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6年5月22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英语对留学生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2015-09-04 Chain 北美留学生日报

文/Chain(日报作者)


英语对很多人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呢?看英文电影不需要字幕也可以酣畅淋漓的享受每个笑点泪点;原版小说资料信手拈来,动不动就可以引据一个很长名字的人的数据;遇到老外时能够谈笑风生带着一股不可言状的风流。

李伯阳说,他很早去美国读书,就源自于他对这个说着英语的国度有着不可名状的向往——生活在一个周围人都说着英语的环境下,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lkarus说,他在很多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选择英语作为自己的专业,就来源于这门语言的特别——英语是一个可以打开新世界大门的媒介。

现在,每年有数以万计的留学生去往美国、英国这些说着英语的国家,也有无数学子在寒窗数载高考过后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英语专业。英语,似乎在我们的生活里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也变得越来越寻常。

作为留学大军里面的一员,拿着像样的托福SAT分数,我却渐渐觉得,自己其实并不那么了解英语。每个人跟英语之间,都因为各自的特殊性,而有一些不同的故事。这些故事仿佛在提供给大家一些样本,那就是在遇到尴尬和闭塞时,我们该如何去面对我也更加直面的看到了这些故事原本的样子。

一、如果你觉得一门语言重要,你不可能学不好

“我刚来美国的时候,英语不是很好,很多话听不懂也不不会,但是我觉得如果懊恼或者自我封闭的话那就输了。”回忆起自己出来美国时的情境,李伯阳倒显得很平淡。


在2008年的时候,出国留学的人还不是很多。当时,很多人的思想还局限于出国只是有钱人家送“差”孩子出去读书的一种“镀金”方式。在那个时候,李伯阳的父母就顶住压力,将他送来美国上学。

而他,也就这样开始了自己孤身一人在这个陌生国度闯荡的故事。

刚来美国的时候,因为前期在国内没有经过很多的培训,李伯阳的英语并不是很好。很多话他既听不懂,也不会说。甚至每次出门或者买东西都是小心翼翼的。

在语言沟通不流畅的同时,他还顶着很多来自舆论的压力。很多人觉得他在心智不成熟的性格塑造期经历这些,很容易自暴自弃,变成中国人小团体中“扎堆抱团”不与外人交流的一个。然而他一个都慢慢挺了过来。

“我就是厚着脸皮去问。”说起自己的英语学习经,他却是毫不含糊,“也会经常看美国的喜剧电影,从中学习一些日常用语来跟同学和朋友交流。一些帮组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可能是一个人独立成长的环境的缘故,李伯阳更倾向于认为一个人学习一样东西的原因主要是“需要”。因为需要,才会去努力,才会达到最终的目的。在他眼里,语言也是这样一样东西:“客观的语言学习环境只是一味调味剂,主观的想去学好一个东西一门语言的重要性占的更大。”

他更偏向于认为很多人学一门语言是因为需要用它才去学。如果一个人如果意识到了这门语言的重要性,不会学不好的,而且也不会用特别长时间。“短时间把英语学到很好的同龄人不在少数。”他说着,还举了歌手韦唯的例子。

二、语言最基础的意义是沟通

Eric最难忘的就是大学orientation以及在课堂上看到其他国际学生侃侃而谈的情景。


在去美国读本科之前,Eric是国内一所全日制高中的AP班学生。尽管他有着不错的GPA以及托福SAT分数,也有着丰富的活动经验和领导才能,但他对于自己口音的不满,还是他心里最大的一道坎。

“我还曾经懊恼过如果自己在美国读高中的话,情况会不会好很多。”聊天时,他戏称高中时的自己对于标准的美音的追求甚至到了有些过分的程度。同时他也坦言,自己一度因为没有标准美音而感到有些自卑。

“直到来到美国以后,我才发现不是标准的美音根本就不是一件致命的事情。”来到美国之后,Eric觉得这是语言给他最大的感受。

同时,在Occidental College的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给Eric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最直接的一点,当他看到周围来自世界各地的其他国际学生,操着各种特色的口语,依然可以很自信的侃侃而谈。他才突然意识到,语言最基础的意义毕竟还是为了沟通。

