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7岁白手起家创造宜家的老爷子去世了,身价百亿却穿二手衣开旧车

2018-01-29 CY&凯莉 北美留学生日报



你的一生应该如何度过?

你的一生究竟为何而活?

是追求亿万资产,

是安于平凡幸福,

还是渴望改变世界?

前行路上诱惑不断,

你是否还能不忘自己的初心?

 

昨天,这个91岁的老爷子走了。

他生前缔造了一个商业奇迹,

彻底改变了一个行业,

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他的品牌蜚声全世界,

也是海外留学生的“亲妈”。


(图片来源:Daily Mail)

 

他白手起家创造百亿财富,

却始终极度节俭,

穿着二手衣服,

开着一辆15年车龄的旧车。

 

他,就是英瓦尔‧坎普拉德。

17岁那年,

他创立了本世纪最伟大的企业之一,

宜家家居(IKEA)

今天,日报君给你讲讲他的故事,

相信你会对财富与人生有新的认识。


(图源:ikea.com)


1926年,

坎普拉德出生在瑞典斯莫兰,

父亲是一名农场主。


本以为农场主的生活理应阔绰,

坎普拉德一家则不然。

由于银行拒绝贷款,

坎普拉德家的农场一度陷入危机,

祖父被逼走上轻生绝路,

父亲也终日因经济压力愁眉不展。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过着苦日子长大的坎普拉德,

从小就喜欢寻摸生财之路。


(图片来源:Daily Mail)


五岁,

我们还在街口玩泥巴,

坎普拉德做起第一笔生意,

向邻里贩卖火柴盒,

商业头脑已经初露端倪;


七岁,

我们在学校背诵乘法表,

坎普拉德骑上自行车,

把“业务”扩张到其他村庄,

还学会了批发、零售,

售卖品也逐渐增多。


在浅尝商业成功的惊喜同时,

坎普拉德也没有落下学业。

尽管受到阅读障碍症的困扰,

坎普拉德在学校成绩优异。

作为奖励,

坎普拉德的父亲送给他一笔钱

作为“第一桶金”,

鼓励他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图片来源:Daily Mail)


有了这笔钱,

1943年,

17岁的坎普拉德创立了IKEA

做起家具生意。

IKEA的本意,

其实是四个单词的缩写:

IK——Ingvar Kamprad,

也就是自己的姓名首字母;

EA——Elmtaryd, Agunnaryd,

也就是自己长大的农场和村庄。


IKEA来到中国后,

我们从诗经的“宜室宜家”里,

摘出了一个美妙的名字,“宜家”。

后来,它在中国家喻户晓。


(图片来源:BBC)


1940年,宜家推出邮购业务,

通过削减中间商的方式,

向顾客承诺保持低价。


不久后,

宜家在“可组装家具”领域开辟新大陆,

家居产品采用扁平式包装,

不仅运输、存储极其方便,

让低收入人群、

包括今天的留学生,

也买得起各式家具;

还让更多的人们,

学会对着令人眼花缭乱的说明书、

手拿从未见闻的工具,

和家人朋友一起组装家具,

成为一种人们津津乐道生活方式。


(图片来源:ifanr.com)


同时,

为了让顾客有机会体验产品,

坎普拉德勾勒出“现代宜家概念”:

用抓人眼球的商品目录

吸引人们的兴趣,

把顾客引流到展厅参观、体验,

然后到仓储式的货架上选购。


这是一场营销模式的革命。


(图片来源:Daily Mail)


1953年,第一家宜家展厅正式开业;

很快,它成为第一家宜家商场。


从1974年至今,

宜家已经从最初那个

拥有10家店铺的小公司,

扩大至在全球38个国家,

拥有389家分店,15万员工。


如今,

宜家成为全球最大家具零售商、

也是最受人们欢迎的品牌之一。

2017财年,

宜家全球门店总销售额,

超过341亿欧元,

约合2676亿人民币。


坎普拉德一跃称为世界第八富翁。

根据彭博亿万富翁指数,

坎普拉德的财富为590亿美元,

约合3776亿人民币。

2017年的胡润富豪榜上,

坎普拉德领先于马云和王健林,

以340亿美元的身价排行15。


(图片来源:Quartz)

 

