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苑 | 西单商场,是属于好几代人的繁华记忆

读前必知的 

历史背景


如今,在依旧繁荣的西单北大街,西单商场的光芒似乎被大悦城、汉光、老佛爷这些更加年轻的百货商城给淹了。但是好几十年前,西单商场可是横扫整条街的存在!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西单北大街上进入迅速的繁荣发展期。西单商场的前身就是在1930年始创的。1941年,西单北大街从南到北相继建成福德、益德、惠德、厚德、福寿和临时商场,统称西单商场。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西单商场。 西单商场的前身是华北百货北京分公司第三门市部(简称“三门”),解放初期,是西城一带第一个国营百货公司。



西单商场忆旧


作者:萧承熹



西单商场在西单北大街,北起槐里胡同东口,南迄西堂子胡同,即甘石桥和西单之间,马路迤东,就是西单商场旧址。


三十年代中期失火之前,是西单商场的原有规模。如以经营品种划分,可分为食品、新旧书籍、大小百货、大小五金、儿童玩具、旧货估衣以及杂耍——曲艺(以评书、相声为主)、杂技等。


西单商场的业务 来源:北京日报


当时由于经济凋敝,商业萧条,商场所售物品不是旧货就是劣货,倒是旧货估衣当有一、二可用之物,不过买鞋须密切注意,否则弄上一双“过街烂” (一过马路即坏),就只好自认晦气了。


此外,最为实用的却是新、旧书摊上为中、小学生准备的各种学习辅助读物,如《舒赛斯“三S”平面几何题解》、《范氏大代数题解》和《小学算术四则题解》以及英汉、汉英辞典(小至袖珍式,大至《英汉四用辞典》,均为上海世界书局出版),深受顾客欢迎。


1956年,西单商场的旧书摊。 来源:北京日报


食品中有较低级的“果子干”(以柿饼发开,然后掺以杏干,藕片等)和誉满京师的九龙斋的冰糖葫芦。商场中也有个别卖腊味的南味店,那是屈指可数的。儿童玩具中多为刀枪剑戟、马鞭脸壳(面具)等较低劣的玩艺儿,比起春节时厂甸所售则相去甚远。不过厂甸一年只逢一次,而商场却寥胜于无了。


西单的这座天桥是多少人儿时的回忆


另外较有特色的则为绒花、绒鸟等工艺品,这也都是旧都的特产。其它布匹、百货、旧货、估衣和各种“撂地”的曲艺、杂耍就不赘述了。总之,这时的西单商场则给人以单调、零乱、萧条、简陋之感,但却有其特殊的韵味儿,耐人咀嚼。


1938年商场因电线滋火而惨遭回禄(火灾)。当时的消防队不知是设备低劣、技术差,还是“没说准价儿”,大火竟延烧了三天三夜始渐熄灭。适值隆冬天气,西北风紧,恐怕也是火大的一个重要因素。总而言之,当时现场上,瓦砾和着冰碴儿,浓烟袅袅,水汽氤氲,一片凄凉;唯有紧邻的一家中药店——西鹤年堂被烤炙得发黑的断垣残壁在目,观之更觉悲怆。


1935年 ,西鹤年堂在西单开设了分店。


事隔年余,商场始清除了瓦砾,在废墟上又建造了新物。这时北平已遭沦陷,重建的新商场,主要是为日人经营的矗立在槐里胡同东口的一幢两层搂——“高岛屋”,专营日用百货,其余则称之为“临时商场”。——既是临时,那当然要待日寇滚蛋后重建正式的了。


最北端,位于半亩园食品店、卫幅无线电之间的“门脸儿”为第一临时商场;第二、三、四临时商场则位于“高岛屋”后的大片场地上;第五、六临时商场向南则直抵堂子胡同仙宫电影院〔现改名为红光),也就是现在的西单食品商场。从第二到第六都是相通的,但以二、三,四为商场的核心部分。


1956年重新修建的西单商场开始营业,

顾客们在第一商场西单食品店里购买糕点和糖果。


第一临时商场(最北端)除九龙斋的“葫芦儿”占极大优势之外,其余以卖旧货和撂地的杂耍为多,什么变古彩戏法儿的,以至于极野蛮的吞铁球、吞宝剑、吞剃须刀片儿和练“油锤贯顶”的,多聚于此。当然后面还有卖“扒糕”、凉粉儿、灌肠、老豆腐的。


