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深圳上演“双城记”:归纳起来四个字,格局不同!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面对大陆的快速崛起,与香港的优越感一起失落的,是香港人躺着赚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一)
我有一个朋友,女朋友是香港人,早在2015年的时候,俩人就在深圳一家科技公司工作了,他说他们想得很明白,在香港,两个人奋斗半辈子,也未必能够买得起40平米的小房子。而在深圳,再辛苦,压力再大,也是有机会买“千尺豪宅”的。
毕竟,深圳有华为,有腾讯,有比亚迪啊,再不济还有华强北,能挣钱的工作就太多啦。不像在香港,进不了投行,做不了律师,当不了牙医,进不了警队,就等于没有正经工作了,只能去做个茶餐厅的服务员。与其在香港蜗居,不如来大陆建设社会主义。
好多年前,据说香港一个货车司机来到深圳,靠着几块的电子表,几双塑料凉鞋,就能带走大陆的姑娘。
物质文明的诱惑是挡不住的,李碧华的电影《潘金莲之前世今生》,就讲过类似的故事,那时候对大陆人来说,香港就是纸醉金迷的天堂啊,那时候,大陆的妙龄少女,嫁给香港的阿伯,都被认为是高攀。过去之后,哪怕是洗碗刷盘子做保姆,也能享受资本主义的快乐。当年,那些到香港讨生活的姑娘,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北姑”。
但是,自大陆经济迅速发展,深圳GDP开始追平香港,事情就开始起变化。据报道,2010年以后,“港女北嫁”的比例开始迅猛增长,5年增6成多,差不多每10对新人中就有一对港女嫁入内地。
2017年的一篇报道称,香港与内地跨境婚姻增加迅速,而且有着双方教育程度显著提高,夫妻年龄差距减小等特征。
所以,港澳粤大湾区,并不是只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只是经济的融合,还是“人”的融合。
精彩推荐:164国集体表态,中俄意见一致,特朗普这次真的玩脱了!
(二)
前几天,和几个朋友聊起了中国的城市,说到了深圳,除了感慨房价之外,大多人都一致认为,深圳其实是一个“公平”的城市,起码机会是公平的。
在深圳,只要你愿意去努力,愿意去做,它总会给你机会,如果你从小刻苦学习,考上211、985,毕业后去腾讯、华为、大疆工作,哪怕暂时买不起房,你终究能在几年内攒下一笔可观的收入,那时候你可进可退,买不起深圳的房子,总能买得起东莞的房子。
如果你学习不够好,但够聪明、够努力,毕业后可以去富士康,可以去华强北,可以去各种奇奇怪怪的电子厂、服装厂、外贸公司,当技术员,当工人,当销售,总能赚到一笔钱,回到老家去安身立命。
在深圳,CBD中的创业者和白领们川流不息,城中村里的劳动者忙忙碌碌,深圳永远不缺机会,压力虽大,动力也够大,苦一点,累一点,大家都能接受,因为人民币不会说谎,工作永远都有,未来终有希望。
2018年,深圳GDP首次超过了香港!这里有世界500强的腾讯,有世界100强的华为,有占全世界70%无人机市场的大疆,有中兴,有比亚迪。这里还有任正非、马化腾、王传福、李东生。
现在的深圳有多厉害,自己讲的不算,得靠“敌人”来吹,前一段时间,深圳最大的敌人,就是美利坚合众国了。毕竟世界第一超级大国,使出了政治手段,去对付深圳的一家民营企业。
有人开玩笑说,所谓“中美贸易战”,就是白宫和深圳粤海街道办之间的“战争”。
人们排了一下香港的前十位富豪,发现他们全部是地产商。
而在深圳,最杰出的几位企业家,都是搞制造业、通信、科技、互联网的。
据传,林郑月娥上任之后,曾经找到马老板,问他:“能不能帮忙在香港搞一搞科技互联网产业,帮助年轻人就业?”
