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风物 | 北京姑娘那股飒劲儿,是有历史原因的!

砖砖 正阳书局The Gateway 2019-06-04

今天是二月二,民间俗称“龙抬头”。正月里忍住没理发的小伙伴在今天都得换换发型,这叫”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不信您出去转转,今天北京大街小巷的理发店绝对爆满。去年为了赶热闹,我生生等了俩小时才剪上头发!

 

除了理发,搁过去“二月二”还是老北京的“姑奶奶节”。按照老北京习俗,二月二这天要接出嫁的姑娘回娘家,谓之“接姑奶奶”。因为过去老北京嫁出去的姑奶奶们春节期间是不回娘家住的,即便来了也晚上回婆家。到了二月二就不一样了,娘家会来接姑奶奶“归宁”,住上个十天二十天的。当旧京“姑奶奶节”遇上国际妇女节,这日子口咱就聊点应景的,说说胡同里的姑奶奶们。

 

胡同里长大的北京姑娘总要自称一声“姑奶奶”,尤其是跟人递葛的时候,在气势上决不能输!对方要是认怂,也少不了来一句“哎哟我的小姑奶奶,您就饶了我吧”。北京不是有“爷文化”么,这“姑奶奶文化”就是对着来的。

 

来自旗人文化的“姑奶奶”

 

在北京话里,爷爷的姐姐或者妹妹,按字面的叫法,也是称“姑奶奶”,但是,老北京语境里大部分的“姑奶奶”,却不是现在人理解的意思

 

北京话受旗人文化的影响比较深(这里不特指满族,旗人里还包括汉族和蒙古族,很多汉八旗和蒙古八旗的旗人在建国后改回了原民族,但保留了旗人文化),旗人家庭里,不管奶奶叫奶奶,而是叫太太,管妈妈又不叫妈妈,反而叫奶奶(子女叫额娘)。

 

旗人不管女主人叫妈,是因为过去管家里的女性佣人叫“老妈子”,称呼请来给孩子喂奶的女人叫“奶妈”,更有轻佻的叫“小奶妈儿”,这么一来,要是又管女主人叫“妈”,就显得主人和佣人一个称谓了。所以当家女主人就给抬成了“奶奶”,而当家奶奶在丈夫家的女性亲属们,为表关系,则加了个“姑”字。(建国后,满族百姓也改为了直接叫母亲为妈妈。)

 

 

所以这您就该明白了,正所谓“没出门儿,大三辈儿”,这“姑奶奶”,和辈分、年龄,不直接相关,只要是旗人女孩儿,都叫姑奶奶。老一辈的叫老姑奶奶,少一辈的叫少姑奶奶,小一辈的叫小姑奶奶。父母可以管女儿叫姑奶奶,兄嫂可以管妹妹叫姑奶奶,所有娘家人都可以称本家族嫁出去的女儿为“咱家姑奶奶”。

 

而真正爷爷的姐妹,要是嫁了人,就不是姑奶奶,得叫“姑太太”了。

 

老北京的姑奶奶为什么那么牛?

 

老北京都知道,旗人家庭是比较宠女儿的,在清代旗人中,没有出嫁的少女地位那是相当的尊贵,特别是大户人家,更是对自己家里的“小姑奶奶”们各种迁就、放纵、娇惯。


要放在现在来说,这倒是有点“生男生女一样好”的意思。重男轻女的风气,在老北京一直根儿扎得不深。

 

为什么呢?一言以蔽之,旗人家的女孩儿,能当家掌权。

 

其一,旗人的女儿都可以参加选秀,所以未嫁的姑奶奶有着无限的可能,谁知道今天的格格是不是明天的娘娘呢?



