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风物 | 端午节祈福辟邪,家家户户可都靠它

砖砖 正阳书局The Gateway 2019-06-02

老北京,端午节可是跟春节、中秋一起并称的“三大节”。这一天皇上可以不上朝,老百姓需要敬神祀祖,妇女可以带着孩子回娘家,三五好友可以一起聚会,各大庙会也是买卖兴隆,全城呈现出热闹的节日景象。同时在节日民俗事项中又有自己独有的特色。


对老百姓而言,过节的内容更是丰富多彩了。总结起来,那真是“青、黄、白、黑、红”五彩斑斓啊。


上世纪40年代,赫达·莫理循拍摄的街头吃粽子的年轻人


端午节里的“青绿色”都跟植物有关。这头一样就包粽子用的苇叶。咱北京的粽子跟南方不同,除了口味跟馅料,包粽子也是用苇叶,而不用竹叶。早年间京城水系边上的芦苇,在这一天都成了各位家庭妇女包粽子的原材料了。



第二样是艾蒿和菖蒲。端午节老百姓在大门上挂菖蒲、艾蒿的习俗,早在先秦时就有了。屈原《楚辞》中就有“浴兰汤兮沐芳华”的诗句,这说明端午节的一些习俗,早在屈原之前就已经在民间流行了。而且古谚就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说法。



民间把挂菖蒲、艾蒿作为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可能是五月正当初夏,雨多潮湿,细菌繁殖快,借助菖蒲、艾蒿的药味,可驱赶蚊虫,净化空气的缘故。《荆楚岁时记》中就有“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的记载。


菖蒲、艾蒿都是多年生的草本药用植物,菖蒲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具有提神通窍、杀菌的功用;艾蒿入药,性温、味苦,祛寒温,止下痢,干的艾蒿绳点燃可驱蚊蝇,艾绒是针灸不可缺少的药材。由此,端午节人们在大门上挂菖蒲、艾蒿相沿成习,也就很自然的了。


时至今日,人们还保留着端午节在门上插艾草、菖蒲的习俗


在老北京,端午节里的“黄色”基本上都跟吃有关。一是黄鳝,二是黄米,三是咸蛋黄。端午节前后,是一年里鳝鱼肉最嫩、最有营养的时候,有“端午黄鳝赛人参”的俗谚,端午前后吃黄鳝是最佳时节。


京城老字号玉华台的名菜——响油鳝糊


黄鳝,通过人工繁殖,现在一年四季都可吃到,而过去,黄鳝是在端午时节吃的。经过一个冬天的蓄养和一个春天的复苏,再加上天气转暖,食源丰富,端午时节的野生黄鳝格外的体壮肥美,而且此时黄鳝肉质细嫩,是择食的最好时节。


黄米呢,则是京城百姓包粽子的原料之一。老北京的端午粽子是用苇叶包裹的黄米小枣粽子,包粽子用的枣,以密云产的小枣最受欢迎。许多人家自己包粽子,用江米和黄米与小枣合在一起,叫二米粽子。


老北京的粽子,还得说是黄米小枣的


老北京食品店里出售的粽子以南味为主,而近郊农民推车进城卖的呢,就以黄米粽子为主。系粽子用马兰草,也是北京特产。


至于这咸蛋黄就更不难理解了,在离咱北京不远的白洋淀,特产就是咸鸭蛋,配上二两雄黄酒,也是端午节的一道美味。



第三个是白色,咱前文说了,老北京的粽子讲究“二米小枣”粽子。二米其中一种是黄米,另一种就是白色的江米。说起江米啊,有些朋友可能分不清南方产的和北方产的。其实很简单,您看形状就成了。咱北方产的江米是圆粒儿的,而南方产的是长粒儿的。做出来的粽子口感也不一样,咱们北方的江米口感是糯的,南方的口感更有嚼劲。


再一种白色的吃食就是老北京的“五毒饼”。在老北京的讲究里,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就要把粽子和五毒饽饽供奉在祠堂之上,等到五月初五端阳节的正日子再分发各房中分食,为的是躲避毒虫的侵扰。


吃五毒饼,百毒不侵。这也是老北京端午节必须的吃食


《京都风俗志》也有记载曰:“富家买糕饼,上有蝎、蛇、蝦蟆(蛤蟆)、蜈蚣、蝎虎(壁虎)之像,谓之五毒饽饽,馈送亲友,称为上品。”这“五毒饽饽”就是咱说的五毒饼了。



第四个颜色——黑色,这一般人就不太熟悉了。老北京端午节,讲究给小男孩儿来一套黄黑条纹的“全虎武装”——虎帽、虎衫、虎头鞋,出门还得用雄黄酒在脑门上写个“王”字。图的就是“虎头虎脑”健健康康的。