马老板回答说:“你们的年轻人缺乏做这些的基础啊”。
精彩推荐:人的运气好坏,都有因果
(三)
搞科技,搞互联网,搞制造业,哪怕是搞代工厂,也需要基础啊,这个基础,包括生产线,包括技术工人,包括程序员,包括成熟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
美国都开始失去这个基础了,从奥巴马到特朗普,都曾不断追问过苹果库克:能不能把苹果生产线迁回美国?库克无奈地说,没办法,在中国,工厂里开一次会,你就能见到大量成熟的技术工人和工程师,美国真没有这些人了。
2018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109.54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为6564.83亿元和6131.20亿元,分别增长12.0%和13.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提升至72.1%和67.3%。增速较快的行业有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4.0%;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0.0%;汽车制造业增长12.4%;医药制造业增长25.0%。深圳简直就是一个“工业中国”的缩影。
这样庞大的工业体系,是需要配套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支撑的,深圳需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劳动力,来提供新鲜血液。
香港的高等教育水平,是比深圳好的,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在国际上排名更高。但问题是,香港的大学毕业生,几乎都是文科生了。优秀的年轻人,不是做金融,就是做律师,乃至于做医生。香港高校的学术、科研,也渐渐变得“功利”,所有学科的毕业生,都想着毕业后进四大。而所谓“自由”的风气,变成了各种社团内充斥着无聊的政治游戏
有人不信,会质疑——你说香港教育不行,那为什么前几年香港大学的国际排名,比清华、北大还高呢?那是因为指标问题,Times高等教育排名,按照几项指标来综合打分,分为:教学环境、研究、收入、名气、论文被引用次数、研究影响力、工业收入、创造力、国际化水平。其中“国际化水平”占7.5%,当年香港大学这项指标,几乎是清华北大的两倍。而现在,香港大学的排名,早就被清北超越了,2019年times高等教育排名,清华排第22位,北大排第25位,香港大学排到了第36位。
而香港的高等教育,则是真正的精英教育,700多万人,只有17%的人能够上大学,绝大部分年轻人,都是高中毕业或者是高中都没有毕业。前不久在香港机场攻击环球时报记者而被捕的那个香港青年,只是小学毕业,在餐厅做钟点工。
深圳作为新晋的“世界一线大城市”,其实在高等教育上,是比较落后的,经过多年的高强度投入,目前,深圳已拥有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南方科技大学及深圳大学等在内的13所高校。根据深圳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深圳现有普通高等学校13所,在校学生10.38万人。这对于深圳的经济体量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这一回,深圳要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长期以来,深圳拥有巨大的产业链,需要更多的科研人才,但这些人才,其实是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华为、腾讯、比亚迪、大疆.....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来自于中国所有一流高校的毕业生。中国长达40年来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培养出了极为庞大的高素质工业人口、理工科精英。
而香港的人才,只来自于香港一地而已,“国际化”做得再好,学法律、牙医、金融的贵族子弟,也没办法建设香港的工业和互联网。
精彩推荐:不敢相信!深圳刚刚突然宣布!!
(四)
香港曾经是有机会建立自己的科技、电子、互联网产业的。
在历史上,香港也曾有过强大的制造业,比如李嘉诚,就是做塑料花起家的,只不过,在完成原始积累之后,迅速转向了房地产。
有一部香港电视剧,叫做《创世纪》,创世纪,讲的是香港人白手起家的创业,男主角叶荣添从一个做虫虫游戏机的数码男起家,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后,终于找到了自己擅长的方向——房地产和炒股,从此成为商业巨子。如果叶荣添不改行,继续做他的电子游戏机,他的事业或许会成为香港的华为、香港的索尼、香港的任天堂呢。当年中国的国产手机,不也是从华强北的山寨机开始做起的吗?当年日本的电子科技,不也是从山寨产品开始做起的吗?
早在20多年前,董先生就想在香港建设一个“数码港”,那时候深圳还没有腾讯,华为还在拉网线,中国的互联网时代,还没有看到雏形。如果董先生的计划成功,香港的产业,就可脱虚向实,建立自己的互联网和电子工业,就算做不了华为腾讯,打造电子代工产业,也能带动经济增长、拉动就业,甚至可以改变整座城市的科技、文化、商业气质。
但最终,“数码港”落到了李家手中,最终还是成为了一个房地产项目,在那个时候,李嘉诚的儿子李泽钜,曾经投资了腾讯,持有了一部分股份,但在短短一年后,他就毫不犹豫放弃了。
《创世纪》这部电视剧,就是香港产业转型的一个缩影,其实,这不是“叶荣添”们找到了方向,而是香港这块地方,天生适合搞房地产和金融这两样事业。
人多,地少,贫富差距巨大,长期的殖民地统治,住宅的稀缺性,放大了所有人的焦虑。香港楼市的几十年“教育”,使得香港相信“首付20%贷款30年,买一套40平米的房子”是合理的,一家人住20平米的房子,也是合理的,房价房租贵到天上去,也是合理的。
谁让香港的地金贵呢?谁让香港的地少呢?其实香港的土地一点都不少,为了“环保”和“自然”,这些地都成了富人的别墅区、森林公园、高尔夫球场。
香港精英教育不接地气,不关心底层民生,又有李嘉诚等人作为榜样,年轻人天生向往着通过投机来一夜暴富,而不是去发展更多的产业。金融和房地产,就是最好的投机渠道。
躺着数钱太舒服了,躺久了,就不愿意站起来干活了。
精彩推荐:14年后再看李敖对香港的忠告,佩服!
