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卖惨!美国大学申请文书谎称妈妈去世被戳穿,造假并非“中国专利”

真的吗 北美留学生日报 2019-04-07


在当今的选秀节目中,只要员人设立得好,悲惨身世卖得好,想赢似乎并不是难事。


这样的套路,在美国大学申请者的文书中也并不少见。


纽约时报12月16日的一篇报道,就让我们看到,有人通过编造卖惨经历,真的拿到了名校offer。


图源:NYTimes


Sally Goebel是Selective Admissions Consulting公司的创始人。曾经的她工作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招生办公室。


在接受纽约时报记者的采访时,她谈起了这样一段往事。


图源:Twitter


在招生办公室工作时,Goebel曾被一封申请文书打动。申请者在文书中谈及了母亲去世的经历,故事与文字都分外动人。


母亲早逝,名校录取,多么完美的悲剧人设。


于是,他被录取了。


但就在开学前,学校的某位工作人员给这位同学的家里打了一通电话。接电话的是个女人,而这位女人正式他的妈妈,健康且健在。


Goebel如今提起此事,依然颇为震动。她说:“这种骗局没有任何技术可言,而我们竟没有一个人怀疑过他”


很显然,这位同学的offer被撤回了。


图源:Giphy


这件事似乎让我们对摸不着门道的美本申请窥见一隅。


竞争愈发激烈的大学申请就好比一场大型的“文书选秀比赛”。


未见其人,先见其文,所有人都要用文字让招生官为你转身。


为了申请成功,夸大、包装、撒谎和造假的现象已经极为严重。父母双亡的悲惨家事,加上“寒门贵子”的老套剧情 ,有时候真的可以换来一张名校offer。


但对于学校来说,这无疑提高了审核录取的风险度。


即便如此,学校的录取原则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基于对学生的信任,学校也没有设立行之有效的检查方法。


多数情况下,那些真假参半的申请都被大学接受了。


图源:Bath Regional Career and Technical Center


难道申请不上美国名校,是因为我们曾经没有撒谎,不敢瞎编?


是不是胆子大一点,下手狠一点,我们也能名校加身?


这就是传说中的富贵险中求


在申请文书造假的不归路上,美国同学并没有形单影只。

T.M. Landry 是路易斯安那州的一所私立高中,由Landry夫妇创办,主要接收工人阶级的非裔子女。


这样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小学校,让无数贫困学生闯入了梦寐以求的精英大学,其中包括耶鲁、布朗大学、普林斯顿、斯坦福、哥伦比亚、康奈尔等等。


图源:Business Insider UK


这所学校的故事就如同现代版的灰姑娘传说,在Today Show,艾伦秀和“CBS This Morning”中被不断传唱。


教育专业人士颂扬T.M.Landry及其学生为大家的榜样;有钱人希望推动学校在其他城市建立分校;热心观众通过各种方式给学校捐钱。


但是,纽约时报今年10月份的一项调查却将梦幻拉回现实。


纽约时报发现,这所学校篡改了学生的成绩单,并且编造了大学申请文书,有计划地将学生“安置”在名校中。


同学查看录取结果的视频合集,视频中学生们因为被名校录取而欢呼

视频在Youtube上的点击量居高不下

图源:NYT


College Essay Mentor(高校文书指导)的经营者Christopher Hunt表示,Landry高中的情况只是一个极端情况。更为常见的是学生、家长和咨询机构想要弄明白什么才是招生官“想要的”,然后把学生包装成学校喜欢的样子。


因为大学极度偏爱跌宕起伏、命运多舛的人生,那Landry学校的老师就编写各种与种族偏见相关的故事,目的是提高被录取的几率。


如今,Landry骗局真相大白,一方面让人们了解了招生官的喜好,另一方面也揭露了美国大学招生过程中的重大漏洞

所有美国学生都对一个词无比敬畏,plagiarism(抄袭)


在校期间,一旦作业、论文被视作抄袭,结果不可想象。第一次教授可能还会给你机会悔改,但如果多次被发现存在抄袭情况,就会面临开除,如果是留学生,还有可能会被遣返。


可为什么到了入学申请这一关,一切就这么好糊弄呢?


学生们撒谎之后就不害怕吗?


