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18-05-31

关于刘备东征,还有一件值得玩味的事情。

在《演义》中,诸葛亮继续秉持《隆中对》原则,坚决反对伐吴。历史上却并未记载诸葛亮在事前有任何反对刘备伐吴的言论。以至于现在有些研究者认为,诸葛亮是赞成伐吴的,因为他是蜀汉国内“荆州人集团”的领袖,而荆州人集团是希望夺回荆州的。



然而更大的可能,诸葛亮本心并不支持伐吴,但他也没有强烈反对。在诸葛亮看来,自己身为丞相,如果就国家大事与皇帝发生大的争执,这对于朝廷形象没太多好处。另一方面,诸葛亮对自己能否说服刘备,也是没有什么信心的。“诸葛一生唯谨慎”,翻遍史书,我们很难找到诸葛亮和刘备观点剧烈冲突时固执己见的记载(而庞统、法正都曾有)。相比庞统的豁达,法正的功利,诸葛亮更习惯于兢兢业业地维系一个均衡和谐的体系。对部下,他可以用严明的法制来调节,而面对刘备这样的雄主,他是惯于妥协和隐忍的。

所以,后来夷陵之战败北,诸葛亮会感叹:要是法正还活着,一定能劝阻刘备东征,就算劝阻不了,也不会败得这么惨了!



221年夏天,称帝不久的刘备,即确定了东征孙权的短期战略。他的目标,一方面在报关羽被害的一箭之仇,更主要的在于夺回荆州地区。

哪晓得屋漏偏雨绵绵雨,正要和孙权开掐之前,蜀汉又遭到一次挫折:国内仅次于关羽的第二号名将,车骑将军张飞,因为平素对待部下残暴,被手下人杀害了,带着脑袋去投奔东吴。未曾开战,先折大将,可谓衰到家了。

这事儿没有动摇刘备的斗志,反而增长了他用战争洗雪仇恨的决心。不久,蜀汉大军沿着长江向东进发。俗话说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刘备毕竟几十年征战大半个中国,是赫赫威名的老兵油子。东吴方面,吕蒙已死,一帮中生代将领都不是老刘的对手。221年秋,刘备军前锋吴班、冯习四万大军,在三峡一带击败东吴守卫峡口的李异、刘阿,占领了秭归。首战告捷,士气如虹,荆州南部武陵一带的少数民族首领和地方豪强纷纷响应。蜀汉方战场形势一片大好。

这期间,东吴曾经派人前来求和。但条件没谈拢,最后还是继续战场上见。

眼看刘备兵势汹汹,东吴孙权居然厚着脸皮,向曹丕投降称臣,接受了曹丕赐给的封爵——吴王,以便尽可能集中力量和刘备开战。



三国时代的第三个国家孙吴,到这会儿勉强算建立了一半——因为孙权现在名义上还是曹丕的藩属国,尽管实质上独立。剩下的一半,要等几年后孙权自己称帝,大吴帝国才有名分上的自主。

接受曹丕封爵的同时,孙权干了更厉害的一手——任命比诸葛亮小3岁的陆逊为大都督,率军迎战刘备。

曾经携手抗曹的两家盟友,真刀真枪的展开了第二次大规模的搏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