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思想之光照耀美丽浙江·嘉兴篇 | 逐绿而行,磨出一块“生态招牌”

浙江生态环境 2024-04-01

思想之光照耀美丽浙江



编者按:今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展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浙江的生动实践,系统呈现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以“浙江之窗”深入彰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伟力、实践伟力,特开设“思想之光照耀美丽浙江”专栏,聚焦“八八战略”20年来,全省各地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显著成效,推进美丽浙江建设的典型经验。今日编发第二十六期《逐绿而行,磨出一块“生态招牌”》。




逐绿而行
磨出一块“生态招牌”


什么最能体现一座城市的颜值?是清水流淌的溪河,是葳蕤葱绿的草木,还是纤云不染的蓝天。如果你用心观察,会发现这一切“高颜值”的城市样貌,在嘉兴都能寻到踪迹。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那些深邃的思想,总是历经时间洗礼和实践检验而愈显光辉。


二十年来,嘉兴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以前所未有的大决心、下大力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实践样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看到了一种经济新常态: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带来金山银山。



造绿为民: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污染防治攻坚战


翻开嘉兴地图,这座城市东临大海,南倚钱塘江,北依太湖,西接天目之水,大运河纵贯境内,让这个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心地带的城市坐拥深厚生态家底,也让众多珍稀生物不期而遇,一次次上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


曾几何时,水乡嘉兴也遇到过“无水可喝”的窘境。由于受上游和自身局限双重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曾是嘉兴名片的一汪秀水,成了全市人民不堪言说的痛。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嘉兴全市深入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和水系重构并重的治水新模式,努力实现水环境质量由类别改善向生态健康的蝶变跃升。如今,嘉兴国控、省控、市控地表水断面Ⅲ类及以上水体比例从2012年以前的0上升到2022年的100%,“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不再仅仅是一句挂在嘴边的话。


眼下,嘉兴“治水”开始变“智水”。比如南湖区建立的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对地表实现24小时在线远程动态监测,及时预警潜在环境风险,实时掌握水体水质状况,有效达成对全区域水环境质量的“智控”。


治水之余,嘉兴持续稳扎稳打固基础,高标准打好蓝天、净土、清废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全局性、持续性好转。


1997年,海宁黄湾实施治江围垦工程,在矿山上采石用于围垦抛坝施工。随着治江围垦抛坝工程的结束,原有山体形状被完全破坏,留下了10多万平方米的废弃矿山边坡和宕基,还有灰蒙蒙的天和尘土飞扬的山。


黄湾痛下决心,启动实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程,一举关停了33处矿区。通过边坡治理、宕区复垦、矿山复绿等工程,平整恢复了1292亩废矿用地,改造了1317亩矿区水库,矿山生态治理成效显著。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黄湾镇花费5年时间,投资1680万元,建成鼠尾山休闲公园,让“矿山变景区”。如今,大尖山景区一年四季花团锦簇,瓜果飘香,上天可乘滑翔伞,下水可驾皮划艇,支起天幕围炉煮茶……当地人民群众开始享受“生态红利”。


多年来,嘉兴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用行动描摹出了一幅“秀水泱泱、韵味江南”的美丽新图景——


市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达到2013年执行新标准以来的最好水平;2022年全市地表水国控、省控、市控断面Ⅲ类及以上水体比例均达到100%,实现历史性跨越;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实现“满堂红”,连续三年获得美丽浙江考核优秀,荣获“大禹鼎银鼎”和全省首批“无废城市”……


嘉兴市七一广场



守绿同行:全民行动一起参与环境保护


在嘉兴,有一群“守护海岸线”的公益志愿服务队伍,他们每周都会沿着位于海盐县海塘文化公园的海岸边,开展一场名为“清洁海滩 守护美丽海岸线”的公益活动,他们用实际行动,扮靓着海盐53.48公里长的海岸线。


在嘉兴,有一支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民间力量,他们对鸟类保护的关注,为本地发现鸟类物种的丰富性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也为环境保护引导和科普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嘉兴更是获得联合国COP15第二阶段会议“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称号并入选全球“自然城市平台”,闪亮登上国际舞台。