当然害怕!他们认为学校会检验文书的真实性,一旦被发现,自己就完了。


但事实是,招生官阅读每一份材料的时间只有短短的12分钟,他们没时间也没精力检查。


图源:Skeptical Science


在纽约时报的报道中,一些招生官员表示,大学每年接收数以万计的申请,逐一检查文书的真伪是不可能的,更不要说运用“查重机”。


其次,申请文书没有标准答案。每一份文书都是基于个人故事,个人经历,没有精准的方法可以识别出内容是否真实。招生官更多的是依靠经验,直觉和诚信原则进行判断。


正是因为这样的操作,才促使了源源不断的造假情况。



说道造假,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中国留学生。


早在2014年CNN就报道过,中国留学生的申请文书存在造假情况。


华盛顿大学招生负责人金姆·路瓦斯说,自己在读中国申请者的文书时,曾发现文书中还留着“请在此处输入学生姓名”的字样。他还说,很多文书读起来并无太大差别。“我每次读到一封新的文书时,都会觉得似乎刚刚读过,这让我产生了警觉。”


图源:The Seattle Times


在VICE上有一名作家叫Eunice Park,他是一名文书黑市作家


在过去的三年里,他为中国留学生、交换生写了350多篇欺诈性文章


从此,他告别了时薪8.5美金的工作。因为一篇400美金的文书,足以解决他所有财政问题。


图源:vice


虽然他的客户广泛,从认真做事的老实人到用表情包交流的富二代,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不能用英文写出“有意义”的句子


这里的“有意义”并不是说他们的英语能力不行,而是他们并不知道美国大学希望在 PS 中看到什么。


但Eunice知道,他善于从平凡的故事中提取出"白手起家"不凡经历。



或许你会说,这没什么啊!只是基于事实上的夸张,不算造假吧


随着订单的增多,Eunice没有足够的时间对每一位客户进行深入了解,于是他开始为他的客户编造“经历”


Eunice小时候被父亲抛弃,和母亲相依为命。因为穷,因为买不起衣服,他被同嘲笑、奚落。他知道,对于招生官来说,这是一个完美到无可挑剔的文书内容。


于是,他把自己的童年“送”给了一名17岁吃穿不愁的中国申请者。


果不其然,这名女生被学校录取了。


图源:AWE


相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日报曾报也道过有关中介造假害苦留学生的案例。


一家纽约的留学生中介,为成绩不好的Z同学提供了虚假成绩单,其目的就是帮助他获得波士顿大学的录取资格。



但谎言终究是谎言。


在开学后的第一次暑期期末考试后,因为一门科目不及格,Z同学被学校启动了调查程序。因为学校并不相信,以GPA3.8被录取的她会挂科。


中国留学生申请信息造假的情况,已是老生常谈。


但如今纽约时报的报道,让我们发现,造假问题并不是某一国或者是某一类人群的行为,而是美国大学申请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文书造假并非“中国专利”。


这件事让小编响起了哈佛大学亚裔生平权案。


11月2日,哈佛大学歧视亚裔案庭审在波士顿的联邦地区法庭(Joseph Moakley United States Courthouse)结束。


哈佛大学因为被怀疑给亚裔申请者在“个性评价”上打低分被控告种族歧视。


当一部分学生在担心因性格问题进入不了名校时,却早有人堂而皇之地拿着伪造的文书申请到了名校offer。


文书造假是学生的责任吗?


是,但也不完全是。


学生的贪心让他们在少不经事的时候误入歧途,酿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高校审查制度的不完善为心怀不轨的“商人”创造了可乘之机;


但最让人憎恶的还是某些高中和黑心中介利用学生的贪心,钻制度的空子,让自己赚的盆满钵满。


但是最终,在这场造假与打假的漩涡中,哪一方都不曾是赢家。


ref:

http://world.people.com.cn/n/2014/0703/c1002-25232144.html

https://www.nytimes.com/2018/12/16/us/college-admission-applications.html

https://www.nytimes.com/2018/11/30/us/tm-landry-college-prep-black-students.html?module=inline

https://www.vice.com/en_us/article/xd578z/i-ghostwrote-hundreds-of-chinese-students-ivy-league-admissions-essays-897

http://www.chinadaily.com.cn/interface/yidian/1083961/2015-08-10/cd_21638423.html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