淀大如海”之意。

 


其次,永定河为北京城提供了丰富的水源。乾隆时期在万泉寺曾命名过28处泉眼,这些泉水何处而来,也是永定河的地下水供给的。今天的清河、高良河、紫竹院的几个湖泊、积水潭、什刹海、北海、中南海,一直往南到龙潭湖,都是由永定河南迁而发源的。北京所有的皇家园林都是发源在永定河的古河道上,畅春园、颐和园、圆明园就是清河的故道上,北海、什刹海、中南海在高良河的故道上,再往南龙潭湖、南海子都是在永定河的故道上。还有,北京城周围4000眼井全部都打在永定河的故道上。

 

所以,是永定河的冲击平原为北京城提供了建城的基础,同时永定河还给北京供给地表水和地下水,滋养它慢慢长大,最终成为了世界名城。

 


既然有永定河,为什么北京没有靠河而建?又是为何北京城的起源地,现在广安门的位置离永定河有16公里之远?

 

因为永定河泛滥成灾,黄浪滔天如乌云盖日,您想想北京城要建在永定河,还能住人么!所以,北京城只能找个地势高一点又能够到永定河水源的地方落脚了,即广安门外的“蓟邱”。再加上莲花池的供水,北京城才慢慢发展起来。

 

元大都的曾有两条中轴线?

 


北京城有一条贯通南北的中轴线。这条中轴线如同人的脊梁骨,将北京城均匀地分成南北对称的两部分。“中轴线”这一概念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由梁思成首次提出的,后来侯仁之先生也说,这条中轴线真是北京城建设规划的基准线。

 


从永定门进入北京城,有天坛和先农坛南北对称。到了天安门,有太庙和社稷坛形成左祖右社的格局。从城门来看,广渠门与广安门、左安门与右安门、东便门与西便门、朝阳门与阜成门、东直门与西直门、安定门与德胜门,全都是以中轴线为准,对称分布的。

 


中轴线本身就好像一个乐章,如果说从永定门到正阳门3100米间是乐章的序曲,那么从正阳门到景山2500多米内就是高潮部分,而从景山到钟鼓楼2100米又是尾声,北京城等级最高、体量最大、型制最高的建筑全部都集中在这里了。

 


这条中轴线早在夏代就出现了,当时只是百官朝见皇帝的道路,并未贯穿全城。金中都时期,这条轴线贯通全城,而元大都时期却又没有贯通,而是分为了两条轴线,即南半城和北半城各有一条。南半城的轴线从今天的鼓楼开始,往南延伸。往西129米,旧鼓楼大街南口往北去,那是北半城的中轴线。这两条轴线是错开的。明清北京城钟鼓楼位移,继承的其实只是南半城的轴线。

 


元大都为何有两条轴线?我们不禁思考,这是否和当年北京城的总规划师刘秉忠有关。蒙古人尚水,刘秉忠依照忽必烈的意思将全部水源都拢到了元大都里面,积水潭那时候叫“海子”,什刹海的称呼也是从元代开始的。刘秉忠这个人当过和尚,但是却对道教的阴阳八卦颇有研究。元大都两条轴线相互错开,东有“中心阁”,西有“中心台”,是不是像极了阴阳鱼的造型。

 


那么,两条错开的中轴线是否与道教阴阳一说有关?现在依然是个疑问,还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北京城墙的西北角为什么缺一块?

 


我们在看北京内外地图的时候,都发现内城城墙的西北角像被砍了一刀似的,缺了一角,这到底是为什么?有的人说,是当年规划时因为风水的原因特地留出来的,可是事实真的如此么?

 


让我们回到1368年。当年,徐达和常遇春攻打元大都并取得了成功。但是,那时候可没有立即决定要迁都北京,只是要把城守住了。当时北半城空旷得很,据说是放羊的地方,鲜有居民。所以为了节省兵力,就以当时什刹海旁边的一条河为护城河,堆砌了一条城墙就是后来安定门和德胜门之间的城墙。但再往西修的时候,遇到了一大片水面,也就是后来的太平湖。这可如何是好呢?水面这么大,要是围起来修城墙时间成本太高不划算啊,于是乎仓促之间,只能避而处之,最终导致西北城角成了一个斜角。

 

所以,北京城墙西北处的缺角是因为太平湖的存在和守城军事的紧迫所制。


北京城的历史并非无根之水,更多关于北京城的来历和故事都在我们下方推荐的朱祖希老师《北京城:中国历代都城的最后结晶》一书中得以全方位展现,喜欢的朋友不妨一读。

 


-喜欢本活动就请点个赞或者给个转发吧-

掌柜推荐




本书积数十年研究成果,以中国历代都城演进轨迹作为背景,全面论述了北京的产生、变迁及其规划建设的特点。内容涉猎北京城的历史地理背景、早期城邑以及作为国家都城的北京城的状况、明清北京城规划的特色和故宫规划的艺术成就;论述了北京城规划匠意的本源、基石、重要依据和制约因素。并深入探究城市天际线、平面布局、城市脊梁、故宫规划建筑的艺术成就、国内外规划大师的评价等,进而又探索了它的文化渊源。全书论述有据,格局严谨,对研究北京城的规划和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扫描二维码,进入购买页面

推荐阅读


序 | 北京城:中国历代都城的最后结晶

正阳文库读者寄语 | 北京,我们心中的圣城!

扫描二维码关注正阳书局

正陽書局北號地址:

西四南大街43號,

萬松老人塔院

電 話:

010-66116311


正陽書局南號地址:

前門外廊房二條76號

(南號暫停營業)

订阅号

服务号

点击“阅读原文”到微店购买本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