美国摄影师甘博摄于1919年端午节


第二种黑色,是一种水果——桑葚。咱北京人更习惯叫它“sangren'er”。过去胡同里卖桑葚儿的,多是半大孩子,手上托个小柳条儿筐子。筐儿里,装着桑葚儿,有白的,有黑的,都有手指头肚儿大小,外表好像一粒粒的小米儿,吃到嘴里,真是一兜水儿,熬甜熬甜的。



您别看这桑葚儿不起眼,它可是北京端午节应时当令的水果,而且在孩子们眼中,唯有它能跟蘸白糖的江米小枣粽子,相提并论。


最后咱该说说这红色了。头一件红色的,是本地产的樱桃,五月节是樱桃丰收的时候,卖水果的商贩把筐子上铺上碧绿的樱桃树的叶儿,叶儿上放着鲜红鲜红、带着小绿把儿的樱桃。这种色彩和小东西的可爱,是叫人难忘的。



第二件红色的,就是当时妇女头上戴的石榴花。端午前后,正是石榴开花的季节。在老百姓眼里,石榴象征这多子多福,所以在端午节的时候,妇女的头上也都会带一朵石榴花,图的就是个吉祥。



最后一样红色的,也最重要,这就是家家户户都得贴的“判儿”——钟馗画像。早年间钟馗像在百姓心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因为怹老人家能够祈福、驱邪、镇宅。您瞅瞅,钟馗大人这职责不少吧。


钟馗大人在早年间可是在老北京负责镇宅的


再有呢,五月初五又叫“端阳节”,打这儿起,阳气将逐渐到达一年当中最旺盛的时候,所以贴上身穿朱砂袍的钟馗,也是应时当令。


在过去,老北京住家户的主妇们,一清早儿起来,先把准备好的“蒲艾”插在门口儿。大门口儿的正上方,还贴一张黄表纸,上面画着一个红色的“判儿”,赤面虬髯,面目狰狞。右手拿一宝剑,左手戟指前方,右腿金鸡独立地站着。不用说鬼,连小孩儿见了都能吓哭了!


端午节,老北京家家户户都得贴上火红的判儿


在判儿的头上,飞着五个蝙蝠,象征着“恨福来迟”。判儿肖像的顶端,有九个字的横批,它是:“九天应元神普化天尊”。可是这九个字,都加上“雨”字头。


这眼瞅着就到端午节了,我们正阳书局也为喜欢传统文化和京味儿文化的各位朋友准备一幅钟馗画像。



这幅钟馗画像是由咱北京非遗传承人张阔先生创作的。作为京派年画的代表,张先生的作品与众不同。怹一个人包揽了所有的步骤,从选木料到制作木板,然后刻版,最后印制年画,都是自己动手,这在木版年画行当里还不多见。


不仅如此,张先生创作的这幅画像,在保留了钟馗判官形象的同时,减少了威吓的成分。可以说是既严肃又亲民。


这个端午节,您除了吃粽子、五毒饼,在家里挂一幅钟馗画像,为全家人祈福、辟邪,还能过一个充满京味儿文化的传统节日。


活动预告

为答谢新老粉丝,凡关注正阳书局公众号“正阳书局The Gateway”的朋友,本周末(6月1日、2日)两天到正阳书局北号(西四南大街43号,万松老人塔小院)消费满61元,即可获赠儿童节神秘礼物一份,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新品到店


版画 真绫精裱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阔先生制


北京的木版年画自成一派,出名的手艺人最早有崇文门外的“顺和王家”、东四北边的“纸马汪家”,都有数百年的历史。而且汪家居住的街道叫“汪纸马胡同”,后来改称汪芝麻胡同。此外,北京还出现过一种称为“京百份”的年画。它装在一个纸袋子里,相当于一本画册,里面专门刻画了五行八作的祖师爷像,供从业者膜拜,约有百余张。单张的也有,如“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等,现在连影像资料都已经难寻了。



老北京传统的纸马年画店,制作一张年画通常要好几位艺人师傅合作完成,如今张阔做年画,却是一个人包揽了所有的步骤,从选木料到制作木板,然后刻版,最后印制年画,都是自己动手,这在木版年画行当里还不多见。


《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市,肆间用尺幅黄纸,盖以朱印,或绘画天师钟馗之像,或绘画五毒符咒之形,悬而售之。都人士争相购买,粘之中门,以避祟恶。



长按识别,扫码购买



推荐阅读


漫谈 | 北京烤鸭这块招牌,可别就这么让“老北京”给糟践咯


京志 | 中轴线上的纪念堂,全国人民的主心骨


漫谈 | 113岁高龄的“网红”,就在前门边儿上


新京史 | 从稀罕物到离不了,北京地铁得聊聊


城与人 | 故宫一半儿的国宝都与他有关,可他从没提条件


漫谈 | 厨行的江湖,京城的规矩



合作请联系微信号:jingshimo

点击“阅读原文”进微店随便逛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