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新生代表到交大博士,他与温大共同进步| WZU毕业生风采

新媒体中心 温州大学 2021-10-14

七载负笈罗山畔,不忘初心温大情


作为2013级第一位到校的本科生

他幸运地被选做了新生代表

在新生军训开学典礼上发言

在大罗山下瓯江之畔

在铿锵的宣誓声下

悄然种下了一场与温州大学的不解之缘


2020年6月

以研究生身份毕业的他即将成为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博士

继续他的学术深造之梦


他就是

人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郭佳乐






学习:求学问是,勤勉钻研




作为新生代表演讲的经历让郭佳乐对接下来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求学问是,敢为人先”的校训深深烙在了他的心中,在四年的本科生涯中,系统的学习和初步的学术训练培养了他对于文学和学术的兴趣,并为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他也多次获得温州大学奖学金。2017年9月,考研成功的他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入温州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他在研究生学习阶段课程平均绩点4.16,连续三年专业排名第一,教学实践、社会实践等各项考核均为优秀,2017-2018学年综合排名年级第一,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浙江省优秀毕业生和两次校一等学业奖学金。

与温大再续前缘的三年,郭佳乐深知研究生的本职工作就是学习和研究。在导师孙良好教授的帮助和指导下,他科研、学习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能够紧扣“问题意识”进行专题研究,在校三年共发表论文5篇,其中1篇刊发于CSSCI来源期刊《当代文坛》,主持校级研究生创新基金《余华的〈活着〉和张翎的〈死着〉比较研究》1项。学习现当代文学的他,并没有一心扑在圣贤书里,也时刻关注研究领域的时事进展。他紧跟学术前沿发展动态,曾赴北京、河北、安徽、上海、南京、杭州等多地调研考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术会议并发言,还参与了作为专业内顶级会议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年会。郭佳乐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在与温大共同成长的七年里,郭佳乐始终执着于学习,醉心于研究,立志在专业领域做出成绩。他积极申请深造,现已成功通过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复试。他的导师人文学院院长孙良好教授说:“郭佳乐同学勤勉好学、积极进取,不管是治学还是工作,他都能以务实的态度力求做到最好。”







工作:积极实践,踏实肯干



由于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各类的学生工作,郭佳乐在校期间曾先后获得“温州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温州大学人文学院优秀班干部”“温州市新青年下乡先进个人”“温州大学优秀学生干部”“温州大学未来管理者”等多项荣誉称号。也是因为他在各个平台的积极实践、踏实工作,他的组织和人际交往能力不断得到强化。同学欧玲艳对郭佳乐有极高的评价:“在工作方面,他表现出较强的协调组织能力,在担任人文学院研究生会的主席和学院辅导员期间,能够以认真负责细心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事,这是每一位老师和同学有目共睹的。”

郭佳乐从大一就被评选为班长,他带领13中本2班获得“优良学风班”“优秀团日活动”“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称号。他历任办公室干事、主任,并在大三时竞选了人文学院团委学生会主席,他以“以爱服务、以爱凝聚、以爱管理”为工作准则,带着满腔的热情和人文情怀让人文团学汇聚力量,圆满完成各项工作,并获得“温州大学优秀学生会”的荣誉称号。

读研后,他同样深耕于学生工作之中,兼任年级大班长、专业小班长和研会宣传部干事等多项工作。在研二任人文研会主席期间,他组织创建了《人文学院研究生会考核标准》,增强了内部凝聚力和向心力,带领人文研会以总评第一的好成绩蝉联两届温州大学“优秀研究生分会”荣誉称号。

多年的学生工作经历让他深知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完善自己。因此在校期间,他担任临聘辅导员,辅助老师开展各项工作,增加了工作经验;在校外,他主持了两届温州“寻根之旅”夏令营的组织和管理工作。他的实践工作得到了领导的好评和学生的喜爱,还获得了“优秀辅导员”的荣誉称号。






