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京志 | 法源寺:庙堂高耸,人间戏场


这两天偶然瞥见地铁站又里贴上了话剧《北京法源寺》的海报。此时距离我看这一部话剧已经过去了三年时间。唐代悯忠寺,如今法源寺,这座寺庙从兴建之始就与众不同,永远伴随着对国之忠魂的悼亡之情。今天就让我们伴着一曲《清平调》,一起来说说法源寺的故事。

 


唐代安魂寺

 

提起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法源寺,总能让人想起每年四月里香气满寺的丁香花和久负盛名的丁香诗会。可法源寺的源起却与这浪漫花海背道而驰,充斥着战场的肃杀之气。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自幽州亲率大军东征高丽。隋炀帝曾多番攻打高丽不下,为隋朝的灭亡埋下了隐患。唐太宗自即位之初便野心勃勃期待亲自拿下高丽。也是巧了,贞观十六年,高丽内乱,局势不稳。唐太宗在全国范围内招募志愿军,结果是“募十得百,募百得千”。此时,东征高丽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

 


唐太宗信心十足,一开始是也十分顺利。据资治通鉴记载:“凡征高丽,拔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卑沙、麦谷、银山、后黄十城,徙辽、盖、岩三州户口入中国者七万人。新城、建安、驻跸三大战,斩首四万馀级,战士死者几二千人,战马死者什七、八。

 

谁知,攻克了隋朝的克星辽东,唐太宗却在安市城遭到顽强的防守,再加上辽东地区早降的寒霜,最终李世民因“辽左早寒,草枯水冻,士马难久留,且粮食将尽”不克而返。

 

为了祭奠马革裹尸的英魂,唐太宗或是带着愧疚下令修建现在法源寺的前身——悯忠寺。只是未等到竣工他就驾崩了。直到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连着高宗时期征高丽战死的亡魂,所有在高丽之战中为国捐躯的忠魂一并在刚刚建成的悯忠寺得到了超度。

 


正如李敖《北京法源寺》中所说,悯忠寺不同于大多数寺庙,从建庙之初就带着义胆忠肝的壮烈。当佛悲悯的双手抚平战场上血腥的肃杀之气时,得到超度的不只是死者,生者的愧疚之心也因此得到了自我安慰。

 

“最古燕京寺,由来称悯忠”,唐代悯忠寺规模壮丽,寺中曾有双塔,相传是安禄山、史思明所造。唐中和二年(882年),悯忠寺毁于火灾,十年后得以重修。重建后寺院内高大的主体建筑观音阁有三层之高。

 

这座寺院在后世几经重修,时至今日已向北偏移了十几米。现在在南横西街有一座悯忠寺遗址碑,就是原来唐悯忠寺的位置。

 


悯忠高阁,去天一握

 

悯忠寺在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更名为法源寺,但不论在此前还是之后,这座寺院总与历朝历代拒不受降的高洁之士有着不解之缘。

 

南宋政权羸弱偷安,面对“To be or not to be”这一历史问题,南宋诞生了一些惊天地泣鬼神的忠烈之士。相比文天祥和岳飞这样青史里的著名豪杰,文科生谢枋得好像在名气上弱了一些,但是他对故国的忠义却是不用质疑的。

 


元朝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南宋遗老里的头号大儒谢枋得被强行送往大都做官。在此前宋灭亡的十年里,元世祖忽必烈多次诏他去首都,都被谢枋得拒绝了。这回逃脱不过,他便生生绝食五天,尽节于大都悯忠寺(今北京法源寺),而文天祥在就义前也是关押在悯忠寺内。

 

文天祥谥“忠烈”,谢枋得谥“文节”,两位爱国人士品性之高洁均配得上这里“悯忠高阁,去天一握”的名号了。

 

元朝末年,悯忠寺毁于兵乱。明正统三年(1438年)重建北部殿宇,更名“崇福寺”。值得一提的是明末时期的著名抗清将领袁崇焕残存骨骸也曾存放在法源寺,由法师悄悄超度。

 

30年代的法源寺,来源《宣南鸿雪图志》


雍正年间,悯忠寺被定为律宗寺庙,传授戒法,正式更名为法源寺。或许是法源寺与英魂的缘分太深厚,于是又有了《北京法源寺》里戊戌六君子变法救国的一幕。1898年9月28日,戊戌六君子于菜市口刑场就义。据说,大刀王五不忍这六人曝尸闹市,将他们的尸首偷偷运走,就是停放在法源寺。

 

 

“香雪海”最开始其实是海棠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法源寺又经历了一次大修,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建筑大部分都是清代的。


如今法源寺的平面图 来源:《宣南鸿雪图志》


此后,乾隆皇帝曾感念法源寺上千年的历史亲临进香,大雄宝殿中高悬的“法海真源”匾额就是乾隆皇帝的御笔。

 


也是在乾隆年间,在秦朝纡撰写的《消寒诗话》中,我们看到了这样的记载:“京师法源寺海棠最盛,余与桥退食数往,值休沐,晨餐后即往游焉。恐主僧诧频来,乃不见主僧,径赴外园坐海堂花下。曾有诗云:‘岁唤狂朋三十度,春风欲放海棠颠。’狂态可想也。”

 


由此看来,乾隆年法源寺花事的主力军其实是海棠,等到同治、光绪年间,法源寺才专以丁香花闻名经师。1924年4月26日,泰戈尔曾在徐志摩、林徽因、梁思成等陪同下,到法源寺游览,那年那时也是丁香盛开,花香满园。

 

1924年,泰戈尔、林徽因和徐志摩在法源寺


文人墨客相约春季去法源寺赏花、顺便交流一下业务这事儿在清代广为流行,并辗转保留到了今天。除此之外,每年四月总有大批游客慕名而去,徜徉在法源寺的香雪海中,寻找属于自己的佛缘。

 

在上千年历史洪流中,从悯忠寺到法源寺,从死者义到生者情,这座寺庙承载的高洁,太应该与丁香花一样,常留世人心。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本文图片有部分来源于网络



掌柜推荐


《增订宣南鸿雪图志》(全三卷)


“宣南”之名,始于明代,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北京筑外城,设七坊,右安门以东为“宣南坊”。清初非旗籍居民迁居外城,多数聚居于宣武门外,不少文人以诗画结社,多名“宣南”,由于它同时保留了明清以来北京的乡土文化,于是成为后世北京的一个地域文化的代称。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大规模危旧房改造和房地产开发,北京旧城中许多历史街区和文物古迹被拆平或面临消失。有鉴于此,时任区委书记刘敬民同志布置,组织人力对本区的文化遗产进行全面调查,以“图志”的形式编写报告,供政府部门实施保护参考。城市还要更新,古街古店不可能全部保留,我们要把它们像“雪泥鸿爪”一样记录下来进行鉴别,然后采取保护措施。所以报告书定名为《宣南鸿雪图志》。


扫描二维码,进入购买页面



推荐阅读


旧影 | 震撼!1932年的航拍电影里,是你我没见过的古都北京!

茉莉花茶到底为什么能称霸北京城?




点击“阅读原文”进微店,购买本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