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大校友|钱强:三十年温大人
校友简介
钱强,温州平阳人,1995年毕业于温州师范学院(现温州大学,以下简称温师院)物理系。曾任原温州大学党委校长办公室主任(其间曾兼任谷超豪院士秘书)、温州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乐清市副市长(挂职)、温州肯恩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温州大学副校长等职,亲历原温大改制迁建,新温州大学、温州肯恩大学、温州理工学院三校的筹建办学等工作,与温州大学一起走过30年发展历程。现任温州理工学院党委书记。
“我的履历说来也不复杂,总体来讲,从读大学到这次调任之前一直都是温大人。”在温州理工学院行政楼会议室,钱强回忆着亲历温大发展30年的历程,从4年的物理专业学习带来的专业及思维训练,到2年学生事务工作和12年的办公室工作,2年到地方挂职锻炼,再到参与多所高校筹建工作,多岗位接受了历练、增长了才干、拓展了视野,一路走来,感触颇多。
温师院求学露头角
1991年,温州师范学院物理系招收第四届本科生,来自温州平阳县的考生钱强成为一届仅招一个班不到40名本科学生中的一员,“治学严谨”“学风浓厚”“师生融洽”是他对物理系回忆中反复提到的关键词。
“物理系对学生要求非常高,当时采用的教材与顶尖大学同个版本,电动力学课程期末考试甚至仅有5人通过。”学习物理对同学们是高难度挑战,当时物理专业学习氛围浓厚,加上量子力学、理论力学、电动力学这些难度高且通过率低的课程,同学们更是铆足了劲。
“物理解题遵循大量公式,强调运算推导、举一反三。”钱强认为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极大的锻炼,在处事的计划性、严谨性、创新性等方面都得到了系统训练,对他形成后来的工作风格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系统思维、稳中求进、敢于创新、善作善成。
“刚开学时很多同学听不懂物理系党总支书记吴如才夹杂方言的口音,但我基本都能听懂和理解,后来我就充当吴老师的翻译,加上较强的服务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在入学不久便被推选为班长。”钱强半开玩笑地说,“看起来准确理解和领会领导的意图、想法很重要。”他坦言自己在学习上还不够努力,课余时间许多精力用在学生事务工作,在本科阶段先后担任了物理系学生会副主席、主席,校团委社团部部长等职位。
学生工作的经历让钱强受益匪浅:“分管学生工作的钱建民老师以及团委王通林等老师和学生干部打成一片,学生干部入党,时任校党委副书记的钱建民都带头领誓。对学生干部要求也高,在学业和社会工作方面都要作出表率。”对于不同老师的工作方法和风格,钱强耳濡目染,用心体悟,深感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后来工作中如何对待上下级同事、老领导以及学生,如何看待一些问题都影响很大。”钱强说道。
1995年面临毕业,钱强偶然听说原温州大学要选任一名负责学生工作的人员,便抱着尝试的心态毛遂自荐。他怀揣自荐信,骑着自行车来到学生工作处求职,最终在组织推荐下于当年8月入职原温州大学学生处。
初出茅庐勤历练
还未毕业即入职原温州大学学生处的钱强,接到了第一项工作任务——赴省教育厅办理当年的毕业生报到证和协议书。下午四点他从温州西站坐上卧铺汽车出发,次日早上六点到达杭州,赶到省教育厅毕业生工作处时,还没到上班时间。钱强回忆道:“当时的温州大学部门人员很精简,我所在的学生处也只有4人,大家手头事情都很多,工作量放到现在是不可想象的。”
1997年暑期,钱强调至温州大学党校办从事行政工作,主要负责行政事务、对外联络。谈及校办工作的经历,他感叹道:“办公室工作五味杂陈,想做好办公室工作并非易事,作为服务型的职能部门,行政服务一定要做到‘无我’的状态,承担好承上启下、协调左右、沟通内外的功能,吃透上情掌握下情、准确把握信息尤为重要。”
2000年9月,谷超豪院士受温州市政府邀请出任原温州大学校长,钱强兼任谷超豪院士秘书。当时温州大学面临公办改制为国有民办高校,钱强回忆谷超豪先生,他开明的思想以及对家乡教育的热情让他印象深刻,“作为老革命家和知名院士,愿意回乡到民办的院校担任校长是非常了不得的事情。”谷院士初到温州就邀请全国各地知名专家在雁荡山召开了温州大学建设发展规划恳谈会,“坚持规划引领,学科建设为主体、重在师资队伍建设”等理念迅速树立起来,吸引了全国一些知名学者特别是温州籍学者纷至沓来。
“在谷校长身边耳濡目染,先生的高风亮节、渊博学识、坚强党性及优良传统,时常令我钦佩感动!”谷校长自我要求非常严格,公私分明,私人活动不出公车自己掏钱打的,在温州工作期间不住宾馆住学校宿舍。他工作抓大不放小,在上海期间也过问很多具体工作。离任时,将温大任职所取得的全部收入分文不剩地捐赠给温大,设立“谷超豪奖学金”,用于表彰特别优秀的毕业生,他“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诲人不倦的教育精神”“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赤诚为党的革命精神”春风化雨般使钱强深受教育。