在嘉兴,有一堂关于环境保护的知识宣讲,由平湖市携手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乍浦实验学校举办的“青•自然”课堂活动,不仅有专业知识宣讲,还会在现场开展无人机现场撒播“海三棱藨草”,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体验海洋文化,了解湿地生态系统多样性。


环境保护,非一人一时之功,需要凝结起全社会之力。


十多年来,嘉兴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提升生态满意度为抓手,积极动员市民参与环境监督。在今年6月举行的六五环境日活动上,嘉兴成立“绿动嘉禾”联盟,凝结全社会之力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美丽嘉兴夯实稳固社会基础。


50岁的王万玲是“绿动嘉禾”联盟成员之一,同时也是一名“民间河长”和“民间闻臭师”,两年前,她认领了农翔社区辖区河段,每天早晚都会去河边“逛”。无论刮风下雨,她都会带领志愿者团队穿梭在社区的各角落,拾捡垃圾、普及环保知识,用实际行动带动身边人共同参与到美丽嘉兴的建设中。


早在2007年,嘉兴就探索建立了环保公众参与的“嘉兴模式”, 先后设立“嘉兴市民生态探访”活动、“市民环保论坛”、“禾小禹”生态文明实践等生态环境宣教品牌,全市参与生态环境活动人数超3.2万人。在此基础上,积极发动2600多名“民间河长”“民间闻臭师”常态化发现和解决问题近六千个。


民间力量助力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最终的落脚点还是民生福祉。


如今,走在嘉兴的街头巷尾,呈现在眼前的有花红柳绿、绿水环绕的人居环境,有随处可以亲近大自然的休闲绿地,还有井然有序、整洁清新的城市大道。


生活于此,可谓惬意自在,与“绿意”撞了个满怀。


生态嘉兴



点绿成金: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实现绿色共富


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经营主体来激发澎湃动力,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给区域环境带来压力。


如何在服务企业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之间寻求平衡,嘉兴真的是“绞尽脑汁”。


2007年11月10日,嘉兴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开启以经济手段治理污染的“嘉兴模式”。


创新让改变看得见。排污权交易制度及环境资源要素配置体系的建立健全,有效促进了环境资源流向低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行业,嘉兴企业工艺装备和污染治理水平也普遍提高。


资源环境终究有限,如何合理配置有效赋能经济发展,嘉兴继续“出招”。


今年6月,嘉兴市桐乡时代锂电和湖州市长兴南方水泥有限公司签订排污权交易合同,标志着浙江省首笔跨地市排污权交易在嘉兴成功“落地”。


跨设区市排污权交易,不仅为全省排污权交易从县域、市域这个小循环迈向省域大循环打开了新局面,也为真正实现全省排污权交易统一大市场作出了新典范。


点绿成金,“低碳之路”势在必行。嘉兴坚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新路径,从而实现生态资源向资产、资本的高水平转化。


比如全市首个EOD项目“嘉兴南北湖未来城EOD项目”成功入选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国家项目库,围绕“山-湖-海”生态环境保护主题,通过对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内化生态环境治理带来的经济价值,为产业发展筑牢良好的生态基础。


再如全国首创“煤样一链管”平台,企业利用平台记录入煤量数据,并通过二维码实现碳排放数据追踪。全流程数字化记录和影像监视,达成煤样数据“在线监管”,提高效率的同时真正把碳“锁”起来。桐乡一家企业在“煤样一链管”的“助攻”下,年度碳排放量与国家给予的碳配额相比略有盈余,拿到市场交易后获得600万元的收益。


胥山村


这样的“点绿”之举,在嘉兴还有很多……


今年,嘉兴再次吹响集结号,动员全市上下高处再攀高,全力争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全国水生态修复试点两个“国字号”的金字招牌。


18年久久为功,为嘉兴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全国水生态修复试点城市打下了扎实基础。重整行装再出发,这一路,嘉兴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标准不降,将继续擦亮秀水泱泱的“生态招牌”。


End


热点推荐:




使用COD去除剂干扰污染源自动监控?戳穿“假治污”的“真把戏”


思想之光照耀美丽浙江·温州篇 | 大江大河这20年,岂止青绿


气候应对与经济转型如何实现双赢?快看“浙里”



来源 | 嘉兴市生态环境局

编辑 | 王雯 杨婷玉 审核 | 杨贡江 朱智翔 签发 | 陈利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