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大教师|张小燕:三尺讲坛“教书匠”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1003私家车音乐广播 Author 婧文 思聪
她坚守三尺讲台40多个春秋,一心一意潜心书写一位人民教师的人生履历,一笔一划匠心雕琢每一位学子的精神长相,她长期专注中国现代史、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在温州生活的20多年里,担任两届市政协常委,为第二故乡的发展建言献策,以真情和真诚书写她和温州的不解之缘。她就是温州大学教授——张小燕。
张小燕(后排中间)和父母弟妹
中学时的张小燕
张小燕(第四排左二)高中毕业照
张小燕大学毕业照(第三排左一)
张小燕大学时期的第一任班主任毛佩琦是著名的明史研究专家,他把《大明第一谋臣刘伯温》搬上了《百家讲坛》。在大学时期除了日常的课堂学习,张小燕把更多的时间沉浸在教师阅览室里阅读历史文献,扩充知识体系。毕业后,她被学校派去北京和上海进修了两次。
张小燕大学班主任毛佩琦老师(右)到温州
张小燕参观刘伯温故居
张小燕的性格里有着北方人的爽直、重情、仗义,同时她对南方风景秀丽、快速发展的沿海城市心之向往。2002年的9月,快50岁的张小燕和丈夫一起举家迁徙从河北来到温州,进入温州大学教学,开启了温州的生活。张小燕说,当初能够下定决心来到温州,重要原因之一是她仰慕的谷超豪先生时任温州大学校长。
张小燕一家三口
2002年张小燕(右一)来到温大,和时任温大校长谷超豪先生(左四)以及时任人事处处长周青萍(左二)
她说,教师是一个年轻的职业,每天面对着朝气蓬勃的学生。作为老师,知识和信息储备一定要充足、新鲜,不断更新。她觉得教师是一份遗憾的职业,一个老师没有机会给同一个学生上第二次同样的课,一堂课如果有瑕疵有遗憾,那可能就是一生的遗憾。为了少留些遗憾,她认真培育每一个学生,带他们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探索学术研究,她组织并推荐本科生参加温州市“善行天下温州人”研讨会,当大二本科生的文章第一次变成铅字,第一次受邀参加市级学术研讨会,有学生表示“慈善温州”将成为他一生的学术生长点。
张小燕(中)和她的研究生王佳桐、董舟颖
张小燕称自己对学生有强迫症,那些刚刚走过高考“独木桥”的大一新生,他们从“奴隶”到“将军”的解放,遭遇突然丢掉“镣铐”而不会走路的失重。张小燕生怕他们就此松弛甚至滑坡,她对学生提出“横扫温大图书馆”的口号,争分夺秒念书,增加终生保值的含金量。
张小燕认为师生在人格面前没有“剪刀差”。她常常鼓励学生要有“三不”精神:不唯师,不唯上,不唯书。作业方式自主选择,称为“三自”作业:自己的选题,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语言。学生可选择自己最拿手的方式完成作业,可以散文可以诗歌也可以绘画。网络时代的教育必须开放,她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带学生录制电视节目,和道德楷模毛陈冰、企业名家王振滔等面对面交流。多次参与节目录制,学生喜欢上了《政情民意中间站》的主持人翁逻沿,张小燕就把他请到课堂上和学生深入交流。张小燕参加《政情民意中间站》与李世斌(左一,时任温州市行政执法局局长)、余梅生(左二,时任温州市政协主席)、徐建国(右一,温州市政协常委)
温州大学有一位视障学生叫郑荣权,他是温州大学法学院15级思政师范专业的学生,也是中国第一批、浙江省第一位参加普通高考的视障学生。入学之后他被推选为班长、学生组织的负责人。2019年毕业以后,他选择去江苏某家盲校当老师,笔试和面试均排第一,但因视障无法通过体检。这件事受到了多方关注,央视也进行了报道。
作为郑荣权的老师,张小燕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帮助他。她撰写文章《不是荣权同学一个人的事》,呼吁“这次全国范围内的讨论本身就有普遍示范价值,不是荣权一个残障大学生就业的个人模型,是全社会残障人士就业生态改善的社会模型,如果能引发原有规则稍有松动,视障人士能够合法、合情、合理拥有教师资格,不仅圆了荣权一个人的教师梦,广大残障朋友都将因此获益。”
张小燕和毕业前夕的郑荣权
温州是市场经济一本鲜活的教科书,在张小燕的眼中,教师有责任、义务走近温州,深入分析“温州”这本教科书,汲取地域养分。2012年初,张小燕执笔起草的《温商宣言》在首届世界温商大会上发布。
张小燕在《温州当代文化名人名家》录制室做访谈前的准备
