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15年坚持扶贫 温州大学老师被这个村授予“终身荣誉村民”
(来新安老师教学照)
温州大学商学院来新安老师的办公桌上陈列着一张醒目的荣誉证书,上面写着:感谢您十年如一日对冯宅村的发展尽心尽力,现授予您为冯宅村“终身荣誉村民”,欢迎您常回家看看,多多为村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证书落款为冯宅村党支部、冯宅村民委员会、冯宅村农村经济合作社。冯宅村是温州市平阳县的一个小村庄。这份荣誉证书,可能是来新安老师获得过的“级别”最低、但却极为珍视的一张证书了,它代表了冯宅村对来新安老师15年坚持扶贫的朴素的肯定和无尽感激,也是来新安老师作为农民子弟的质朴情怀和赤子之心的真实写照。
来新安是温州大学商学院专任教师,是温州知名的市场营销专家,常年担任香港啄木鸟集团等企业的高级管理顾问,曾任国营郑州方达集团总经理。200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来新安结识了几位冯宅村的干部。那时的冯宅村,是个远近闻名、穷得响叮当的空壳村。全村村民600余人,人均年收入才3000元左右,村集体收入是负数;除了老人和孩子,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谋生了。在交谈中,来新安被这几位干部流露出的一心想要建设好自己家乡的迫切愿望深深打动,于是毅然决定受邀出任该村的发展顾问。
但是当来新安亲自站在冯宅村村口时,眼前的景象还是令他异常震惊:村内道路坑坑洼洼,垃圾成山,破旧稀疏的房屋散落各处;流经的河水长年黑臭,路边的露天厕所臭气熏天、蚊蝇孳生……来新安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他说:“在温州这么富裕的城市里,怎么还有这样落后的村庄?看到村民们渴望脱贫致富、有个优美的生活环境,我暗下决心要尽自己所能,让乡亲们日子好起来。因为我也来自农村,对农民、农村有一种割舍不下的情愫!”在深入调研考察中,来新安逐渐理清工作思路。他认为,要发展,首先要解决资金问题。2006年,在来新安的指导下,该村两委以集体出资和村民自愿入股的方式筹集资金,通过建厂房出租的模式(集体持股40%,村民持股60%),增加村民和村集体的收入。有了固定资金来源的冯宅村,开始进入逐步发展阶段。2007年,冯宅进行村规划,需将村庄分为三个区并进行土地流转。来新安白天到镇里讨论政策、给村民做思想工作,晚上与村两委开会研究方案,第二天还要赶回温州市区给学生上课。来新安掏出一把车票说:“这些都是我自费往返冯宅的车票,后来买车了,自己开得更勤了。”这自掏腰包亏本的活儿,来新安竟然乐此不疲;他对冯宅“真扶贫、扶真贫”的热忱也让村两委感动不已。来新安老师的爱人张丽萍回忆:“那段时间家里门庭若市,村两委照顾老来往返辛苦,他们也经常从平阳到温州我家里开会,一开就是一晚上,可有干劲了。”(村庄改造前后图)
(村庄改造前后图)
来新安认为,村庄发展有赖于环境的优化,于是他邀请温州大学其他相关专业同仁,与村两委一起,大大小小前后共开了80多次会议进行深入研究。最终决定,借助全市农村环境整治“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先从环境入手,推动“三产”发展,最终目标是建成“桃花村”、发展村经济。
方案确定后,就开始动员村民们填平露天粪坑,把改厕作为环境整治第一步。由于村集体资产空白,村两委提出,每个粪坑填平后补助50到150元,补偿金额打白条记在村集体账上。2007年,又发动县级机关单位和社会各界近六百人,在植树节为村里种下5600棵树。当天筹集到的树木认捐款,除去苗木费用和后勤经费,还为村里结余8000余元,“桃花村”建设就此打下基础。植树节活动,还让来新安打开了环境整治资金筹措思路:对接各级部门的新农村建设专项扶持项目,借助财政资金支持村里环境改造。在来新安的建议下,村两委开始带着村民跑部门,咨询新农村政策信息,争取建设资金。随着各类补助项目的落地,冯宅村的水泥路、绿化带、休闲长廊和护岸驳坎建设资金都有了着落。而且这种环境整治模式逐渐形成良性循环:村里有效利用财政资金,各级部门更愿意把资金投向冯宅村。2014年,冯宅村利用村西38亩抛荒地,种上2000多株桃花、梅花、桂花。2015年,村里建好排污管网和独立污水处理池,基本完成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环境治理之后的冯宅,河水清冽,白墙灰瓦。阳春4月,行走其间,令人心旷神怡。全村现种有各种花果树木5000余株,“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一派生机盎然。清丽的村容村貌让每位到访游客留下深刻印象。冯宅成了名副其实的“桃花村”。
