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硅谷也有新东方?而且是一帮科技大佬亲自授课,这个组织究竟是...

李飒,二万 北美留学生日报 2018-10-28



对于留学生,今年或许是留美最好的时代。


今年6月,美国劳工局第一次统计结果出现:就业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状况。


Google搜索截图


不同于往年一毕业就失业的窘境,职位的大量空缺使得失业率开始持续走低。


对于大部分希望留美的中国留学生而言,现在正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但是现实依旧十分骨感。


图源:GPS Academy


据统计结果显示,75%美国留学生群体表示,找工作非常难。每年只有2%的人可以拿到H1b留下来。


对于留学生而言,在找工作上究竟差在了哪里?


图源:环球时报


美国劳工局的统计结果也显示,在最后拿到了H1B的中国留学生中,66% H1B都是给了STEM专业。


在美国人才市场全面洗牌的大背景下,即便STEM专业的学生完胜了其他专业的学生,中国留学生在就业选择上的劣势依旧被暴露无疑。


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选择了STEM专业,却依旧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对自己的专业道路没有规划,匮于社交,缺乏人脉。甚至过于羞涩不够自信等等问题都变成了留学生职业道路上的几座大山。


在这些阻碍面前,中国留学生总是手足无措,更没有人指导他们,告诉他们该如何克服。


图源:腾讯新闻


这也是为什么,在求职上中国留学生总是事倍功半。


孙老师作为一位“老留学生”,顶着南加大计算机博士光环顺利的进入了谷歌公司。在他做Google的面试官时候,孙老师明白留学生的不易,更了解中国留学生的困惑,尤其是同美国人和印度人对比,无法展示出自己的优势。


图源:来Offer


现在的他作为北美高科技职业教育专家,自2013年创办来Offer,提供的高科技精英教育培训,迄今为止帮助了2000多名中国留学生,进入自己理想的知名科技公司。


他想用自己的故事告诉你,实现美国梦的路上,你并不孤独。


他想成为你梦想的合伙人。


图源:来Offer



29岁,USC博士毕业,之后的5年,孙老师完成了在Google的职场历练。


和很多学CS的人一样,孙老师在毕业后将硅谷视为梦想开始的地方:


”15年前,第一次接触无人车,那时我就我知道,这就是我想做的。”


“2003年,那时我正在读博,接触了人工智能。当时人工智能还只存在于学术界,我的研究方向是无人车驾驶。期间一共发表过23篇论文(paper),基本上都是无人车领域的算法。我的研究成果还被加拿大宇航局采用。


图源:USC


可是当时的科技有应用局限,虽然有了理论研究,但是实现需要大量数据的采集。


学术界有局限性,毕业后,加入工业界才能继续实现这个目标,希望有一天看到加州公路上,有无人车行驶。”


图源:Verge


事实上,孙老师在毕业后同时收到了雅虎,微软等科技公司的Offer,但他还是选择了Google:规模还不大但是技术最先进的公司,而且孙老师在这里遇见了他的导师。


“我的项目Mentor(引导者)带领我成长,不仅仅在技术上提高,还有职场和个人工作的提升,每周一对一的交流,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图源:Higher Education Recruitment Consortium


在Google工作时,他持续发表了专利和论文。Google的创新精神,技术情怀和格局让我受益终身”。


在Google的5年,孙老师见识到了Google精神如何激励了员工,如何尊重技术人才,提供资源鼓励员工参与学术会议,也感受到了Google灵活的工作方式。


而这些,让他感触很深。


在他身那边,有很多对科技有着浓厚兴趣的同学,有着同样优秀的学术背景,但却没能有机会进入像Google这样顶级的科技公司,实现自己的理想。


造成这样的现状,归根结底是在求职过程中忽略了一些很重要的因素。



“没有完整的职业规划”。孙老师给出了大部分人都没有意识到的答案。


“很多应届生不乏名校毕业,然而他们却没有完整的职业规划。”


孙老师先是肯定了留学生的学业水平。无论是中国留学生还是美国本地学生都会有这样的现象。“没有职业方向,入职的1-5年内都是茫然状态。”


图源:training.ph


即便在孙老师博士毕业进入Google工作后,仍为很多留学生的求职过程感到惋惜。“太多留学生,甚至包括我的学弟以及同学们,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是因为缺乏职业方向。我希望能改善这种现象。”


图源:Diversity Employment Services


孙老师对现实的不满,启发了他认真的研究科技领域教育。他发现:首先,传统的CS课程尽管理论丰富,但很早和工业界脱节。


其次,网上公开课虽然起到了很好启蒙科普作用,但是深入程度不够。


高端的企业培训和职业培训,在美国仍然是一片荒漠。


图源:动点科技,吴恩达


为了填补这个市场空白,孙老师2013年创办了来Offer,刚开始规模不大,也没有全职投入,直到有一天他在Google食堂看到了很多他的学生。


“我意识到,自己真的该去创业了。”