一直以来,张小燕为温州的发展建言献策,积极发声。她用她的实际行动,一边尽心尽力地研究温州人、温州精神,一边坚持在一线为民众宣传党史,宣传红色文明。深厚的红色情结和惯性的职业思维,使张小燕对宣讲红色文明有着天然的使命和责任感。她的讲座结合温州区域特色和人文个性,为听众量身打造专属版本。一方面她以“规定动作”严守党课姓“党”,一方面以“自选动作”打造个性版本,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深受广大听众喜爱。
建党百年之际,她以温州市党史宣讲团、温大党史讲师团和温州老干部大学“红色流动能源站”成员等身份,以“红色文明在瓯越”为题,从五四运动到中文版《共产党宣言》,从“温独支”到红十三军,从浙南挺进师到浙江省“一大”,从五星红旗的设计到改革开放的温州模式,再现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历史进程,在机关、部队、学校、社区、社团等进行党史宣讲。
张小燕时常担任大型活动的客串主持
网络直播海外连线“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及温州小年夜的“精神年夜饭”等受众广泛,被“学习强国”等报道。张小燕说:“我很感恩授课单位不停地‘布置作业’,让我早点儿起,晚点儿睡,查资料做课件,不敢有丝毫懈怠。”她敬畏每一次信任,每一个单位,每一节课,每一位听众。
张小燕作“精神年夜饭”第一讲
张小燕珍惜每一次的宣讲机会,多次接受央视、浙江卫视等采访,积极为温州发声。同时,她还是温州市民网络观察员,以笔墨文章关注时政,在“温网观察”发表的《浙南一大——渔潭薪火》《戏里戏外‘温州人’》《中国脱贫交响的温州声音》等时评,被“人民论坛”“学习强国”“今日头条”“浙江新闻”等转载。张小燕接受《对话局长》节目的采访
张小燕的老朋友著名作家、编剧李涛先生这样说:“张小燕来到温州,正因为她对温州有这样的深情,才会对温州人、对温州女人、对温州现象分析得这么到位。作为一个外地人,她希望融入拥抱这座城市,有越来越多的温州朋友。每次和温州朋友聚在一起,张小燕都会希望听一听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那些她没有经历过的事,正是这一切让她能够如此深入深刻地了解温州。”
张小燕参加世界温州人大会与李涛(右一)、马津龙(右二)
张小燕主讲“世界温州人乡贤论坛”,邀请几位好友嘉宾:作家李涛(右一) 、十九大代表宋玲华(右二)、主持人翁逻沿(左一)
张小燕接受央视采访
张小燕在工作上是一位很理性、严谨的人,在生活中她却非常感性,朋友圈常会发一些随手拍的花花草草,有着一份对世界美好事物探索的好奇。正如她的好朋友李涛先生说的,在她的身上,在她这个年纪,你还能感受到一份少女心,太难得了。这位教了一辈子党史的思政老师,用诗句写了一首《等你》,来表达她对第二故乡温州深深的眷恋和感恩。
等 你
作者:张小燕
那是一个
桂花儿飘香的季节
那是一次潮起潮又落的邂逅
懵懵懂懂
闯入了一叶小舟
小舟小小的
小舟暖暖的
小舟靠在人生的边儿上
静静的……
廊桥上没有我的遗梦
谢池里没有我的春愁
因为双塔的基因是双子
因为孤屿的天性是孤守
远方的那些日子
一去不再回头……
小时候
我用圆珠笔画在手腕上的那只表
一分一秒都没有动
童话却伴着时光
几经褪旧
母校的那棵老榆树
挂着几片叶子
慢慢地挥手
告别旅途的驿站
再觅生命的归洲
即使有力量承受任何孤独
也渴望眼前的路不是一个人行走
………
相关链接:
温大教师|张文建:致力于体育产业出色出彩
温大教师|卓高生:当好新时代思政课教师
温大教师|杨植:让科研成果上“书架”更上“货架”
5月3日 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学,9月11日结业。这届农讲所由毛泽东任所长,高语罕任政治训练主任,萧楚女任教务主任,招收来自全国二十个省区的三百余名学员,为北伐战争中全国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准备了干部。
5月3日 国务院作出《关于科技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鼓励科研机构切实引入竞争机制,积极推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实行科研机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的分离。
5月3日 世界首台单光子量子计算机在中国诞生。
党史回眸上下滑动阅览
来源:1003私家车音乐广播
作者:婧文 思聪
责任编辑:罗孟欣
审稿:钟怡琳
终审:付志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