有人说,

坎普拉德赢在了前瞻性上,

他成功预测了零售业数码化的趋势。

当今大放异彩的贸易品牌,

Warby Parker,Everlane,

甚至我们熟知的亚马逊,

都在做用同样的模式做事情,

只是比坎普拉德晚了几十年。


有人说,

坎普拉德赢在了勤奋上,

他努力发挥最大的光和热。

1980年代,

坎普拉德到达退休年龄,

而2014年,

他才辞去董事会职位。


在宜家掌舵70多年,

他并没有选择退隐安度晚年,

而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其实,

宜家的成功之路十分坎坷。

上世纪五十年代,

迫于国内同行的挤压,

宜家被迫到国外

寻找原材料供应商,

结果却发现成本居然更低。

于是宜家首次尝试生产全球化

 

有了全球采购的成功,

到70年代早期,

瑞典家具市场陷入停滞。

宜家又将目光投向了国际市场。


(图源:Business Wire)

 

1985年,宜家进入美国市场,

但成熟的美国消费者

并不太喜欢宜家的设计和产品。

比如,美国的房间大,

但宜家的床太窄;

宜家的衣橱抽屉太浅,

顾客的厚毛衣放两件就满了;

厨房的碗柜也太浅,

容纳不下美国人装披萨的大盘子。

坎普拉德的《家具经营者之嘱》

所提及的公司文化

和北欧风格的产品设计理念,

也与美国文化,

和当地消费者习惯有些许冲撞。


(图源:好奇心日报)

 

业绩一直上不去,

宜家开始积极寻求改变。

为了更好地在美国实现本土化,

宜家做出了战略调整。

产品设计方面,

开始更多迎合当地消费者的口味,

对家具尺寸和风格作出调整和优化。

同时完善购物流程,

减少顾客排队等候的时间。

此后,

宜家在美国的运作有了明显的好转。

从1990年开始,销售量翻了3倍。


 

但“本土化”如果“玩脱了”,

也绝不是一件好事。

去年宜家在中国“跌落神坛”

只花了29秒。

引起轩然大波的宜家广告——

“再不带男朋友回来就别叫我妈”,

遭到了中国消费者的一致诟病:

“对单身人士恶意满满”、

“为何广告要用亲情来道德绑架”。

当品牌做大后,

很容易自满并且自以为是。

你以为你了解消费者,

但其实消费者在不断进步,

品牌却没有跟上他们的脚步。



好在宜家应对危机的反应相对迅速,

发了声明、撤了广告,

也算是将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如今,

宜家在中国已经遭遇瓶颈。

销售额、访客数量、官网访问量等方面,

在2017年,增幅全面下降。



或许,

顺利实现全球化扩张的家居帝国,

也应该试着放慢脚步,重拾初心。

想想坎普拉德老爷子

当年是在如何奋斗,

又怀揣的是什么理想。

消费者到底需要怎样的产品和服务,

企业又能怎样发挥优势,

制造新的增长点。

不过说到底,最重要的,

还是要让人们感受到企业的“用心”,

和对消费者的“在意”。

 


不过,即便如此,

宜家还是很多中国人

购买家具时的第一选择,

也是一些人度过周末闲暇的好去处。

宜家中国在北京、上海、杭州、成都、沈阳等地

共开设24家门店,2家订货中心。

舒服、自在是人们逛宜家时的感受。

宜家不光卖家具,更卖生活方式。

这里不光有立体的展示、

透明化的信息、亲身体验的场所,

带孩子的家长,

还可以把宝宝寄放在儿童游戏室;

喜欢吃瑞典肉丸子的吃货,

每次都会在宜家的餐厅内流连忘返。



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宜家经营报告称,

这其实是宜家所采用的一种

温和胁迫”的策略。

让大多数顾客把逛宜家

看作是一次“休闲活动”,

而不是在进行日常家庭采买。

目的呢,

就是尽可能让顾客多在商店内停留。


 

几十年了,

宜家的起起落落,

始终有坎普拉德深深的个人烙印。

 

比如,

宜家的产品有些奇奇怪怪的名字。

是因为坎普拉德有阅读障碍,

很难回忆起准确的货物名称和数量。

他设计了一个有趣的系统,

用和他生活密切相关的词语,

来为不同类别的产品命名:

卫浴用品是瑞典的江河湖海,

床上用品是花和植物,

儿童用品是各类动物,

锅碗瓢盆是香料、草药和水果,

庭院家具是斯堪的纳维亚的各个岛屿,

书柜是男孩的名字,

家纺是女孩的名字。。。


(图片来源:Daily Mail)


今天,宜家官网主页上发出讣告:

“宜家创始人、

20世纪最伟大的企业家之一

英瓦尔‧坎普拉德与世长辞,

享年91岁。”

 

