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朝明:日本的真教训,中国的真问题
关注中信书院 回复“周卡”免费领会员
战后的日本,就像一套写满答案的《5年高考3年模拟》,既有关于产业崛起、文化输出、基础科学、收入分配等方面的高分经验,也有关于地产泡沫、人口衰落、货币政策的错误教训。对于发展路径高度重合的东亚国家来说,作为“过河”的参考对象,日本是一颗已经被摸圆了的石头,镜鉴价值明显。
“为什么日本在1990年前后,整个经济大变样了?”
西方经济学家所提出的“人口老龄化、经济结构性问题,银行僵尸化、财政刺激谬误、过高的政府债务”都无法自圆其说,最终讲清楚的是辜朝明,这是一个提到日本经济、大衰退、宏观经济避不开的名字。
辜朝明在1997年成为野村综合研究所的首席经济学家,连续三年在“日本100位经济学家排名”位列第一,曾向多位日本首相提供过政策建议。
在《被追赶的经济体》这本新书里,辜朝明提出了“被追赶的经济体”概念,叠加“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尝试解释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个强大而有活力的经济体会失去增长动力并陷入长期停滞?为何过去有效的政策却在今天失效,为什么怀念过去美好的日子无助于解决未来的问题?
来 源 | 中信书院(ID:citicbook)
作 者 | 辜朝明
编 辑 | 三 昧
当资产负债表不想奋斗了
25年前,在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七年之后,辜朝明提出“资产负债表衰退”这一概念,用以解释为什么经济体在泡沫破灭后会陷入多年停滞,以及为什么在此衰退期间传统货币政策药方基本无效。
“资产负债表衰退”的基本原理是这样的:经济泡沫期间,人们倾向于加杠杆、借钱,再用借来的钱去赚钱。泡沫破灭后,资产价格崩溃,但负债依然还在,所以他们的资产负债表陷入困境。
一旦资产负债表陷入困境,基本上就意味着破产。但是破产也要分两种情况:如果现金流还不错,就可以用现金流偿还债务;如果没有现金流,那就意味着企业走到终点,别无他法。
这一观点的关键在于认识到,私人部门并非总如经济学教科书中所假设的那样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在面临严峻的资产负债表挑战(债务积压)时,会选择追求“债务最小化”。
经济学家在创立理论时,为什么没有想过私人部门追求债务最小化会导致经济衰退呢?因为他们认为私人部门总是试图实现利润最大化。但私人部门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有一张干净的资产负债表,二是能发现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
大萧条后,日本是第一个资产负债表问题导致私人部门转向追求债务最小化的发达国家。
日本的资产泡沫是巨大的,在顶峰时期,据说东京市中心的皇居周长约5000 米,价值相当于整个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1990年日本资产泡沫破灭后,全国范围内的商业地产价值下跌了87%,降至1973年的水平,全国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遭到破坏。1990年后日本的财富损失占GDP的比重是美国在大萧条期间损失的3倍。
辜朝明经过测算,发现1989年后的资产价格暴跌让日本损失了1500万亿日元的财富,而造成的缺口又让企业和家庭进行了至少15年的净债务偿还,这种资产负债表衰退进而消灭了相当于GDP总额20%的总需求,彻底将日本拖进了萧条的泥潭。
1985-1990年,当日本资产泡沫迅速膨胀时,这些企业通过大规模借入资金,加杠杆投资各种各样的资产。日本央行意识到存在泡沫、经济过热,稳步将短期利率(见图2-2中的3月期同业存单利率)提高至8%,试图遏制过度繁荣(当时的通胀率仅为3%左右)。
当泡沫最终在1990年破灭时,借款需求随之迅速萎缩。日本央行注意到经济也在急剧放缓,到1995年利率已从8%的高点降至几乎为零。但是,贷款需求不仅没有恢复,甚至在当年还转为负值。换言之,日本整个非金融企业部门在零利率条件下都在偿还债务(见图 2-2 中的圆圈区域)。