同时,随着学习的深入,他也发现先天的语言环境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大家可能都像我一样有先入为主的观念,认为先天的语言环境对于学好这门语言会产生决定性的作用,但其实这无疑是一种夸大。”

在他看来,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思维误区,认为口语好和native speaker可以交流,就是这门语言很流利出色。但实际上很多以英语为母语的美国人也会在使用英文的时候犯一些错误,尤其是在书面表达上。

“与之相反的,有很多中国人的英语水平却是出乎意料的高。”来美国后,他还认识了很多通过积极锻炼口语以及大量阅读而使自己英语很好的中国人,“就使用语言的优美性和深度而言,他们无疑远超那些不思考如何用好这门语言的母语适应者。”Eric这样评价道。

三、只要勇敢去说,大家都会慢慢接受你的

小唯大三才匆忙转学来美国读本科。之前他在国内的一所高校上学。虽然转学的时候,英语对他来说是最大的一道坎,但他觉得每天早上七点就开始背单词的那段时间过得很充实。如今小唯是OSU的一名理工科学生,一年多的学习也让他渐渐适应了美国的学习节奏,对于英语的运用也显得游刃有余。


常年习惯于国内偏应试教育的小唯,培养出来的是“哑巴英语”,这使他很难开口跟别人交流,所以一开始来到OSU的时候,他对于说话有一些胆怯。但这并没有成为他闭塞自己的理由:“虽然我知道我的口语不是很好,但我还是愿意主动去交流一下的。”

而让他最尴尬的一次是,在OSU的第一个学期的专业课上。他举手回答老师的一个提问,但他却忘了一个专有名词的英语应该怎么说,因此造成了哄堂大笑。“但很多人也因此就记住了我,后来跟他们沟通也很愉快。”说起自己的经历,小唯却显得并不是很在意,“有时候可能会尴尬吧,但只要勇敢去说,大家都会慢慢接受你的。”

当时小唯宿舍隔壁住着一个ABC,小唯就会经常主动找机会跟他交流。一方面,那位想学中文的ABC可以跟他学到中文,另一方面,他的英语在交流过程中也能够有所提升。一个学期下来,两个人的语言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卑感包括胆怯都是自找的。”回想起自己这一路来的经历,小唯深有感触,“就像那个ABC说中文有的时候也会很搞笑,但我们并不会嘲笑他,而更多的是纠正并且给他鼓励。我觉得反过来别人对我们也是一样吧。”

四、谁会享受考试啊!

来自北师大的lkarus并不是留学大军中的一员。但说起英语,他可能有比上面几位更加深刻的理解以及截然不同的故事。

在语言方面颇有天赋的他,在很多人不看好的情况下,选择了依从自己的兴趣,把英语作为自己的专业。

在大学的几年学习,让他对语言有了新的理解。与大部分毕业就找工作当老师做翻译等等的同是英语专业的同学不同,他希望自己能够更加延展性地更深入地去学更多的语言,诸如意大利语、拉丁语、希腊语这些,他期望自己能在语言方面能有更多的理解。

其实,他也有很多的高中同学上大学之后就不学英语了,也不太愿意看英文文献。对于他们英语水平的退步,lkarus感到十分惋惜。在他看来,英语是一种去接触其他事情的媒介。“你英语水平不用很高,但是这可以让你看一些延展性的东西。”lkarus这样说道。

而对于身边很多要考托福 GRE的同学,lkarus甚至替他们感到有那么点“悲哀”:“我身边很多人都是一直坐着重复的无意义的学习,经常从a开始背背到B,过两天又从a开始。老是这样反复,一点意义都没有。”

在他看来,很多人对于英语,只是拿它来应付考试。无论是四六级也好,还是GRE也罢,以通过考试为目标学英语,是很难学好的。lkarus觉得最重要的是能通过英语学习有用的知识,让它带来一些真正的实惠,而不是考试。“谁会享受考试啊。”末了,lkarus还不忘补上这样一句。

编辑/一勺(yanye.chen@collegedaily.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