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城 | 冬天在北京吃冻柿子,是居住在北京的人一种特殊的享受


“城市生活就像正在摇晃的一杯水”, 而很多作家,通过写作使这杯水沉淀下来。读懂一本书,才能读懂一座城市,读懂了一座城市,才能读懂一本书。而每一名朗读者,都是在用真挚的情感,点染着一座城市的情绪,涤荡你我最深的共鸣。


【读城】自推出以来就受到了读者朋友们的好评,书局掌柜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想C位出道为大家献声。今天我们就满足他的要求,让他讲讲北京的冻柿子!


(听完以后,我想马上囤两大箱冻柿子)

作者:梁学政

朗诵:崔勇


在各种水果中,我最爱吃北京夏天的水蜜桃和冬天的冻柿子。有人说,这可能和老年人牙齿不好有关,我却觉得不然,我从孩子时候就爱吃北京冬天的冻柿子。


 

北京秋天的大青柿子也好吃,那是脆的,要用刀削了皮儿吃,又脆又甜,在其他地方是很难见到这么大的柿子。到了深秋,柿子熟透了就全变得红黄,寒冬里能冻得铁硬。说来也妙,经这一冻,再把这冻袋儿似的大柿子融化了,它竟变的比原来还要甜数倍似的。孩子们喜欢吃冻柿子,并不把它们完全化透,往往是半软了都带着冰碴吃,那真是又甜又凉,胜过人工做的冰淇淋!

 


化冻柿子,有的外行人不懂方法,竟用热水或者开水去浇它或泡它。结果不进化的慢,还把柿子的质量也弄得大大的降低了,味儿变了,外观也弄得难看起来,烫得发了白。这么做是违反科学道理的,因为外界的热量不能一下子传到内部,结果是外面的表层先融化了,一些能溶于水的营养白白流失,所以味道变了也不甜了。

 


老北京(人)懂得化柿子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完全浸没在冷水里。这是一种使内外同时受热而缓慢解冻的办法。过上一会儿,柿子内部先松软了,而在柿子外皮儿却结上了一层薄薄的冰壳。去掉冰壳就可以吃了。营养物质既不流失,而且形美味佳。

 


冬天在北京吃冻柿子是居住在北京的人一种特殊的享受。多少人家把柿子多多地买来,就一起放在屋外的窗台上冻着,什么时候吃,什么时候取进来,冬天的艳阳之下,看着窗台上那黄黄的柿子,总让人感觉到一种安适感,一种春即将到来的心境。



-喜欢本文就请点个赞或者给个转发吧-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新书推荐


《京味儿》(增订版) 

崔岱远 著


《京味儿》是写吃的,写老北京生活中平平常常的吃食,什么东西怎么做,怎样吃,只要是崔先生提到的,必定细细描摹;《京味儿》又不仅仅是写吃的,老北京人的讲究在吃上是*充分的体现,却已经上升为生活态度,精神境界,乃至被台湾美食作家叶怡兰称为“行为艺术”也不为过。我们不能否认近些年北京作为首都日新月异的发展,恰恰相反,北京正形成新的文化气质,但老北京很多优秀的文化传统,也有许多值得守护的东西。守护的不一定是什么吃食,而是一种值得留住的生活态度,精神状态。

 
“京味儿”说起来面儿挺广,北京人说话、北京的老胡同、北京的曲艺杂耍儿……这些个东西搁一块儿就是“京味儿”。今儿个这本书说的是“京味儿”的吃食。春天的春饼,夏天离不开的芝麻酱,初秋吃的烧茄子,冬天上得了大席面的大白菜……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东西,可就是不特别的东西,北京人吃起来可特有讲究。怎么讲究?您慢慢看。

扫描二维码购买《京味儿》


推荐阅读

风物 | 在北京,没有糖葫芦的冬天是不完整的

有了这篇全攻略,走遍京城涮肉馆谁也不敢说你是外行!



点击“阅读原文”进微店,找到属于你的北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