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习近平总书记给参加海峡青年论坛的温大许晋铭博士等台湾青年回信
在第二十届海峡青年论坛召开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给参加海峡青年论坛的我校许晋铭博士等台湾青年回信,勉励两岸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携手打拼。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说,得知你们因海峡青年论坛同大陆结缘,在大陆找到了实现梦想的舞台,亲历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感受到了两岸同胞一家亲的热切感情,我很欣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祖国和民族的前途寄托在青年人身上。我们将一如既往为两岸青年互学互鉴创造良好条件,为台湾青年在大陆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希望你们多向台湾青年分享自己在大陆的经历和感悟,让更多台湾青年了解大陆,同大陆青年同心同行、携手打拼,锲而不舍、驰而不息,让青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绽放异彩。此前,我校许晋铭博士组织参加论坛的台湾青年集体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讲述在祖国大陆学习、工作、生活的经历和感悟,表达为民族复兴和祖国统一贡献力量的坚定决心。
7月11日,我校许晋铭博士参加团中央举办的海峡青年论坛,参与《两岸青年交流研究报告》启动仪式,并做主题发言,获得与会领导、专家和青年代表的充分肯定。7月13日,许晋铭博士受国台办邀请参加两岸青年交流活动,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苏辉等中央领导接见。
许晋铭博士表示,随着两岸融合发展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来到大陆,成为两岸命运共同体的一员。这次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倍感温暖。在北京大学读博期间,与同学建立起革命情感,毕业后来到温州大学任教,与同事们共同肩负培育青年学子的使命。奋斗的历程,让我深刻感受到在陆台胞不仅是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成员,也是国家建设与发展的亲密伙伴。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让我深刻感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台湾青年的高度重视与亲切关怀,深刻认识到台湾青年要聚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自觉在两岸经贸合作与交流交往中担负起重要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给参加海峡青年论坛的台湾青年的回信在我校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两岸青年携手并肩,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共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青春赛道上奋勇拼搏。
回信全文
习近平给参加海峡青年论坛的台湾青年的回信
参加海峡青年论坛的台湾青年朋友们:
你们好!来信收悉。得知你们因海峡青年论坛同大陆结缘,在大陆找到了实现梦想的舞台,亲历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感受到了两岸同胞一家亲的热切感情,我很欣慰。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祖国和民族的前途寄托在青年人身上。我们将一如既往为两岸青年互学互鉴创造良好条件,为台湾青年在大陆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希望你们多向台湾青年分享自己在大陆的经历和感悟,让更多台湾青年了解大陆,同大陆青年同心同行、携手打拼,锲而不舍、驰而不息,让青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绽放异彩。
习近平
2022年7月11日
许晋铭博士于海峡青年论坛做主题发言
许晋铭博士参与青年论坛《两岸青年交流研讨报告》启动仪式(左四)
简介许晋铭,温州大学法学院教师、“筑梦温州”台湾青年联谊会总会长、中国海峡研究院研究员、浙江省港澳台青年联谊会轮值主席。2021年9月出席全国台联成立四十周年纪念会并做主题演讲;2021年9月受邀出席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国庆招待会;2021年12月受全国青联邀请作为优秀台青代表做主题演讲。
好书推荐(第17期)
推荐人:毛继光
毛继光,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教授、硕导。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和英语教学。在《外国语》《中国外语》《中国大学教学》和《当代外语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多篇,著作两部。现从事本科和研究生课程教学研究。
推荐书籍:
《被解释的美—英语的方法和趣味》
🏫 馆藏情况:
馆藏地点:育英图书馆二楼外借书库索书号:H31/8010B图书内容简介
该书是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文学教授、青年长江学者金雯老师关于语言和文学的感悟之作。全书分为“英语语言和文学的学习方法”“让英语生动起来”“英语学习与人文素养”“实用英文写作”四部分。作者曾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和复旦大学,并以网名“莫水田”在微博、微信公众号、豆瓣等平台与数十万英语爱好者分享语言学习心得。在书中,作者亦师亦友,谆谆善诱,倾囊分享自己英语学习方法以及在文学、文化层面上的深度思考。书中也有涉及英语论文、海外就读研究生推荐信等实用写作,可谓囊括英语学习的方方面面。
推荐理由
引用该书“尾声”中的话:
从英语的基本技能训练到博士毕业求职面试,从实用方法到以文字入文化的精神探险,本书跨度比较大,却只有一个基本的思想贯穿始终:语言和文学的学习,需要匠心、慧心与爱心的汇集,如古希腊神话中爱与美之女神阿芙洛狄忒与丑陋的锻铁之神的结合,有焚膏继晷的苦,又有悠游畅想之乐。
语言和文学的逻辑如果内化为无行的精神品质,那必然是刚柔相济,温柔而严厉的。这或许也是所有文化的终极意义,塑造新的人与灵魂,淹通新知与善行。愿此小书于此能尽些微之力。
本期内容来源:校图书馆、外国语学院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温馨提示:欢迎广大教师积极推荐好书,联系电话:86591078、86598175,邮箱:wdtsg@wzu.edu.cn(文件命名为:好书推荐+学院)。欢迎广大读者积极留言分享阅读体会,进一步营造爱读书、乐分享的全民阅读氛围。
来源:宣传部、法学院
责任编辑:金雨涵
审稿:付志义 罗孟欣
终审:章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