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志│城市发展VS商海浮沉——京城百货商场发展回顾

砖砖 正阳书局The Gateway

前两天有个消息在我们的朋友圈里刷屏了——赛特购物中心要闭店改造了。



这个享誉京城20多年的“高大上”的购物中心,怎么说关门就关门了呢……曾经的赛特简直就是网红一样的存在,要是不信,您从下面几个“京城第一”感受一下:


第一家开架率90%以上的百货商场

第一家自动滚梯最多的商场;

第一家卖场照度最高的商场;

第一家进口产品为主营商品的超市;

第一家拥有室内最大屏幕的商场;

第一家使用电脑联网收银系统的商场等。


不过仔细想想,从年初的长安商场改造,到如今的赛特即将歇业,90年代这一批购物中心所面临的转型升级也正是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回顾历史,咱们北京城的商业也正是在这样不断的调整和升级当中发展壮大的。



要说这个“百货商场”其实历史并不长,1852年世界上第一家百货商场Bon marche(廉价商场)在巴黎诞生。诞生之日起就以“品种全,选择多”迅速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百货商场经营的商品几乎是无所不包,走进一家百货商场你可以买全几乎所有的日常用品。


说到咱北京呢,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零零散散的商号出现了。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的发展。北京也逐渐扩大着城市规模,城市里的商业环境也在不断的提升和改善。


来到元代,蒙古统治者把北京定为元大都,成为了当时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随之而来的城市建设、人口流动、漕运发展让城市里的商贾、店铺、买卖字号如雨后春笋一般。自那时起在京城的鼓楼一带就形成了最初的“商业带”。


元代漕运积水潭附近


到了明清两朝,随着北京首都地位的不断提升,以及城市规划对于“前朝后市、左祖右社”这一规矩的遵循。北京城内出现了以东单、西单、东四、西四、前门大街等为代表的的商业街区。满足着城内百姓日常生活的需要。


清末民初,在前门大栅栏附近有个“网红”打卡圣地,像什么蔡锷、小凤仙、鲁迅、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都在这儿留下过足迹。这就当年“民国四大商场之首”的青云阁。


鲁迅曾在日记中写到:“十六日,星期休息。上午赴青云阁购袜子、日伞、牙粉等共二元六角。有人统计,从1912年到1922年间的十年里,鲁迅到青云阁品茗、购物,会友、用餐等达三十四次之多。可见当时的鲁迅先生对青云阁的钟爱之情。


现如今的青云阁


早年的青云阁是个人气极旺的综合型商业娱乐场所,这里集购物、娱乐、饮食、品茗、服务于一体,因而引得文人雅士、官甲贵胄多愿汇聚于此。就连台球这个时尚的运动也是当年在青云阁引入的。


不过要说起京城第一家“百货商场”,可能得算是位于廊房头条的“劝业场”了。它是1905年由清政府商部出资建造的。当时的主要作用是展陈全国各地的工业产品,“百货商场”的职能只是附属。起名叫“劝业场”意思是“劝人勉力、振兴实业、提倡国货”。它的出现,不仅算得上当时的“高楼大厦”,更让当时的京城百姓觉得十分新鲜。


改建中的劝业场


不过,刚刚开业的劝业场却是命运多舛。接二连三的火灾让它一直处于不稳定的经营状态。直到上世纪40年代才迎来了高峰期。当时它的经营范围涵盖22个行业,达到180多个摊位。一楼卖日用百货,二楼卖文物,三楼有照相馆、理发店,四楼还有一个小型剧场。俨然一个“商业综合体”。随着时间的流逝,劝业场的设施逐渐老化,在1975年更名为“新新服装店”,后来又改名为“新新宾馆”,从此便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在新新服装店选购皮大衣也是一件时髦事儿



改建后的新新宾馆


劝业场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上世纪初那个动荡年代的缩影,不论是城市发展还是商业环境,稳定永远是最为重要的。这新中国的建立,北京的发展迎来了生机勃勃的春天,这一点从商业规模上就可见一斑。


就拿大家都熟悉的西单来说吧。从1930年起,先后建成的厚德、福寿、益德、临时、惠德、福德六个商场统称为西单商场,是当时北京西半城的繁华商业中心。

解放后,西单商场公私合营,成为统一管理的国营商场,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与时俱进。1972年,西单商场员工自行设计、施工,建起了"争气楼"──西单商场营业大楼。1978年正式对外营业后,成为北京市四大商场之一。


60年代的西单商场


当时和西单商场齐名的“京城四大百货”还有百货大楼、东安市场隆福大厦。在上世纪60、70年代,能上这些地方买东西,说出去都是倍儿有面子的事儿。因为这些地方不仅东西全、质量好,而且真不便宜。逛这些百货商场绝对是“高端体验”。