泡沫破灭整整30年后,在负利率的情况下,日本企业部门的储蓄仍超过GDP 的4.3%。正是这种企业借款人的消失,导致日本经济在过去30年里陷入停滞。“日本化”现象的罪魁祸首是企业债务最小化。
这是一个高校经济系或商学院从未想象过的世界。传统理论认为,在如此低的利率下,企业应当大举借款,但实际上日本公司不仅停止了借款,而且开始偿还债务,并持续了十余年。
问题在于,当所有的公司同时这样做时,国民经济会怎样呢?在国民经济中,如果有人存钱或还债,就必须有人花钱和借债。经济正常时,储户的存款通过金融机构以贷款的方式流向有资金需求的人,经济由此持续发展。如果借款人太多,央行就会提高利率,如果借款人太少,央行又会降低利率,以确保借贷循环下去。
然而,当所有人都同时修复资产负债表时,即使利率降至零,大家也仍会选择继续偿还债务,不会有人借钱,那么经济将会走向萧条,陷入1000美元—900美元—810美元—730美元的通缩螺旋。
具体来说,假设我有1000美元的收入,花出去900美元之后,这900美元就成为了别人的收入,剩下的100美元储蓄之后通过金融机构借出去,变成了借款人的消费,因此1000美元都成为消费,推动经济向前发展。
但是,当资产负债表衰退时,因为没有借贷者,储蓄的100美元被困在金融体系里无法流出,导致经济的规模从1000美元缩水到900美元。
接着,这900美元成为另一个人的收入之后,这个人也将其中的10%变为储蓄,那么他的消费就只有810美元,剩下的90美元继续被困在银行,因为资产负债表的修复需要很长时间,日本花了将近20年。
“被追赶的经济体”
虽然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概念有助于解释自2008年以来在西方和自1990年以来在日本观察到的许多现象,但它不能解释现象的全部。这些国家发生的一些现象早于2008年,或者晚于其资产负债表衰退,因而难以归咎于资产负债表衰退。
在极低利率环境下,私人部门追求债务最小化甚至不愿借贷的另一个原因,即企业无法找到足够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借贷和投资变得无利可图。投资机会不足有两个可能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缺乏技术创新和科学突破,导致具备可行性的投资项目变得难找。这解释了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前长达几个世纪的经济停滞。
第二个原因是海外资本回报率更高,促使企业选择赴海外而非在本国开展投资。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和90年代的新兴经济体相继崛起,大部分投资不再发生在本国市场。
没有人能对投资机会的可得性予以保证。它取决于各种因素,包括技术创新和科学突破的速度、商人判断投资机会的能力和其借款意愿、劳动力和其他投入的成本、合理定价融资的可得性、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经济及世界贸易的状况。
每个因素的重要性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对于已处于技术前沿的国家而言,技术创新和科学突破的速度更加重要。而对于新兴经济体而言,合理定价融资的可得性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同等重要。
为理解这些因素如何随着时间改变,根据不同的工业化程度,“被追赶的经济体”这一概念将经济体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刘易斯拐点前的城镇化阶段、跨越刘易斯拐点的黄金时代和被追赶的阶段。(注:刘易斯拐点指的是特定时点,在该时点城镇工厂已完成对全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收)
工业化的第一阶段:刘易斯拐点前的城镇化经济体
