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正阳书局,第一个十年!

砖砖 正阳书局The Gateway 2019-06-03

许多人问我,为什么开这样一家书店?

 

2007年,大栅栏地区拆迁改造的通知贴在了甘井胡同把口的墙上,四九城的胡同里“早搬迁早选房早受益”横幅更是比比皆是。


2007年大栅栏地区拆迁的通知


大年三十吃完年夜饭,我摘下了甘井胡同11号的门牌,这是我出生的地方,那一年我24岁。

 


这一年也正式告别了我的胡同生活。都说本命年会有一劫,或许这一劫就是这个通知吧。我至今都认为,尽可能地留住原住民,改善人居环境,才是历史街区活态保护的基础性前提。正如诗人北岛所说:我们在自己的故乡成了异乡人。而搬家过程中无意发现的老照片、家族回忆录、公司合营股息证明,还有在图书馆发现的大栅栏重建文昌祠碑记,开启了我的寻根之旅。也是打这起,我便一猛子扎进了故纸堆。

 

搬家过程中无意发现的老照片、家族回忆录、公司合营股息证明……


北京也就是在这期间确诊大城市病,交通拥堵、人口激增、环境污染、最可怕的还是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一个城市若失去历史的印记,就像人失去记忆,变成了没有灵魂的空壳子。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越来越多的人拿起相机、拿起画笔、撰写文章,用各自擅长的方式,去抢救那即将失忆的老北京。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乡愁吧,而治愈我那份乡愁的,就是记述北京历史文化的图书。两年后的2009年,让身边许多人出乎意料的是,我前门大栅栏创办了正阳书局,专营北京历史文献,这一年,我26岁。

 


正阳书局就这样在北京高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应运而生。当初在什刹海、南锣、五道营几处选址之后,我决定将书局落户在廊房二条,虽然相比较而言,这里经营面积只有20平米,营商环境也纷杂许多,但在我看来,前门大栅栏才是老北京做买卖的地界,毕竟这里孕育了内联升、张一元、瑞蚨祥等许多传世老字号。



正阳书局的经营定位相对小众,甚至在藏书圈里连非主流都算不上,在书局前景尚未明朗的创业初期,我却开始海量收集珍贵文献从没含糊过,挣一个花俩,这也直接导致了经营上的入不敷出。

 

2009年11月23日,《北京日报》一篇《书刊、材料拍卖沾上"老北京"就火》报道轰动一时,记录了首次现身拍卖会的“北京都市计划要图”以81000元“天价”成交。


2009年11月23日,《北京日报》刊登了一篇《书刊资料拍卖沾“老北京”就火》的报道。


时隔多年许多人都在问,这张地图被谁拍走了?收藏在哪?直到2014年书局进驻砖塔,这张地图时隔5年才再次和大家见面,至今仍挂在塔院北屋墙上。

 


至今回想起来,我竟还有些庆幸自己当年的勇气和执着,似乎年轻就意味着可以不为自己的人生设限,放手大胆去做。

 

09年初春的北京,北风依旧有些凉意,实体书店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2011年北京"风入松"书店停业搬迁,著名的北京海淀九章数学书店倒闭。当年10月底,号称“拥有全国最大连锁渠道”的民营连锁书店光合作用书房位于厦门和北京的直营店全部歇业,可谓民营实体书店行业倒闭潮的标志性事件。

 

在我的工作日记中,那一时期日常工作中除了记录平日接触的人,相关事务,就是每天的收购信息。平日和我打交道的除了读者、出版社、还有就是拆迁队了,今天送来一对门墩,明天送来一块砖雕,后天又送来一组大门。“北京城”难道就这样消失了吗?这样的疑问同时也更加坚定了经营正阳书局的决心。今天书局柜台后面那块“中华兴”匾额,还有院里那些门礅,镌刻着“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四合院大门都是在那几年陆续收来的。

 


"中华兴"三字横匾,乃前门外一商铺砖质匾额,为清末民初所制。其时正逢庚子拳乱,京师爱国商人举“实业救国”之名,参与民族复兴运动,抵抗外强,宣南地区多处历史建筑立存至今,如廊房头条之劝业场,取“劝人兴业,鼓励购买国货”之意。如今,这幅老匾按放于正阳书局北号,象征着我们以实业振兴传统民族文化以及历史遗产的保护工作。



