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同事”上岗,事半功倍
在浙江杭州西溪湿地水质自动监测站,新“上岗”的运维“工程师”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工作。这是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牵头建设,并率先在水站运维领域试点应用的智能运维机器人,在全国尚属首例。
浙江电视台新闻频道报道
智能运维机器人采用轨道悬挂、云台升降、多传感器检测等方式,运用多自由度控制、AI图像识别等技术,可替代人工开展全天候的监控、巡视等多种运维与巡检工作,结合人工智能数据分析技术进行预警,保障设备安全可靠运行。在人工运维操作时,机器人可监督协助规范操作;当设备出现异常时,机器人可联动设备远程排查异常原因。
以前,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运维工作,全部采用人工现场巡查、质控和维护的方式开展。运维人员每周至少去一次站点,每年达50余次,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运维通行时间长、现场工作量大、运维效率低。特别是部分站点位于偏远地区、海岸码头等地,交通出入不便,须花费一天甚至两天时间巡查一个站点;二是运维人员责任心、技术水平良莠不齐,运维质量和规范性难以保证,存在少做、漏做、甚至弄虚作假等不规范情况。
更高效,提升运维效率
智能运维机器人可有效解决人工运维频次多、成本高、监管难等问题。每次运维,机器人收到工作人员发出的作业工单后,可自主移动进入作业轨道,对周边环境、仪器设备进行快速扫描,同时,机器人搭载的360度高精度相机可对屏幕、阀门、试剂量等关键部件进行图像采集,通过后台图像增强引擎和智能分析系统,实现关键区域的智能识别及故障检测。与传统运维工作相比,水站日常运维频次可从全年50余次降至10余次,工作效率提升70%。
更精准,提升运维可靠度
智能运维机器人灵活的多自由度结构可任意伸展到需要检测位置,进行不同角度的拍摄,更智能、更精准判断仪器运行状态。此外,机器人还可通过高精度三维重建、AI技术等进行三维识别,对仪器设备是否漏液、人员是否入侵等进行精确检测。据计算,智能运维机器人能够完成超过20项以上的运维任务。人工运维辅以智能运维机器人,进一步确保水站运行可靠性,全面防范人为干扰,确保监测数据“真、准、全”。
更智慧,助力优化监管
智能运维机器人不仅能高质高效完成运维作业,还能通过运维“驾驶舱”,实现水站运行情况的实时监管。运维过程中,智能运维机器人可实时发布故障图像及相关数据,进行故障判断;运维结束后可自动生成检测报告,供查询、统计、对比及远程管理等,便于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评估水站运维状态等,提高运维数字化水平。
智能运维机器人的应用,可打破传统人工运维与巡检模式下时间和空间限制,实现以仪器设备状态自动感知、智能辅助决策、远程生产指挥、精细过程管控为代表的实时化、跨空间运维与巡检模式体系,并对现场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多角度、多维度分析,优化运维与巡检策略,推动管理模式由“传统人工生产”向“数据智能驱动”的转变,显著提升水站管理效率,全面防范人为干扰监测数据,为水质自动监测站提供了一种新型、高效、智能化运维与监管手段。下一步,将进一步升级运维机器人,研发移动式运维机器人,探索水站全智能运维模式。
思想之光照耀美丽浙江·绍兴篇 | 书写生态文明新篇章 擦亮“稽山鉴水”金名片
来源 | 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编辑 | 邵甜 杨婷玉 审核 | 杨贡江 签发 | 陈利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