宜家说,

坎普拉德勤奋得固执,

眼里充满了温情与调皮。

 

回顾坎普拉德的一生,

除了一手缔造巨大商业帝国,

他最大的代名词,

可能就是节俭了。


(图片来源:Daily Mail)

 

坐拥百亿的他,

没有一天换一辆豪车,

而是15年如一日开着那辆老旧的沃尔沃;

坐拥百亿的他,

没有在私人飞机开party,

而是次次挤经济舱;

坐拥百亿的他,

没有一身貂绒皮草,

而是最爱到跳蚤市场买二手衣服。


2016年,

他在与瑞典电视台的采访中说,

斯莫兰的本质就是节俭”。

 

虽然,

他有时与上流社会格格不入,

被人称为奇葩;

虽然,

有时候节俭过头,

看似一毛不拔的铁公鸡,

但人生几十年,

坎普拉德学会的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图片来源:BBC)


秉承着“斯莫兰的本质”,

坎普拉德把“节俭”的美德,

贯穿在宜家的企业文化

和产品概念里:

回收和再利用必不可少,

简单、高性价比是核心,

就像坎普拉德粗茶淡饭的生活。


人人都买得起,

产品又设计精良、美观实用。

虽然这听上去像是一个悖论,

但宜家却是真的做到了

“有价值的低价格”。


尤其是对于身在海外的留学生来说,

宜家几乎是我们在陌生国度

安家的最好选择。

经济实惠,又美观大方。

方便购买,又容易组装。



宜家的落地灯

被称为“留学生爆款灯”。

有多少人是在它的陪伴下,

熬夜赶due,

准备presentation,

考前怒刷半本书;

又有多少女生,

在宜家的公主床床头串起了小彩灯。

夜间把它们点亮,温馨又落寞。

花了那么多心思装饰,

只是为了能少一分想家。

逢年过节去同学家串门,

一起做饭的时候发现,

呦,我们家的碗和你的一模一样耶。

还有宜家9.99刀的小方桌,

三层立式小书柜,

厅长专用的隔断大衣柜……



家具设计师Jeff Banks说,

宜家别具一格的风格,

一直被模仿,

从未被超越。

也许,这正是因为,

像坎普拉德这样的老爷子,

仅此一人。


对员工,坎普拉德以身作则,

要求用纸的两面来写字,

杜绝浪费。

他说,

“如果我开始追逐奢华的生活,

那么只会让其他人跟风。

作为领导者,

树立榜样很重要。”


曾经为了建造宜家商业帝国,

坎普拉德到处漂泊。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他选择回到家乡,

在位于瑞典斯莫兰的家中,

安然辞世,落叶归根。


 

今天,人们纷纷表达对他的悼念,

称他为瑞典历史上最伟大的企业家;

瑞典外长说,

坎普拉德向世界展示了瑞典。

 

他的商业建树被世界称赞,

他的传奇人生令世界惊叹,

他的百亿财富让很多人艳羡不已。

 

他的人生是我们的梦想:

他用自己的工作,

影响了几代人的生活方式;

作为曾经超越比尔盖茨,

荣登全球首富的亿万富豪,

抵挡住了物质诱惑,

把节俭融进了血液和骨头,

也融进了自己打造的商业帝国,

影响着我们。



不禁想问,

我们的钱挣得远没有坎普拉德多,

但生活,可能都比他过得奢侈吧?


我们尊重每个人的生活方式,

也无需对各人的消费观评头论足。

但坎普拉德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可能,

真的还有人把钱当作身外之物,

不以物质为奋斗的目标

和人生的全部理想。


物欲可以是人拼搏的原动力,

与不断进步的催化剂。

但金钱、物质,

真的能持久吗?

当你达到了曾经设下的目标,

终于月入十万,年终奖丰厚,

于是疯狂地买买买,

把购物车里收藏已久的宝贝一键清空。

但会不会,终有一天

当物欲被满足后,

迎来的却是莫名的空虚感?


之后呢?

下一段路,又要往哪儿走呢?



外表看上去,

坎普拉德就是一个不起眼的老人。

91年来,

他用他的灵魂和思想,

改变了世界,

却坚持没有被世界改变。

 

有人认为他过得太苦,

他不以为然:

“我是有些小气,

可那又怎么样呢?”

我追寻我想要的成功,

在拥有一切后,

我想过怎样的生活,

和我拥有的有什么关系呢?


也许坎普拉德只是在告诉我们,

其实支撑我们往前走的,

也可以是一些别的东西。

而往往,这些东西,

能陪伴我们更加长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