生活:数往知来,青春无憾



作为人文学院的学生,在一些与文学相关的比赛中总能看到他的身影。他累积获得了温州大学艺术展演话剧组三等奖、温州大学首届研究生国学知识竞赛二等奖、温州大学第三届研究生未来辅导员技能大赛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并且在学习之余参演话剧《锁》和《小丑》。他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锻炼自己的胆量与能力,丰富自己的经验,他在拼搏中不断成长。

他乐于奉献,热心公益,荣获“温大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称号。他带领的“文化旅人”暑期社会实践队扎根乡村,为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带来温暖和快乐,为温州的文化礼堂增光添彩,获得了“市级优秀团队”的荣誉称号

七载负笈罗山畔,不忘初心温大情。时光的流逝带不走温大七年铭刻在郭佳乐心中的记忆,“求学问是,敢为人先”的校训成为陪伴他一生的箴言。无论身在何处,路往何方,永不磨灭的是他那颗对母校温州大学的感恩和怀念之心。





来自小温新的独家采访




Q:学长,你在温大生活了七年,肯定见证了许多温大的成长和变化,你在温大有没有什么美好的回忆,或者是对温大的发展有什么感慨?

A:温大的七年对于我来说很重要。因为温大,温州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我在这片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热土上学习、收获、成长。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大一刚入学在三千多名新生中被选为代表进行发言。我站在主席台前,面对着数千学子激昂宣誓,喊出温大学子勇于拼搏敢于奋斗的最强音,这让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这次经历给我的触动很多,让我敢于发声,敢于展现自己。最让我感慨的则是温大始终在进步,综合排名稳步提高,最近又成为了省属重点高校,我为母校的不断前进而骄傲。



Q:学长在大学期间是如何平衡学业和学生工作的呢?

A:我的本科学习阶段和研究生学习阶段有着不同的指导思想。读本科时我想的是如何在未来迈入社会时有突出的闪光点。因此我在学习保证不掉队的前提下,专注于学生工作,在团学组织、社团、社会实践等多方面进行广泛的尝试,并努力形成自己的工作风格,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等。到了研究生阶段,我发现了学术研究的乐趣,认清研究生的本职工作就是学习和研究,但学生工作也是不能放下的,这时就要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只要去挤,时间总会有的,因此在完成好学生工作的同时,勤于读书,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撰写论文,学业也就没有落下。只要做好时间管理,每个人都可以是时间的主人。



Q:在研究生生涯中,学长有没有遇到什么挫折,或者对未来感到迷茫的时候,又是怎么解决的?

A:谁的青春不迷茫。投身于学生工作,就意味着和休息说再见。别人打游戏,你在写策划;别人出去玩,你在办活动。再加上学术研究,就更累了。有的时候自己也会想,大学明明可以过得舒服又滋润,何必那么拼。“唯有夜半,人间世皆已入睡的时光,我才能与心相对,把人人我我悉数端详。”民国诗人朱湘的《扪心》我很喜欢,无眠的深夜拷问自己,做到最好了么,这样的生活是否是自己想要的。如果你想要的很多,那你就要付出百倍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收获最甜美的果实。



Q:学长您对将来的学习生涯有什么规划?

A:我下半年要到上海交大继续求学,一路走来还是匆忙了些,希望接下来可以稳扎稳打,脚踏实地地走好未来的研究之路。每一位研究者都会有一些野心,希望自己的研究可以留得住,而不是随着时间流逝消散在人世间。我也不例外,希望将来可以通过努力和勤勉做出一点成绩,不负母校和师长的殷殷期望。愿每一位温大学子都可以带着“求学问是,敢为人先”的校训步入社会,打拼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更多WZU毕业生风采


✦斯琳晓:越努力,越幸运✦周钰卿:奖学金大满贯,成功直博……她来了!✦王敏樑:获得20多项专利,他的科研之路仍在继续……李世民:学霸男神!名校offer一举拿下!陈晨:热爱漫无边际,生活自有分寸陈晖:5个月备考心仪大学的研究生,他成功上岸鲍彬彬:以自律,竞自由




资料来源:人文学院

资料整理:陈嘉怡

责任编辑:杨佳迪 金梦洁

审稿:伍益佳 王徐杰

终审:付志义

为优秀温大学子点赞!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