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京志 | 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翱翔在祖国的蓝天下

砖砖 正阳书局The Gateway 2019-06-03

今天上午9点29分,大兴国际机场迎来了第一架试飞飞机的降落。这次试飞工作,是根据民航局统一部署开展的。而参与此次试飞的航空公司为南航、东航、国航和厦航,并将分别选派A380、A350-900、B747-8、B787-9机型飞机执行试飞任务。


大兴国际机场试飞完成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w1432fysvyg


根据规划,大兴新机场工程投资近800亿元,建筑面积达到103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机场。规划建设7条跑道,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亿人次需求。旅客的吞吐量是首都国际机场设计量的两倍。其中,一期工程的货邮吞吐量比首都国际机场就超出了20万吨,飞机起降次数超过首都机场12万架次


除此之外,大兴国际机场还有相应的货运、空管、航油、市政配套、综合交通枢纽等设施。



岁月更迭,时代发展。这次试飞,不仅标志着大兴国际机场离正式投入使用又迈进了一步,也代表了咱北京即将迎来有一座全球化的大型国际机场,同时它也见证了我国民航事业发展的新阶段。


其实,在咱北京的历史上,有过7座机场。他们分别是:西郊机场、南苑机场、沙河机场、良乡机场、首都国际机场、大兴国际机场,以及1948年北平和平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为了逃亡而在东单建立的临时机场。


即将投入使用的大兴国际机场内部结构


虽然机场不少,但是在70年前,老百姓想坐飞机那是不可能的事儿。因为那会儿还没有民航这个说法儿呢。


回顾过去,在咱北京,从第一架法国小飞机在南苑试飞,到能搭载超过500人的大型客机来往于北京上空。北京历史上的这些机场,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这70年来新建和扩建的机场。它们的存在,不仅见证了中国机场从无到有迈出的第一步,也同时见证了中国民航事业从起步到发展,再到今天昂首阔步前行的许多步。


航空萌芽


在咱北京,历史最悠久的机场要算是1910年兴建的南苑机场了,它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座机场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第一座投入使用的机场。


清朝时,南苑原是一座离京城较近的皇家猎场,苑内放养着许多动物。清光绪年间,从永定河水灾,垮了南苑的土围子,苑内的动物作鸟兽散。皇家猎场从此被废。


清末时作为皇家猎场的南苑大门


1904年,从法国运来的两架小飞机在南苑校阅场上进行了飞行表演,这是中国的土地上首次起降飞机。


1910年8月,留日学生刘佐成、李宝焌在日本制造飞机,因场地使用受限,难以进行试飞,驻日公使胡惟德遂资助他们回国创业。刘佐成、李宝焌回国后,接受清政府的委任,开始试制飞机。


曾经在南苑机场试飞的法国高德隆教练机


随后,清政府拨款若干,在南苑庑殿毅军操场内建了一座飞机试验厂房,并且修建了简易跑道。至此,南苑机场正式建立了。


上世纪20年代,一架高德隆G3型双翼飞机正从故宫方向飞往南苑机场


1912年,袁世凯接受建议,向法国订购了12架高德隆G3型飞机,另聘4名法国教练,在北京南苑设立航空学校,北洋政府拨款6万银元对南苑的机场和附属设施进行了扩建。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培养航空人才的基地,前后四期培养的100多名飞行员成为后来我国民航飞行的骨干力量。南苑机场进入第一个使用高潮。


1913年,法国飞行教练(前排右边三位着浅色外套者)和机械师(前排左边两位穿蓝外套者)与一架高德隆G3型飞机在南苑机场合影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了南苑机场,经过扩建,修筑了地堡,成立南苑兵营。尽管南苑机场进入了第二个使用高潮,但沦为日军侵袭中国华北的空军基地。


从清末到民国,国力不济,时局动荡,北京的城市发展陷入无序的状态。而作为缩影的南苑机场,不仅经历了战火的洗礼,也见证着历史的发展。


建国新生


1948年12月17日,南苑机场被解放。次年,新中国的第一支空军飞行中队即在南苑机场进行训练,在开国大典上这支机队就是从南苑机场起飞经过天安门上空接受检阅的。


1949年开国大典前,停在南苑机场等待接受检阅的飞机


此后南苑机场一直都是军用机场,从开国大典到历次国庆阅兵,南苑机场都是航空、陆地受阅部队的训练场地。


1949年开国大典上,飞过天安门上空的飞机


建国后,和南苑机场拥有同等地位的另一座北京机场,就是由侵华日军和伪政府始建于1938年的西郊机场了,因为它见证了北京民航从无到有的转变。


1949年11月9日“两航”起义时,中航总经理刘敬宜、央航总经理陈卓林乘坐的CV-240型带队长机降落在北京西郊机场。这架飞机也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民航拥有的第一架飞机


1949年12月—1954年12月,军委民航局、中苏航空公司、中国人民航空公司曾先后使用西郊机场运营。1955年1月—1958年2月,民航北京管理处以此为基地经营民航运输业务。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为了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1953年12月3日,经政务院批准,周恩来总理亲自为首都机场确定场址,选在当时的北京市顺义县天竺镇


1955年6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新建的北京首都机场工程破土动工。图为北京首都机场候机楼建筑工地


1954年,新建首都机场工程项目正式启动,经过三年多的建设,1958年3月首都机场建成并投入使用。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兴建的第一个大型民用机场,新中国民航也从此有了一个功能较为完备、条件较好的民用机场。


1959年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之后,西郊机场转变为专门的军用机场。而首都国际机场和南苑机场一起,不断见证着北京机场的变化和城市规模的发展。


