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2023温州两会上的温大好声音(三)
2月7日至11日,温州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政协第十二届温州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隆重召开。我校党委副书记庄兴忠等20名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会议,省人大代表赵敏校长等6位教师受邀列席会议。
两会期间,我校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受邀列席人员围绕温州发展大局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履行参政议政和建言献策职责,会前深入调查研究,撰写提交意见建议和提案,会议期间认真听取和审议各项报告和决议,踊跃发声,积极建言,多人次接受媒体采访和报道,在大会和专题座谈会上发言,充分展现了我校教师建言资政的能力和水平,为推动温州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温大智慧与力量。
庄兴忠委员:支持温州大学建设浙江省高水平大学。建议:一是市委市政府积极向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争取支持,将温州大学纳入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行列;二是组建工作专班,定期研究和解决温州大学发展问题,形成相关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三是召开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温州大学建设省高水平大学、争创“双一流”建设高校事宜;四是设立专项资金,全力支持温州大学高质量发展。
肖磊代表:建议加快中心城区人口聚集,将优化人口结构放在追求人口增量之上,完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设施配套,提高城市对已有人口的承载力和吸引力,提升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振兴实体经济,增强人口集聚程度,发挥主城区核心作用,更大地发挥生产、消费领域的引领作用和辐射作用。
陈源源代表:建议加快国内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建议逐步推进适龄女性HPV疫苗免费接种,守护妇女群众健康。
王宗正委员:为了消除和减少烟草烟雾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创造良好的公共场所卫生环境,提高城市文明水平,建议:由市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牵头、相关政府部门协同起草《温州市控制吸烟条例(草案)》,并报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
张笑钦委员:针对推进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建议:政府和相关部门从政策引导和支持、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师资培训和教师团队建设、课程体系打造、教学资源开发以及活动开展等角度出发,全面推进温州市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工作。
王军委员:关于构建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提升城市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建议:一是立足实际,全面加强科创活动的参与力度与资金保障;二是突出优势,全力扶持高水平优资质科研单位带动发展;三是校企合作,全速开启企业和院校联合研发攻关新航程。
易招娣委员:为充分发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基础支撑作用,建议:一是明确立法的基本框架结构;二是加强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三是明确公共信用与市场信用边界;四是强化应用信用赋能数字化改革;五是进一步优化企业营商环境;六是保护信用主体合法权益。
安荣委员:针对我市建设“数学家之乡”建议:一是举办“数学文化周”活动,全方位开展“数学家之乡”建设;二是支持申报温州“应用数学研究中心”,提升数学学科建设;三是举办“全国青年数学家论坛”,扩大影响力。
郑向勇委员:推进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实现温州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建议:一是采取多元分质供水;二是分类排水分别处理;三是分散式就地处理及回用;四是政策层面相应支持。
缪心毫委员:建议抢抓“双碳”市场机遇,加快打造全国新能源产能中心和应用示范城市。一要发挥本土传统产业优势,完善新能源产业体系;二要完善新能源人才政策,加强要素供给保障;三要拓宽新能源消纳渠道,激发新能源消费市场。