(五)
曾经,河对岸是东方之珠,是亚洲的骄傲。
我们80后一代人,其实受香港文化影响很大。
那时候,电视机里放的片子,都是《黄飞鸿》、《霍元甲》之类,人们唱的是——《男儿当自强》、《万里长城永不倒》。我们熟悉的明星,也是周润发、成龙等人。
电影、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要么慷慨激烈,要么意气风发,要么出身底层,却自强不息,昂首向上,让人觉得,那时候的香港文化,充满了勃勃的生机和民族主义情结。
香港曾经的繁荣,在于它是一个离岸金融中心+避税天堂。1949年解放后,大量的资本、人才、物资涌入香港;五六十年代,因为西方在经济上封锁大陆,香港成为了大陆对外交流的唯一窗口......在改革开发之前,香港是大陆对西方世界的沟通渠道、物流港口、金融中心,这是历史的进程,在这个历史的进程中,香港享受到了“西方技术转移”、“大陆对外贸易”的双重红利,所以迎来了几十年的飞速发展。
但等到改革开放、中国加入WTO之后,香港的这些红利迅速消失了,大陆拥有更多的高素质、低成本劳动力,更好的工业生产环境,更广阔的建设土地,并且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基础建设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发展,大陆的建设能力、运输能力、工业生产能力,在短时间内,就超过了低效的“资本主义模式”。大陆可以大规模地建港口、建铁路公路、建生产线、建输电线、建通信基站,为经济发展铺路搭桥,这些都是香港做不到的地方。
其实,深圳的崛起,靠的绝不是一个深圳,而是背后整个国家的力量,是制度优势的体现,正因为“全国一盘棋”,所以华为、腾讯、大疆,才能吸引全中国最优秀的人才来投奔,深圳的工厂、市场,才能吸引全中国勤劳、努力、追求美好生活的人们来奋斗。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意见》提出了将深圳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的战略定位。支持深圳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意见》中还提到——支持深圳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优势,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支持深圳建设5G、人工智能、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实验室等重大创新载体......支持在深圳开展数字货币研究与移动支付等创新应用。促进与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和金融(基金)产品互认。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上先行先试,探索创新跨境金融监管。
简单说,当年香港能做的事情,大陆有太多城市可以做,而现在深圳做的事情,香港真的做不了。当然,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新时代,香港可以有新的机会和希望。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22年弹指一挥间,粤语歌依旧悠扬动听,但所有的往事都已经成了历史,伟大的商业文明,从来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自由”的神话早已在它的故土美利坚破灭,山巅之城不可能脱离土地,成为一座“空中楼阁”——他们尚且喊着“制造业回归”!。
香港和深圳的精彩传奇,其实都离不开中国作为腹地和后盾,大一统的国家,14亿人的热爱和创造力,才能创造一个个城市传奇。
精彩推荐:美上将访问越南挑唆出手,大国派20艘军舰赶来警告,白宫无计可施
(六)
中国互联网和科技领域有多个巨头都曾经和香港擦肩,腾讯,阿里,华为,中兴。。。腾讯和华为尤为可惜(或许幸运)。
李泽楷99年入股腾讯220万美元,占股20%,5年左右全数抛售,作价1260美元,当时电信盈科现金有10亿美元之多。。。
华为、中兴也有类似经历,在产品盈利以后,公司更倾向将利润投入研发下一代产品,而港资更倾向撤资或者分钱,最终分道扬镳。。。
李家可谓是香港最敢于尝试新技术的资本,但也仅仅止步于此。
陆港科技合作的典型成功案例几乎一个都没有,而隔壁的深圳在科技领域却如火如荼。。。
港资似乎从骨子里认为,华人公司顶多只能做些加工业务,赚点辛苦钱,技术上无法与欧美竞争,甚至连跟随都不可能。。。
现在内地的尖端创业者做的都是机器人、生物医药、基因测序、航空航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跟硅谷和以色列的思考是同一层次的。而香港年轻创业者搞的尽是改进快餐饭盒,有品位的餐饮连锁。。。
归纳起来4个字,格局不同。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申鹏
你怎么看?
精彩回顾:
(放到你圈子里,朋友们会感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