为适应大型喷气式客机的起降需要,自1974年起,首都机场自开始进行大规模扩建,1984年全部完成,历时10年建成了中国第一座拥有两条跑道的民用机场,可以起降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民航波音747型客机。也就是在此期间的1980年,现在被我们所熟悉的第一航站楼(T1),建成并投入使用了。


1984年9月T1航站楼和机场内的半圆岛喷水绿化工程


与此同时,为适应“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需要,经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与22个省、市及大型企业联合组建民用航空公司,中国联合航空公司就此诞生,南苑机场随即成为联航的基地


上世纪80年代的南苑机场


当时的中国联航有40余架飞机,型号除波音767、波音737外,还有俄制的图-154和伊尔-76等飞机。这一时期的中国联航曾在全国各地开设31所分公司,开通了多条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等航线,形成了以北京南苑机场为中心的南北相连、东西相接的航空运输和服务网络。


联航成立后,南苑机场在我国民航事业发展中做出了不少贡献


相比于南苑机场,首都国际机场称得上是这一阶段北京民航事业发展的旗帜。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乘坐飞机的方式,来往于城市之间。乘坐客流量的不断增大,也使得一号楼客流量日趋饱和。因此首都机场二号航站楼应运而生(T2)。建筑面积为33.6万平方米的二号航站楼于1999年1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


1999年11月刚投入使用的T2航站楼外景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经过两次大规模改扩建成为4E级机场,机场内建有当时我国民航最大的综合性飞机维修基地,拥有亚洲最大的机库和飞机维修设施设备以及先进的服务设施设备,是全国枢纽机场和航空客货运集散中心。


新旧两个航空管制控制塔,高的为2号航站楼塔台


随着北京申奥的成功,以及满足越来越多旅客的出行需求。2003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启动了以3号航站区为核心的第三次大规模扩建,建设用地22200亩。


扩建规模按2015年旅客吞吐量6000万人次、年飞机起降50万架次、年货邮吞吐量180万吨设计,新建第三座航站楼、第三条跑道及飞行区等配套设施,总投资167亿元。扩建工程于2004年3月开工,2007年10月竣工,2008年2月投入运营。


从空中俯瞰首都机场T3航站楼(橙色建筑)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成为拥有3座总建筑面积140万平方米的航站楼、3条跑道、双塔台同时运行的大型航空枢纽机场。


据有关数据显示,在2018年,首都国际机场的年吞吐量已经突破一亿人次,而南苑机场也达到了650万人次。北京的机场不仅作为人们出行的重要选择,也承载了越来越多的城市发展的功能。


远眺未来


2014年年底,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项目工程举行开工典礼。大兴新机场逐渐进入我们的视野。随着《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提出,更加明确了未来北京城市的发展方向。


即将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区总用地面积约27.9公顷,南北长1753米,东西宽1591米,由旅客航站楼、换乘中心和综合服务楼与停车楼三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103万平方米,超过了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机场航站楼。


现如今,随着新机场投入使用进入倒计时。南苑机场也即将退出历史的舞台。吐故纳新之际,也让北京的民航事业发展迎来了新的阶段。


即将投入使用的大兴国际机场


回顾咱北京历史上的机场变化,对于咱老百姓来讲,70年前坐飞机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儿。现如今,到机场可以放眼全世界每一个角落。


70年,北京的民航从无到有,旅客从少到多,航线从国内延伸到国际。而在这背后所体现出的,一方面是北京不断提升的城市活力,另一方面,也是时代发展所带来的全新的城市功能定位和发展空间。


正阳文库出版的《两代摄影师一座北京城》一书,收录了时隔50年的北京城市影像对比照,其中就包括由华侨大厦向东北方向望去的东四民航大厦的视野图。第一幅1970年的老照片,是由赵树强先生提供的;第二幅2011年的新照片,是由刘锦标先生拍摄的。


1970年的民航大厦(赵树强先生提供)


2001年的民航大厦(刘锦标先生拍摄)


通过这两张照片,我们所看到的不仅是民航大厦的改变,也从中感受到了北京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化。而这种变化通过影像留存下来。不仅是一种记录,而且是对城市肌理变化的一种回忆。


回望历史,是为了更好的创造未来。我们希望新的大兴国际机场的投入使用,不仅能够成为满足人们出行需求的航空枢纽,而且能够成为未来北京在城市发展道路上的动能来源。


时值伟大祖国70年华诞之际,借此契机,正阳书局也推出“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历史上的第一”系列。我们希望用这一系列文章,讲述1949年建国之后,在北京市出现的建筑、物件、人群和现象,用来还原一个城市的过往,同时也纪录一个时代的发展。如果您有与此有关的线索或故事,欢迎您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电子版请发送至:info@beijinghoo.com

纸质版请投递至:西四南大街43号 

邮编:100034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掌柜推荐




《两代摄影师 一座北京城》


侯凯沅、 刘锦标、 赵树强/图

徐家宁/文


《两代摄影师 一座北京城》所遴选出的百余组城市影像,时间跨度长达半个多世纪,呈现给世人的是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新千年,经历了和平解放后的新生、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沧桑巨变,以及新千年北京奥运会所带来的空前发展等一系列重大历史变革,在空间结构和城市风貌等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限时优惠和特惠套餐

请扫描二维码,进入购买页面查看



推荐阅读


旧影 | 震撼!1932年的航拍电影里,是你我没见过的古都北京!


漫谈 | 京城最后的厨行,厨子舍传奇


文保联播 | 海淀区发现古桥,老胡同整体提升


京志 | 跨过六个世纪的天坛,中轴线上的定盘星


漫谈 | 90年代新街口逛街不完全指南



合作请联系微信号:jingshimo

点击“阅读原文”进微店随便逛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