第三商场经营风味小吃,还设有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门市部和杂耍场


第二、三、四临时商场集合场精华于大成。这一部分除设有原来的书摊(店〕和所售食品外,还有韩大臣兄弟一南一北的两大租书部,可以说是风靡全市。韩氏兄弟的租书部借以招徕顾客的主要是服务态度亲切周到;其次是所租之书颇能吸引读者。当时深受读者欢迎的书可分两大类——神怪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其中最受欢迎的莫过于还珠楼主的作品了。什么《蜀山剑侠传》、《青城十九侠》、《长眉真人传》和《峨嵋七矮》等。内容虽然神奇怪诞,但并未远离情理,况且作品似乎对《山海经》,《水经注》等古典专著颇为熟悉,引用发挥得当,较之现在的武打小说大有文野之分。言情小说除有脍炙人口的张恨水著的《啼笑姻缘》、《金粉世家》外,还有冯玉奇、张竟生等近乎黄色的玩艺儿了。当然还有上海广益书局和大达书局出版的各种古典小说和各种“演义”,但其印刷之坏、校阅之粗,当是可想而知的了。此时韩氏兄弟生意兴隆,声名大噪,况且昆仲二人竭力竞争,彼此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地罗致新书,以争上风。于其“阋墙”之争中,读者则大快朵颐也。


第五商场则把过去分散在各个商场的百货摊全部集中起来,统一经营。


更值得一提的是“高岛屋”后门的小吃和杂耍,确实令人缅怀。如灌肠、炒肝、清水爆肚;尤其是以相声大会蜚声全市的启明茶社,启明茶社系相声世家常连安一家所经营,每天中午一时开场至晚十时余截止,风雨无阻。每天一段接一段地连续表演单口、对口和群口以至化妆相声,内容除少数粗俗在外,其中还有许多讽喻时事、针砭时弊的段子。此外属于创新的那就是赵蔼如、孙宝才的双簧《开电车》和群口化妆相声《大出丧》了,可以说是现在“相声剧”的雏型。下午还加二至三点钟的评书,如陈荣启的《大宋八义》和《五女七贞》等书目,经陈生动诙谐的表演,颇能招徕听众。“启明”的演员固然以常氏父子为主,除常宝堃(艺名小蘑菇,抗美援朝时牺牲于朝鲜)常在天津表演外,二蘑菇常宝霖(现在甘肃省广播艺术团)、三蘑菇常宝霆(现在天津市曲艺团)和四蘑菇常宝华(现在海政文工团),均为台柱子。另外著名相声演员有张寿臣、郭荣启、王长友、赵蔼如、白全福、孙宝才、孙玉奎等,都被重金礼聘,长期上演不辍。现在名噪一时的天津曲坛名宿苏文茂,当时只不过是十几岁的童星而已,“启明”的号召力极大,经营方式又很灵活,(不售门票,每段说完零打钱——需买小竹筹),故而听众极多,可以说是天天高朋满座,宾客如云。有人竟于开场即至,沏上一壶“香片”,来上两碟花生、瓜子,随时再来两串“葫芦儿”,晚饭时,清水爆肚、芝麻酱烧饼一“点补”,吃完再接茬儿听,直至终场而去。


启明茶社


第五、六商场在最南端,有一小门直达堂子胡同仙宫电影院。其间有一幢二层楼,楼上设有一小型京剧剧场;还有“桃李园”曲艺场,名演员林红玉、小映霞、孙书筠、魏喜奎、曹宝禄、联幼茹、王佩臣等都曾于此献艺;还开有一家“庚辰球社”,供游客打台球和乒乓;最文明的当属二楼上的“龙门联合书局”,它专门出售原文版(或影印版)的各种教科书或科技书,如《龙氏解析几何》、《范氏大代数》,《画法几何》、《普通大学物理》、《化学定性定量分析》、《简明牛津辞典》和《韦氏大辞典》等。


70年代的西单商场


这时的西单商场不仅名被京华,即使是在其外围所设的商店也沾光非小。除前面已提到的半亩园食品店、卫幅无线电行外,还有富汉臣镶牙馆、万国(或新万国)理发馆、盛锡福帽店、知行书店、桂香村南货店、亨得利钟表店、万里鞋店等,也都因西单商场而得名。


80年代的西单商场


-喜欢本文就请点个赞或者给个转发吧-

本文图片有部分来源于网络


掌柜推荐


《街角的老北京》

卢文龙 著


提到老北京,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是红墙绿瓦、古城墙,是狭长的胡同、四合院,是提着鸟笼、坐在茶馆里喝茶的男人,是摇着蒲扇,围坐在大门口闲话家常的女人,是天际传来的悠远的鸽哨声、空竹声……如今,到哪里还能找到这些属于老北京韵味呢?


阿龙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想要让大家体味老北京的“气味”,让身在北京却忘记老北京气韵的人们找寻到自己记忆深处的腔调,让想来北京旅游的人们有机会真正明白来北京要吃点啥、看点啥,老北京到底是怎样的。为此,他游走在现代北京的街头巷尾、古寺园林,寻找尚存的老北京气韵,并将目之所及且依稀尚存的、原汁原味的老北京的风物图景记录下来,以细腻的笔触,生动的文字,带您品尝地道的老北京传统吃食,体味属于旧京的文化与遗迹,认识三千年古都最本来的样貌,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韵味。


扫描二维码购买签名版《街角的老北京》





推荐阅读

文苑 | 壮年时千万别来北平,因为一不小心你就会被她的美勾去了魂魄

文苑 | 北平生活的伟大幽闲,也只有在冬季才使人感受得最彻底



点击“阅读原文”进微店购买本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