随着两校合并的推进,2003年下半年(新)温州大学筹建领导小组综合组等工作组成立,钱强任副组长,他提到“当时两校的领导干部讲大局、谋长远,能看到两校合并利远大于弊”,作为在温师院求学、原温州大学工作的钱强,对两校都有着深厚的情感,他历尽所能、积极推动,同时高频奔波于杭州、北京,为新温大合并组建去筹揭牌贡献了应有之力。
创校工作显身手
在采访中,钱强提到以温州大学为母体诞生的三所大学: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现为温州商学院)、温州肯恩大学、温州理工学院(由温州大学瓯江学院转设),被戏称为“温大吉祥三宝”。2005年3月,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筹备工作5人小组成立,钱强正是其中一员,也是他和“温大吉祥三宝”结缘的开端。
2006年5月,温州大学与美国肯恩大学在美国新泽西州尤宁郡举行合作创办温州肯恩大学的签字仪式,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亲自出席签字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经过6年的前期准备工作,2011年年底,教育部批准创办温州肯恩大学(筹)。当时钱强结束为期两年的乐清副市长挂职工作刚回到学校不久,便受学校党委指派代表温州大学牵头进一步的筹备工作。
“没有校区、没有办公室、没有老师,当年的筹办目标是:一年招生、两年建校、三年去‘筹’”,筹建小组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学生是办学的基础,钱强坦言道:“我们当时坚定地把温肯定位为一本高校,在第一期招生时确定2个一本层次的专业。当时想就算只招到几个学生,我们也要开班。”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筹备小组工作人员拉着横幅、带着广告喷绘跑遍了全省许多地市的中学作宣传。
没想到的是,温州肯恩大学(筹)当年招生赢得开门红,开设的四个本科专业面向全省共招收208名新生。钱强认为这次招生也得益于已经开办的两所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成功,使得中外合作办学培养模式总体上得到了考生、家长的信任。当时办学场地也是一道难题,2012年至2013年间,温肯暂借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的部分教学楼为办学场地,将原本的仓库改造为图书馆,将露台改造为学习空间,办出了一个“小而精”的中外合作大学雏形。
2013年的台风为新校区建设带来重重困难,“当时未安装玻璃的教室积水有这么高(约30公分)”,钱强比划着说道,“为尽快做好开学准备,美国肯恩大学委派的学术副校长Robert Cirasa教授也在现场和我们一起舀水手工排水。”
2013年国庆节后,温州肯恩大学新校区投入使用。400余名同学满怀期待来到漂亮的新校区,却发现好多楼栋的玻璃未装、地胶未铺,食堂差点烧不出饭。“那一年温州受台风影响较大,导致工期延误”,钱强回忆道,“那天我自己心里也特别难受,感到对不起我这批家长和同学。在食堂二楼我背着大喇叭,向家长一边解释一边道歉,接受家长批评和建议。”后来,家长们将分管学生工作的钱强拉入微信群中,在后续的几年里,家长始终和钱强及时沟通,保持着密切联系,如今都成了朋友。
2016年温州肯恩大学首届学生毕业典礼现场,“美国肯恩校长入场时,现场学生非常兴奋,掌声雷动。令我没想到的是,当主持人介绍到我,起立向台下师生致意时,几乎所有的家长和学生都站了起来为我鼓掌,美国肯恩大学的校长回头看了看我,向我投来了赞许和感谢的目光。”钱强感叹道,“我们努力做到把学生放到第一位,一切为学生着想和工作,最终得到了回应,第一届毕业生总体上都有很好的去向,这一理念也在温州肯恩大学扎了根。”
2020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2020年末独立学院全部制定转设方案的时限要求。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经多方深度论证研究,最终决定全力推进温州大学瓯江学院转设为公办高校。时任温州大学副校长的钱强又一次接受校党委指派牵头负责转设筹备日常具体工作。
“总体来讲转设工作比较顺利,首先是由于温大党委前期的充分论证,特别是党委书记谢树华站得高看得远把得准,因此‘转公’的路径得到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钱强说,“教职工代表大会就方案表决全票通过,市委市政府给予了充分的条件保障,最后得到了教育部专家组的充分肯定,被评价为独立学院转设的标杆。”2021年4月21日,温州理工学院干部教师大会举行,温州理工学院正式揭牌,钱强任温州理工学院党委书记。
“从组织人事关系上说,到温州理工学院工作意味着我在温大的30年划上了句号,但温理工与温大一脉相承,两校在今后的办学之路上将有更深更广的合作。”在温大90年校庆之际,钱强祝愿母校能在未来发展得越来越好,办学水平越来越高,博士点越办越多,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更高的美誉度!
资料来源:温州大学校友办
责任编辑:周冰燕
审稿:吴钥颖
终审:付志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