其二,父亲在外,母亲主内的家庭结构里,旗人家的姑奶奶们都得帮着母亲当家,顺便学学以后嫁了人当家的本领,时间长了,自然见世面、会管事,早早练就了一套能耐。

 

清朝后期,慈禧掌权,这位叶赫那拉家的姑奶奶更是拉高了旗人家庭女孩的地位。而且,随着战乱,旗人兵丁在战场上死伤不少,很多家里就剩女的了。于是姑奶奶们得代替兄弟,撑起整个家,抚养弟弟妹妹长大,给老人送终,这些义务都尽完了,自己才能嫁人。

 


这种八面玲珑的优良传统,在今天北京大妞的身上您也能看到。要不怎么人家都说咱北京姑娘有里有面儿,独当一面,各种能扛事儿呢。

 

嫁了人以后,姑奶奶们在婆家变成了小媳妇儿,该伺候公婆还是要伺候的。不过对娘家来说,嫁出去的女儿绝不是泼出去的水!每年农历二月二,旗人家庭要接姑奶奶回门儿,姑娘回家时,胡同里就会此起彼伏的响起各种招呼:“哟,大姑奶奶回来啦,昨儿还念叨你呢!”“大姑奶奶快点进屋吧,你家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盼着你呢!”“大嫂子这回你乐了吧,你家大姑奶奶回来啦!”这种娘家永远是你家的亲情,在那样的时代,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不规矩”的姑奶奶

 

和旧中国整体对女性三从四德的要求相比,老北京的姑奶奶们是有点儿“离经叛道”的,尤其到了清朝末期,更是明显。

 

据说,清末时北京城南一带的茶楼、酒馆、戏院、球房,无不夹杂着姑奶奶们的衣香鬓影。逢年过节,姑奶奶们还要盛装艳服,到茶棚、戏院中男女混坐,毫无顾忌。于是清代北京有谚语云:“鸡不啼,狗不叫,十八岁的大姑娘满街跑”,就是说的这种景况。

 

有闲功夫去玩儿的大都是官宦富家小姐,普通旗人家的姑奶奶没钱赶这个高级的时髦,不过她们也能享有民人家庭女孩儿所没有的特权。和裹了小脚“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人家相比,京城普通旗人家时兴姑奶奶外出采购。据说慈禧少时就经常出去买买买,当时这位姑奶奶常常挎着篮子,到东城一家店铺购买食物,掌柜的很喜欢她,还常常捏捏她的鼻子开玩笑。当然,掌柜的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慈禧姑奶奶垂帘听政时,一次与人闲谈,偶然问起这家店铺,掌柜的闻讯,吓得赶紧携家逃之夭夭了。



姑奶奶们倒是也不能一直在外面浪,等到了婚龄,不定哪天,您逛完庙会一回家,就被告知已经被父母订婚了,从这以后,姑奶奶们就进入了“小定”阶段,不能再乱跑了,美其名曰,“收收性子”。等婚事儿办完,姑奶奶们升为当家奶奶,才能再恢复各种户外娱乐。——话说回来,在娘家管家那是实习,嫁人就正式上岗了,当管家奶奶也不容易,累着呢!

 

今天的北京姑奶奶

 

随着文化的交融,“姑奶奶”逐渐成了北京话(还有东北话)里的一种特定称谓,如今无论什么民族的老北京,都有管自家女性亲属叫姑奶奶的说法,尤其是自己姑娘,那更是捧手里怕摔了,含嘴里怕化了的小姑奶奶。

 

当年姑奶奶们的雷厉风行,见多识广,也被继承了下来,慢慢的,“姑奶奶”就成了北京女孩天不怕地不怕的象征。

 

 


参考资料

《老北京的姑奶奶》

《胡同里的姑奶奶》

《清朝穿越指南》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图片来源于网络


掌柜推荐




《喵王府的生活》

橘玄雅/文 燕王WF/绘


本书以讲述清代王府生活为主题,以清道光时期的虚构王府“喵王府”作为对象来展展示王府生活。全书共有七章,从清代皇族与王府的基本知识讲起,包含王府建筑、府内人员、王府经济、王府生活、王府的四季与节庆、王府的婚丧与饮食出行、内容丰富,语言轻松诙谐。


虽然王府是虚构的,但内容基本源自现实王府,参考了包括清代官书、王府档案、奏折、笔记、文史资料、口述历史,以及在世的王府后裔叙述在内的大量资料。另配有百余张场景图、示意图、四格漫画等形式的插图,文字与图画的结合,使清代王府的全貌跃然纸上。


扫描二维码,进入购买页面



推荐阅读


实拍 | 这些小众赏花去处,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招聘 | “知之愈深,爱之弥坚”,爱北京的你,就是我们要找的人!




点击“阅读原文”进微店,购买本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