百货大楼全景


百货大楼内景


全国劳动模范——张秉贵


90年代的东安市场


当年的隆福大厦


现如今这“四大百货”中的三位都仍然活跃在京城商圈之中,随着不断调整和发展,依旧能够给现在的消费者提供丰富的产品和一流的购物体验。但每当我们想起当年隆福大厦那一场火灾,还有这些年来不复以往的周围环境,也是忍不住一声叹息啊……


除了“四大百货”以外,分散在京城其他几处的小百货商场也是经营的有声有色,现如今仍在营业的大方百货、虎坊路百货、永安路百货就是它们中的代表。这样的百货商场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胡同周围的邻居买点儿生活日用品、服装鞋帽都能满足,可以说是时代的一种进步。现如今看看当年的照片,不知道能不能勾起您和父母当年的一些回忆呢……


位于前门东大街的大方百货商店


大栅栏贸易公司


在东四人民市场购物的人们


这样的百货商店很受百姓欢迎


说到这儿还有个地方咱们得单独聊聊建国门外的友谊商店。这地方可是“高端中的高端”。这么说吧,您兜里得有点儿外汇券,才能进友谊商店的大门买东西。因为这儿的定位就是北京少有的“涉外商店”。当年,一批苏联学者和外国使节来到北京工作和居住,为了满足他们的日常需要,友谊商店应运而生。这里的商品有着那个时代独特的烙印,如果您家有人了解,不妨好好听他们讲讲。


友谊商店夜景


在友谊商店购物的外国友人


友谊商店内景


时间来到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北京城似乎一夜之间多出了许多大型的综合性的百货商场。就像电视情景剧《我爱我家》里描写的:和平为了“金刚砂牌”手纸的有奖销售,一天之内逛遍了“燕莎蓝岛、赛特长安,完了再到城乡转个弯儿”。不到20个字儿,概括了上世纪9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大型高档购物场所。



1987年建成的城乡购物中心1990年开业的长安商场1992年开业的燕莎购物中心、赛特商场1993年改组营业的西单商场、新东安市场……这一串名字的背后反映的不仅是北京商业环境的空前活跃,还有城市的迅速发展。


90年代北京百货商场图示(图中红点所示)


城乡购物中心


位于朝外大街的蓝岛大厦


位于长安街上的长安商场


国内第一家中外合资的零售商业企业——燕莎友谊商城


专门经营用品的利生体育世界


京华自选市场


享有“京城黄金第一家”美誉的菜市口百货商场


“京城铂金第一家”——国华商场


第一家股份制百货商场——天桥百货商场


地安门商场



火灾之后修建的隆福大厦


一搞店庆就通宵的崇文门新世界百货


皮衣专卖店——庄胜崇光百货


琳琅满目的商品、精致的购物体验,对于追求潮流的年轻人永远是无法抵挡的诱惑,更何况是刚刚经历改革开放腰包鼓起来的国人。于是乎,“逛商场”成了当时年轻人最喜欢干的一件事儿。


90年代初在西单商场购物的人们


对小朋友来说,挑礼物还是首选百货商场


不过时至今日,除了西单和东安两家仍然活跃以外,其他各家的现状都很难让人联想到当年红极一时的场景。陷入窘境的除了互联网带来的冲击之外,还有就是近几年兴起的”商业综合体“和”新零售“


朝阳北路上的长楹天街


时下年轻人聚会的热门地段——朝阳大悦城


近年来兴起的线下零售店盒马鲜生


聊到这儿,我们又得感慨几句。看着这些“大百货商场”从开业到歇业,其实不难发现其实都是老百姓用脚投票的结果——能满足我的需求当然门庭若市,满足不了自然转型升级。城市的发展,商业的活力说到底还是老百姓对生活的满意度的向往和追求。百货商场也好,商业综合体也罢,作为时代的产物,能够在稳定发展的时候考虑变化的可能,在风起云涌的变化中用稳定的心态平和对待,这,才是健康而良性的发展之道。您觉得呢?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掌柜推荐



《两代摄影师 一座北京城》


一份横跨半个世纪的城建档案


侯凯沅、 刘锦标、 赵树强/图

徐家宁/文


《两代摄影师 一座北京城》所遴选出的百余组城市影像,时间跨度长达半个多世纪,呈现给世人的是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新千年,经历了和平解放后的新生、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沧桑巨变,以及新千年北京奥运会所带来的空前发展等一系列重大历史变革,在空间结构和城市风貌等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限时优惠和特惠套餐

请扫描二维码,进入购买页面查看


推荐阅读


正阳书局,第一个十年!


从“紫禁城”到“超级IP”——盘点故宫历任院长的功劳簿


实拍 | 80年前后对比照,法源寺丁香依旧








合作请联系微信号:jingshimo


点击“阅读原文”进微店随便逛逛

    Read more
    Added to Top Stories

    Se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