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省级指数,浙江发布!
《今日浙江》杂志刊登文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浙版标准”》,一起来看
浙江气候宜人、山海相连,多样的生态系统孕育了多样的物种。2019年以来,浙江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由29个重点区域扩展至80余个区域,累计记录物种1.2万余种,发现新物种15种。厚实的生物多样性“家底”,是生态涵养的回报,更是绿色发展的馈赠。
为推动全省各地创新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工作,近日,浙江省生物多样性友好指数(试行)正式发布,这也是全国首个省级生物多样性友好指数。省生态环境厅负责人表示,建立指数旨在客观评价全省各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状况,及时反馈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进展,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生物多样性保护不仅关注动植物,还囊括了所有物种、遗传资源以及它们所在的整体生态系统。
“只有了解区域本底,才能进行监测和保护。”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湿地与野生动植物资源监测处处长陈锋说。近年来,浙江完成了全省第二次野生动物调查和野生植物调查,还在全国率先开展县域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调查。
为了保护好这些地球精灵,浙江持续推进珍稀濒危物种抢救保护行动,加快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物种、生态系统和遗传资源保护已取得明显成效。2022年,《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发布,明确了浙江省近远期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和主要任务,并提出“建立生物多样性评估体系”,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统筹,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及时反馈和科学评估。同年9月,省生态环境厅启动指数研究工作。
“我们从生物多样性的层次、目标、主体、层级等不同角度,系统梳理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工作任务,并参考新加坡城市生物多样性指数(CBI)、生态质量指数(EQI)等指标体系,结合《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中期评估研究成果,建立了友好指数概念框架。”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技术团队负责人说。
框架有了,如何进行设计?据悉,指数设计非常注重工作实际成效,尽量排除不同地区生态状况本底带来的影响,确保指标核算标准统一、评价客观公正。另外,为确保指标设置的导向性,指标设置将近年全省各部门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重点工作纳入其中,并通过逐级评价,使结果与结论能在省、市、县不同层级得到印证,也能在同一层级实现横向比较。
“推动评价得分实现区域横向间和时间纵向间的科学比较,有利于充分调动各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积极性。”省生态环境厅生态处工作人员说。
所谓指数,是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客观评判地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建设、保护成效、生物安全、可持续利用和公众参与等方面工作开展情况和取得成效的综合指标体系,反映地区生物多样性友好程度。
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会议期间,湖州、嘉兴入选首届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名单,在全国六个城市中占两席。当时的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以新加坡城市生物多样性指数为主要技术标准进行评选,这也是首次有中国城市入选该平台,足以体现生物多样性指数的重要性。
“操作中,我们既围绕《生物多样性公约》和《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确立的目标,统筹考虑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也兼顾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体,涵盖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工作层级,体现浙江特色。”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技术团队相关负责人说。
因此,全新发布的浙江省生物多样性友好指数(试行)主要包括5个目标层,分别为管理、保护、安全、利用和公众友好。目标层下设准则层和指标层,目前共有26个指标,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机制、人才保障、自然保护地建设、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执法监管等。
生态浮岛 汪建林/摄
“我们对各指标明确了分值设置和赋分方法,根据各设区市具体工作情况,对26项指标进行逐一赋分。”省生态环境厅生态处工作人员说,以生物多样性监测指标为例,该指标满分为5分,依据方案完成全域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建设获得满分、依据方案完成重点地区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建设得3分、开展地方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建设得2分、制定地方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得1分、未开展相关工作则是0分。由此,通过各指标得分加和得到当年度生物多样性友好指数分值,指数总分为100分。
日前,省生态环境厅对11个设区市开展了2022年度生物多样性友好指数试算,结果显示,丽水、宁波、湖州分列前三名,其中丽水得分最高,为77分。
最高分是怎么做到的?近年来,丽水高位推动系统谋划生物多样性治理,制定并发布《丽水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总体规划(2020—2035年)》,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全方位多领域开展相关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丽水将全市75.7%的国土面积规划为生态优先保护空间,全面落实“一体保护”,建立健全以百山祖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并通过推进瓯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打造华东生物种质资源基地,保存和发展特色生物遗传资源。同时,创新构建基于物联网和AI识别的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体系,搭建融合保护监管、持续利用和公众参与三大场景的生物多样性数字监管系统,实现生态业务数智化、生态治理平台化、生态资源共享化。
目前,由于地方层级生物多样性主流化进程仍处于起步阶段,指数暂不作考核依据,而是以鼓励性、引导性为主,指导地方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工作。
“指数已经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结果出炉后,各市纷纷向我们打听请教。”省生态环境厅生态处负责人表示,后续将综合考虑国家工作进展和我省试点情况,适时推动指数结果晾晒。
思想之光照耀美丽浙江·金华篇 | 八婺大地绘就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来源 | 今日浙江作者 | 钱慧慧 刘瑜 汤博
编辑 | 王雯 杨婷玉 审核 | 杨贡江 签发 | 陈利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