余向前委员: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在温州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设立人力资源研究院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研究院具有市场化(产学研协同一体),专业化(本土高校专业知识的有效吸收)和人才资源上下游一体(本土大学生留温与高端人才来温)的功效。
林俐委员:关于加快青年友好城市建设方面,建议:一是尽快优化人才政策,给现有政策打补丁,提升政策的竞争力;二是大力推进产业平台建设,做大做强我市“5+5”产业,提升产业引才的向心力。
邵和助委员:建议温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高校的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工作,一是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力度;二是加强高校学科建设;三是提高高校教师薪酬待遇。
陈瑞赞委员:针对打造“南戏故里”文化金名片这一目标,建议:一是坚持南戏作为“百戏之祖”的定位,突出南戏对中国戏曲发展的历史贡献和现实影响;二是进一步整合戏曲资源,以“南戏故里”作为统一标识进行资源整合,打造集宣传展示、旅游研学、文化传承为一体的基地;三是进一步加强大众传播,积极探索、复原南戏表演艺术,增强“南戏”品牌的影响力、辐射力。
祝海燕委员:永嘉昆曲历史悠久,但现状有诸多问题。建议:升格永嘉昆剧团的规格建制,改县办为市办、建立独立团部,并驻地温州市区、加大经费的投入,保障剧团的可持续发展。
刘桂委员:针对创办温州大学平阳校区促进温州南部副中心发展,建议:一是坚持财政和民资共建,合力快速推进平阳校区建设;二是坚持合作和引进并重,探索多元合作办学新模式;三是坚持学科与科研融合,着力支撑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
朱敏圆委员:建议抓住亚运机遇,提升城市品质。一是推动水上休闲运动可持续发展;二是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体育发展;三是高质量发展户外运动产业;四是结合温州社会力量办体育,打造体育改革的“温州模式”;五是打造“体育让温州更美好”的城市品牌。
陈勇委员:为开展新一轮侨情调研,建议:一是建立侨情调研制度规范;二是建立学术理论规范;三是建立与高校的长效合作机制。
吴之欧委员:要进一步鼓励专业社工组织参与困境儿童关爱工作。建议:一是提供法律支撑,通过地方法律政策明确社会组织参与的范围、途径、内容;二是提供制度保障,强化儿童友好社区的职责要求;三是培育专业社工组织,加强地方和高校合作,强化行业协会力量。
郑婷委员:建议进一步优化普惠托育服务:一是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普惠托育服务。二是统一规范托育市场用人标准。三是尽快出台托育机构质量评估体系。
党委统战部部长吴静:为切实推动温州大学在人才引育、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文化振兴等方面领跑助力、担当作为,建议市委市政府进一步优化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不断推出引人留人组合拳,吸引更多海内外优秀人才来温干事创业;进一步简化人才引进审批程序和入编手续,支持人才家属随调,实施高层次人才备案制,推动各类人才尽快落地。
华侨学院院长包含丽:就内外联动涵养海外新生代,打响华文教育温州品牌提出建议。一要重塑制度,完善全市华文教育统筹机制,探索侨务工作新模式;二要盘活资源,加强涉侨部门、教育主管部门与温州大学联动,促进海外新生代资源涵养;三要深耕品牌,推进温州华侨华人研究工程,加强侨特色智库建设,筹建华侨博物馆,助力温州大学侨特色“省部共建”高校建设。
意大利分校校长吴敏:温州大学意大利分校,是国内高校境外办学和“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创新尝试,也是教育部“高校走出去”重点案例,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成绩和社会效益。建议市委市政府给予高度重视和政策扶持,支持温州大学与更多的国家开展“引才”“引智”合作,积极推广“一带一路”——中国品牌世界行走进欧洲活动,搭建更加丰富的海外交流桥梁,助力温州高质量发展。
人文学院教师方韶毅:《温州大典》研究编纂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文献整理是冷板凳的事业,建议要通过《温州大典》编研,整合市内外文化力量,增强世界温州人的文化认同、精神共鸣,同时做好活化传播工作,讲好典籍里的温州故事,真正让一部典籍介绍一座城。
法学院教师许晋铭:建议一是推动温州人才政策全面落地,落实台籍人才的“同等待遇”,从而吸引优秀台青来温发展;二是建立常态化跨部门协调会议,持续追踪督办“同等待遇”落实情况;三是完善优化涉台协会如“筑梦温州”台湾青年联谊会等组织的绩效考核奖励制度,为协会发展提供更多支撑和鼓励。
来源:统战部
资料:温州发布、温州都市报、温州统战
责任编辑:朱思羽
审稿:金雨涵
终审:付志义
一起聆听温大好声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