“俞敏洪老师是我的榜样。25年前他靠着在电线杠上刷浆糊把学生送去了美国,而我要把学生送进理想的企业。”


图源:雪花新闻,俞敏洪早年上课照片


任何创业者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而教育行业除了要面对同样的市场压力外,更要肩负起社会责任。往小了说,是用高科技方法“教书育人”,为海外学子提供良好的职业规划,往大了说,是在帮助那些对科技有浓厚兴趣的留学生实现美国梦。


来Offer的课程包括“线上直播+私人订制+就业培训”,是科技敲门砖的线上教育平台。实施班主任责任制,对每一个学员定制化服务,致力于培养专精人才,当然,还有全美唯一华人创办的无人车课程。

图源:来Offer


对孙老师来说,创业期间的工作量比起他在Google的工作强度要大2-3倍。有时还要利用转机时间帮给学生改简历,圣诞夜在群里要不断鼓励大家,给学生加油打气。 


成功都来之不易,经历失败也在所难免。求职道路上,很少有人一帆风顺。而孙老师和他的团队要陪着每一位学生共同经历,所谓梦想的合伙人就是要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教训。


孙老师分享了在来Offer上课的一位G同学的故事,他和其他5个同学一起来找孙老师报名,想要进入一线科技公司,尽管他们来自不同的专业,但有着相同的目标。


G同学在来Offer接受培训后,终于拿到了Snapchat的Offer。


然而,没想到的是Snapchat突然宣布公司重组,到手的Offer又“飞走”了,G同学感到绝望。


在孙老师的鼓励下他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学习。3个月后,他拿到了Google的offer。


包括G在内的6个同学全都进入了Google等一线科技公司。


“我把教育当作我下半生的使命。创业的4年半里,我没有休过超过一个星期的假。但每次收到那些进入理想企业的学生给我发的感谢信时,我又有感到无比的满足。”


图源:LaiOffer


“我们不想用刷100道题一个月速成这样的服务帮你解决问题,我们想用真正手把手教学,和学生成为朋友, 提高实力。”


孙老师对学生最大的期待,不只在技术上专业达标,也不只是五年内能走进入管理层,而是:


“我希望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就和我一样!”


我想把技术领域的体系和思维传递给别人,这样他们也可以影响他人,我相信,对于整个社会有很大的贡献。” 


图源:LaiOffer


除了自身专业知识过硬,来Offer的团队实力也非常强大。


“我们的团队成员是既有深厚学术背景和多年工作经验的博士”。


看了照片,读者们千万别误会,他们的团队可不是“罗汉满堂”,高科技行业在我们的团队看来,绝不是只是男人的领域。


LinkedIn华人女高管Maria Zhang就是来Offer中的一员。


图源:LaiOffer


图源:Great Lakes Science Center


在被问及能否给留学生一些建议的时候,孙老师称:“我们要多了解世界和未来。中国学生太多毕业后才去了解职业和行业。人生也可以有快车道,多去看,多去想。


孙老师还强调:找比自己大5到15岁的人做Mentor。


“创业以来,孙老师将俞敏洪看做是自己的Mentor。因为俞敏洪见证了整个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史。” 俞敏洪1993年创立了新东方,教授托福和GRE。


新东方在二十多年发展成中国最大的民办教育机构,有6万名老师。2006年,新东方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是第一个中国在海外上市的海外教育机构。


下图为2010年后美国和中国教育行业大事件


而俞敏洪和新东方集团,对孙老师的帮助,还扩展到了企业的合作,两者跨越了中美实现了中美的教育战略合作。


是我国教育历史上的一次大合作。


日报君最后问了孙老师的职业规划和对来Offer的前景展望,孙老师表示:“

来Offer发展了4年半,从1门算法课程变成7门课程,包括UIUX和商科课程,我要把我们课程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提高,做到从青少年AI启蒙到职业人才提高。”


来Offer在线上建立了职业发展平台,打造了完整的科技就业培训生态圈。提供包括基础知识补充,在线解题练习,一对一的名师关注,助教细心答疑,在线学业成果统计等等功能和服务。来Offer全方位的保证学生的参与度和能力提高,从2016年起,连续137周,坚持每周发布10-25个真名实姓offer榜的。


“我对自己也有下一个要突破的天花板,我认为不管是刚毕业的学生,还是成功的商人,人生的前进是无止境的,我也在学习。”


最后,

日报君帮你整理了来Offer发展大事件:




或许,属于硅谷的现实远没有科幻电影中描写的那么令人兴奋。


但信息技术确实是属于未来的行业。


现在,新兴的科技就像是一辆开往未知之地的列车,我们明白这辆列车最终会开往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能否赶得上这班车。


- 秋招交流群 -


加入来Offer秋招交流群

与小伙伴一起备战秋招、豪取offer!



- 课程介绍 -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


- 课程咨询 -


添加来Offer课程顾问为好友

直接进行课程报名咨询




Reference:

https://www.forbes.com/sites/ryancraig/2015/06/23/a-brief-history-and-future-of-online-degrees/#61b1572148d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