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常志刚 |“照明”的“逆袭”——媒体建筑的社会担当(中)

▍《照明工程学报》版权所有©

“照明”的“逆袭”

——媒体建筑的社会担当(中)

常志刚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

媒体建筑的社会担当

“照明”的“逆袭”源自于媒体建筑及其社会责任和担当,总结为如下几方面:

1)助推城市经济,“照明”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并成为城市之间竞争和吸引外部资源(投资、旅游、人才等)的有效手段。

2)延展城市生活,“照明”从时间和空间上拓展人们活动的范围和内容,焕发城市活力。

3)活化城市基因,“照明”在塑造城市传统文化和提升城市生活魅力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城市的新名片。

4)带动技术和产业发展,“照明”经过了几次革命性的改变,成为时代科技创新的先锋,涵盖城市、建筑、传媒、艺术和科技等多个领域。

当今,媒体建筑的社会担当已经远远超出了“亮化”和“美化”阶段的使命,照明从业者和企业是否意识到这种担当和责任,并为之做好了准备呢?

首先,在高度上,我们要跳出行业的局限,在未来城市建设当中起到引领和开先河的作用,以战略的眼光面向未来进行顶层设计,并整合各种跨界资源。

第二,在眼界上,关注社会问题和科技发展,关注遗产保护、弱势群体,关注智慧城市、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和能源科技,把照明打造为“智慧之光”、“人性之光”,提升城市的组织和协同的潜力,提升城市的幸福指数。

第三,在观念上,接受新事物、创立新观念。以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现代主义建筑为例,其出发点是基于当时工业化技术体系和公众居住需求的社会问题,为平民建房子,其价值取向近乎“社会主义”理想。相应地,其审美颠覆了古典建筑体系。

当然,现代主义建筑也被后来的后现代主义和数字化建筑所更迭,审美标准和设计观念也在不断颠覆。同样的,照明的审美和观念也需要被颠覆和迭代,需要建立属于媒体建筑的新的理念,而不是停留在“亮化”、“美化”的阶段;同时需要宏观的视野,城市问题是一个系统问题,审美应当融入城市这个生态系统内,而不是孤立的存在。(未完待续)

☞延伸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