如今这幅老匾按放于正阳书局北号,暨古城北京重要历史遗存元万松老人塔院。我等同仁将秉承前辈之思想,以实业振兴传统民族文化以及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2012年11月5日《北京日报》头版


2012年11月15日,《北京日报》头版刊登胡锦涛宣布十八大闭幕,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当日《北京日报》第八版“北京·社会”刊登了一则关于正阳书局的报道,题目是《80后独自撑起京味儿“老书局”——藏身前门大栅栏闹市中,坐拥几千册讲述老北京文化的旧书》。这一行标题,就是当年的我和书局的写照,似乎也是从这一刻起,书局、以及我们的老北京,开始有了一些转变。


2012年11月5日《北京日报》


2013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颁布通知,免征图书批发、零售环节增值税,每年减负50亿元,打响保卫实体书店的第一枪。3年来,中央财政用3亿多专项资金扶持了全国210家有文化影响力的实体书店。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2014年对于正阳书局来说,是命运的转折点。4月23日,第十九届世界读书日,由西城区文化委和正阳书局联手,尘封近800年的国家级文保建筑“万松老人塔院”敞开门扉,作为公共阅读空间向社会免费开放,这是全国首例由政府免去房租由社会力量提供专业公共文化服务,探索文物建筑合理利用和开放管理的示范案例,更是政府扶持实体书店的具体举措。



“文物合理利用”的理解可以用三句话来表述:第一,以服务公众为目的;第二,有利于文物价值的认识与传播;第三,文物的保护与利用是统一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共是4295处,其中归属北京市的国宝单位有128家,万松老人塔就是其中之一。能与元代古塔结缘,做它的守护人,这是我毕生的荣幸。

 


2015年11月18日,经营六年的廊房二条老店,因街区改造停止营业,许多老主顾专程赶来送别。这六年来的每一天都让人难忘,感谢曾经支持过这家小书店的每位读者朋友。没错,我是幸运的,在商业地产肆意吞噬文化产业的年代,赶上了6年不长房租的房东杨大爷,在网络购物兴起的时代,有那么多读者专程来书局买书,只为支持这家小书店能够继续经营下去。感谢所有媒体朋友,让更多的人知道,有这样一家书店正默默地守护着老北京。

 

2015年11月18日,正阳书局老店停止营业


2017年,我们正式启动正阳文库出版计划,文库设古籍活化、口述历史、美术作品、影像资料、史地民俗、语言文学,共六大门类。这一想法已在我的脑海里萦绕了许多年,希望最终通过书局的藏书及文库出版工作构建完整的“北京学”知识体系,留住宝贵的城市记忆。而在书局成立8周年之际,这一计划终于酝酿成行,得以付诸实践了。对书局来说,这是实现产业升级、实体书店图书零售和出版深度融合的第一步。此项工作得到了西城区文委、西城区宣传部、首都博物馆、故宫出版社、以及诸多学界前辈师友的大力支持。

 

同年,正阳书局“京东、淘宝、微店”自营店上线,正阳书局微信公众号正式运营,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今天的实体书店必须借助互联网的东风,拓宽线上销售渠道,互联网技术也必将为实体书店转型插上翅膀。

 

2018年,正阳文库首批出版物陆续面世:1924年由瑞典汉学家喜仁龙教授撰写的《北京的城墙和城门》、朱祖希老师集数十年研究所成的学术专著《北京城:中国历代都城的最后结晶》、什刹海地区史地见闻录《银锭桥畔》、讲述北京清代王府生活礼俗的科普读物《喵王府的生活》以及反映北京近50年来发展变迁的珍贵影像资料《两代摄影师·一座北京城》。

 


就在书局将迎来十周年之际,我接到了文库作者朱祖希老师的电话,怹说《北京城:中国历代都城的最后结晶》入围了2018年度中国好书。这于书籍本身和正阳文库计划而言,都是极大的肯定。冷兵器时代,城门城墙是城市的防御工事。东汉有《吴越春秋》载“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那么,以纸做砖,以墨为瓦,著书以卫城,就是正阳文库存在的意义。

 

从2009年到2019年,正阳书局迎来了第一个十年,此刻离我那百年老店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希望正阳书局永远像胡同里的一盏路灯,兴许他并没有多大点亮光,但无冬历夏都会准时点亮,照亮您回家的路。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