(如今的冯宅村航拍图)
除了生态美,文化兴、人心聚是来新安与村两委的另一个扶贫约定。冯宅建村已有700多年历史,极具历史文化开发价值。来新安敏锐地把握到冯宅村的市场“卖点”。在他的规划和指导下,村里以文化建设为内核,积极发展文化旅游项目。其中孝文化的发掘是来新安的神来之笔。他说:“冯宅历代传承孝文化,文化根基深厚,只是缺少挖掘和落实”。于是他为村里出谋划策,将孝文化落实于对孩童的教育,以及敬老院的建设中。村里因此将一处废弃旧民宅“养倔庐”改造为弟子规学校,方便村民前来学习《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传统文化。现在的弟子规学校也成为温州市中小学研学旅行以及夏令营活动的理想场所,无形之中聚集了人气,提升了旅游收入。村里还修建了孝文化长廊,在长廊天花板描绘二十四孝讲解,把冯氏宗祠改建为文化礼堂,在礼堂围墙描绘念亲恩壁画廊。村里每年举办“村庄之星”评选活动并予以表彰;筹募资金成立孝老爱亲专项慈善基金会,用于奖励孝贤典范和改善老人生活待遇;举办各类孝文化活动,如清明节提倡文明祭祀,父亲节、母亲节为父母送礼物,重阳节为老人献爱心等。村内奉孝蔚然成风,邻里和睦,冯宅孝道教育成果初现。
(弟子规学校)
冯宅村良好的生态人文环境,吸引了社会各界前来开展合作。获评浙江书法村后,首都书画院培训创作基地又落户冯宅村,该院不定期安排书画家来村里采风写生。经过多年努力,现在的冯宅村拥有着“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村”“中国著名孝悌村”“浙江省美丽乡村”“浙江省森林村庄”“浙江省宜居示范村”等41项荣誉称号,村庄发展的资金投入超过1600万,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孝文化廊)
2015年7月,来新安结合冯宅村多年的发展情况,带领商学院学生实践队又对冯宅村进行了一次彻底“摸底”。除了考察村里的环境,走访村民,还翻阅了不少尘封多年的冯宅村资料,最终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冯宅村十年经济发展规划。规划中分析了冯宅村的现状和优势,存在的资金、土地和环境问题,提出“优环境、兴文化、强经济”三步走战略,努力建设宜居宜游的孝悌文化村、企业后花园。
村支书郑有才说:“冯宅村现在村集体收入已经达到年均3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6万元,村民生活水平较十几年前已经有了大幅上涨。等过几年,村规划全部实施落地,集体收入预计可达到300万元左右。村里发展至今,每一步都走得很稳,这离不开来新安老师的指导,我们乡村振兴太需要像来老师这样的专家了。”
(念亲恩壁画廊)
来新安是湖北人,冯宅村成就了他的扶贫梦想,他也把冯宅当成了他的第二故乡。今年暑期,来新安将带着他的学生们,再一次如约到冯宅村调研实践。在来新安的规划中,将以冯宅村农村经济合作社为基础,以综合发展经济园为载体,把生态园(农业观光)、生活园(农家乐)、经济工业园三点联结成一片来进一步实现“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理念和“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四个好”。来新安深情地表示:“只有冯宅还需要我,我将一直为冯宅的繁荣振兴而服务下去。”
资料来源:宣传部 商学院
责任编辑:张译尹
审稿:卢婕
终审:付志义 吴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