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京志 | 西长安街忆旧,见过它的人都老了……

砖砖 正阳书局The Gateway 2019-06-03


如果说北京城的中轴线,是这座古都城市规划的灵魂,那么长安街在城市路网中的地位绝对可与之比肩。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长安街贯通了北京的政治中心和城市的东西两端,是一条不可或缺的交通要道。

 

如今已鲜少有人记起,在这条我们引以为傲的宽广大街上,曾有这座古都千百年的城市记忆。

 

今天,就让时光倒流,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你不曾见过的西长安街。

 

西长安街忆旧

 

西长安街和电报大楼 1959年


现在我们说的西长安街,指的是从天安门广场到西单路口这段。

 

这一段路在元代曾是大都城的南城墙,明永乐年间"拓北京南城”,拆大都城南垣为路,大都城顺承门和文明门之间辟为长安街。旧时,西长安街东端有长安右门。

 

1879年  西长安街可见西单牌楼和回回营清真寺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在长安右门外建砖石琉璃门一座,辟三方门,称“西三门”。

 

1912年12月将长安右门石门栏折除,1913年1月1日长安街正式通行。

 

1913年为开通长安街,将此西三门改建为红墙、黄琉璃瓦歇山小式顶之三孔券门,仍称西三座门。民国年间,东段称西三座门大街。新华门前称府前街。西段仍称西长安街。

 

1937年的西长安街


在上世纪20、30年代,西长安街是一条餐馆林立、热闹非凡的商业街。北京著名的老字号酒楼“八大春”都云集于此,如今位于西四南大街的大地西餐厅最初也是在西长安街崭露头角。因为商业发达,这一时期的西长安街吸引着无数名流来此谈天聚会。

 

1949年出版的 《最新北平市详图》


解放后,对西长安街进行大规模建设。1955年,西三座门大街、府前街和西长安街合并,统称西长安街。随着时代的变迁,街道的不断拓宽,很多古建筑都成为了老照片中的旧影。

 

1940年 新华门前 


回回营清真寺

 

在如今新华门对面,曾有一座规模宏大的清真寺。它的始建充满了神秘色彩,和乾隆皇帝的容妃(传说中的香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870年,回回营清真寺


回回营是乾隆皇帝专门为回部族人所建。一般的清真寺坐西朝东,但回回营清真寺却是坐南朝北,寺正门直对着容妃的宝月楼。容妃在宝月楼上观回回营,“其族人聚居情形,与回城故里无殊。”由此,思乡之情可慰。

 

回回营清真寺的正门上面,像城楼一般的建筑叫做望月楼,北望中南海可谓是一览无遗。传说中,香妃娘娘的父母思念女儿来京看望,却不能入宫,便可以登楼北望宝月楼,遥望女儿的身影。

 

1909年 , 回回营清真寺


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因这座望月楼能只是中南海,1915年袁世凯改中南海为总统府,改宝月楼为总统府南门之后,因协商迁寺无果,派军队强行拆除了回回营清真寺门楼。而清真寺的大殿在19世纪初就已经完全坍塌。 

 

瞻云坊牌楼

 

1919年  西单瞻云坊牌楼


西单地区因曾有座单牌楼,位于皇城以西,所以得名西单。这座牌坊建于明代,位于历史上的西长安街和西单大街交汇处路北侧。南向遥对宣武门,北似遥对西四牌楼。中有匾额文日“瞻云”,和其位置对应的东单牌楼的匾额是“就日”,取自《史纪五帝本纪》“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形容臣下对君主的崇仰追随。1916年,袁世凯将东单额改为“景星”,西单匾额改为“庆云”。1923年,西单牌楼因妨碍交通而被拆除。

 


现在西单文化广场的这座瞻云牌楼是2008年复建的。

 

西三座门

 

1916年,西长安街三座门


《日下日闻考》记载:"乾隆十九年,于东西长安门外增筑围墙,各设三座门"。西长安街三座门,位于南长街南口附近的长安街上,东西向,在西长安街牌楼与长安右门之间。原为三座独立且相连的砖石结构琉璃顶小门。

 

1946年,西长安街三座门


1913年为开通长安街,将此东、西三座门改建为红墙、黄琉璃瓦歇山小式顶之三孔券门,仍称东、西三座门。1951年三座门因影响交通被拆除。

 

长安右门

 

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在大清门千步廊的左右端和最南端,分别各有一座单檐歇山式黄琉璃瓦顶红墙三阙三券洞门的皇城门。面向左(东)的称为长安左门,面向右(西)的称为长安右门,面南的就是大明门。

 

1900年,千步廊


据载:“每日百官奏进,俱从二长安门入,守者常数十百人,皆禁军也。”文武百官上朝多是取道长安左、右门进承天门(天安门),至此要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步行。

 

1935年,长安右门和北侧的有轨电车


1912年12月,为便利通行将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的汉白玉石栏拆除。1913年1月长安街正式通行。1952年因拓宽长安街而拆除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

 

1952年,长安右门


西长安街牌楼


西长安街牌楼,建于清初,位于西长安街,府右街南口东侧中南海东南角位置。东西向,西向路北就是庆寿寺双塔,东向路南就是回回营清真寺。中有匾额“西长安街”。和其位置对应的东长安街也有一座东长安街牌楼。

 

1946年,西长安街牌楼


西长安街牌楼四柱三间,冲天柱形式。因为明清长安街比普通街道宽阔,所以这座牌楼的明间次间宽度要大于北京其他的街道牌楼。

 

解放初期,东西长安街牌楼也因影响交通需要拆除。周总理知道这件事后,坚持保护这两座牌楼。1955年,东、西长安街牌楼,迁建于陶然亭公园内。

 

1952年,西长安街牌楼

 

双塔庆寿寺

 

据《元一统志》记载,大庆寿寺为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所建。元代之初,因两位主持的造诣深远,在寺西为其各造塔一座,因此而著名,俗称双塔寺。这座寺庙在明代几经重修和名,最终颓败,但双塔仍存。

 

1880年,庆寿寺双塔


清代乾隆二十九年,在双塔西南重修了一座非常小的寺庙,使用了古名双塔庆寿寺。但规模远远小于元明的规模。

 

1954年,双塔寺


1955年4月,为拓宽长安街,双塔和清代的庆寿寺同时被拆除。

 

 1954年,拓宽中的西长安街,隐约可见远处的双塔寺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掌柜推荐



上世纪20年代初,喜仁龙教授经民国政府特许,通过对北京城墙、城门长达数月的实地考察、测绘,并结合文献研究最终完成的学术专著《The Walls and Gates of Peking》(译作“北京城门与城墙:奥斯伍尔德·喜仁龙的调查与印象”)。书中共收录珍贵影像109帧,测绘图50幅,以及大量工程勘察记录,同时引用了《顺天府志》等北京历史文献,考证十分严谨,是记录老北京城墙城门最为详实可靠的文献,一本至今无人超越的盖棺之作,并以精美绝伦的金属版印刷,全球限量发行800册。



如今我们缅怀消逝的宅院、胡同、缅怀蓝天下灰色的一砖一瓦,但我们更该为远去的城垣与城墙献上一曲挽歌,也许就是从阅读这部面世已近百年的《北京的城墙和城门》开始,找寻停留在影像里亘古不变的古城。



扫描二维码,购买《北京的城墙和城门



推荐阅读

文苑 |  西单商场,是属于好几代人的繁华记忆

旧影 | 150年前,一个叫费利斯·比托的意大利人成为了最早拍摄北京的摄影师



点击“阅读原文”进微店,购买本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