在刘易斯拐点前的城镇化阶段,即工业化初期,劳动力无限供给,贫富差距显著,资本收入份额增长快于劳动力收入份额增长,企业不断增加投资赚取更多收入。
持续的高投资率意味着国内资本积累和城镇化进程发展迅速,这是一个经济体经济增长的起飞期。由于工人的工资被抑制,通胀不是主要问题。此时财政政策能够发挥较大作用,提供的基础设施可使私人部门的投资蓬勃发展。
工业化的第二阶段:跨越刘易斯拐点的黄金时代
跨越刘易斯拐点的黄金时代,城镇化基本完成,对劳动力的需求会推高工资,收入差距自我修正,普通公民购买力持续增长,企业也有动力扩大产能、提高利润,衍生出投资性借贷的增长。此时经济的供给和需求、消费和投资都较为强劲。
在整个黄金时代,私人部门对借款的强劲需求将货币乘数推至最高值,此时货币政策非常有效。而财政政策在此阶段刺激经济的能力有限,因为有“挤出”私人部门投资的倾向。只有当发生资产负债表衰退时,财政政策方能发挥作用。
工业化的第三阶段:被追赶的经济体
在被追赶的阶段,经济体的资本回报率低于新兴经济体,外国工人的工资水平远低于国内水平,企业不再有同样的动力投资国内,转而开始在海外投资。
被追赶的经济体面临的最根本宏观挑战是,企业因在国内没有足够的投资机会而无法吸收私人部门储蓄。在此阶段,货币政策逐步失效,借款人的缺失导致无论利率降至多低都无法刺激经济。相反,财政政策此时不会对私人部门造成“挤出”,并能够吸收储蓄转化为投资,因此财政政策更加有效。
两大问题&三管齐下
被追赶的经济体面临着两个问题。
一是国内投资回报率低,企业将投资转移至境外高回报率地区。在股东要求提高资本回报率的持续压力下,企业缺乏投资国内生产的动力,并选择投资海外或直接购买海外低成本产品,这直接导致国内借款需求减少。
二是国内融资性贷款的比重逐步增加。
贷款可分为经营性贷款和融资性贷款,两者有着重要区别。经营性贷款是以实际消费和投资为目的的融资,资金用于建造工厂或者购买消费品,对GDP增长有贡献。该指标提供了企业扩张情况,是能够提供未来经济活动走势的领先指标。融资性贷款是为购买现有资产而进行的融资,例如购买现存房产或股票等,只涉及资产所有权的转移,对于经济增长并无直接促进作用,对GDP增长无贡献,但是可以用来衡量未来资产价格。
随着经济体从黄金时代进入被追赶的阶段,融资性贷款的比重相较于经营性贷款的比重逐步增加,这必然形成泡沫和资产负债表衰退的循环。
由于资本追逐境外市场更高的投资回报率,被追赶的经济体对经营性贷款的需求不断减少。而融资性贷款的资金会留在本国金融部门,投向房地产和股票等现有资产并“炒作”价格,形成资产价格泡沫。如果资产价格泡沫严重到一定程度,央行通常会以提高利率的方式来削减泡沫。泡沫破裂会导致资产价格崩溃,进而使经济进入资产负债表衰退。
为解决上述问题,被追赶的经济体需要从长期和短期两个角度入手。
从短期来看,政府必须继续借款并将私人部门多余的储蓄用于能够收支平衡的公共项目,直至国内投资回报率得到长期的改善。
从长期来看,解决被追赶的经济体缺乏投资机会的办法是通过结构性改革提高国内资本回报率,这通常需要十年或更长时间才能产生宏观经济效果。
被追赶的经济体要保持领先,没有太多的低价投资机会,而且人口正在老龄化,推动增长的政策制定者需要三管齐下进行结构性改革。
第一,寻求供给侧改革,如放松管制和减税,以提高国内的资本回报率。
最容易的故事已经讲完
日本的黄金时代持续了约30年,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结束;
“亚洲四小龙”中中国台湾和韩国的黄金时代约为20年,在2005年前后结束;
那么中国大陆的黄金时代能持续多久呢?
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要取得成功,必须满足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制造有竞争力产品的能力,二是进入可以销售这些产品的外国市场。毫无疑问,中国人已经在满足第一个条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今天,中国几乎能以高质量和有竞争力的价格制造所有东西。
*本文内容综编自《被追赶的经济体》辜朝明
- 推荐阅读 -
👇更多好书,尽在官方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