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中华美育精神 深化同济大学美育教学成效丨“大学美育”课组举行师生教学交流会
大学美育
1月9日,结合“大学美育”课程近两年来的实施情况,为进一步提升课程质量,“大学美育”课组在艺术与传媒学院503会议室举办了“大学美育”课程师生教学交流会并向与会同学赠予《大学美育》教材。本次座谈会由艺术与传媒学院长聘教授、传播系主任王鑫主持。同济大学本科生院通识教育主管方小楠老师、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大学美育”课程总负责人、《大学美育》教材著主编李麟学教授、艺术与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周彬老师,以及授课教师刘世宁教授、杨晓林教授,课组张弛副教授、李蕊副教授、艺术与传媒学院教务办公室副主任李英春老师、办公室张诗雨老师等出席会议。到场参会的还有同济大学各专业、年级的学生代表。
李麟学院长首先对同济大学“大学美育”课程建设的背景、意义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介绍。同济大学“大学美育”线上课程,充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育的重要论述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在审美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全人培育”宗旨。
李麟学也院长介绍了“大学美育”课程的结构和内容。课程分为“人文艺术美学、艺术鉴赏提升、工程科技美学、美学全人培育”四个板块,体现同济特质,具有较强的学科交叉性和融合性。尤其是各学科老师讲授的“工程科技之美”,将各专业领域的美学形式进行了生动呈现,在国内大学美育教学中具有独特性。“院士访谈”板块,从科学、工程、医学等大家的人生成长与专业突破中展现美育的重要价值。课程内容丰富,紧密结合课程思政,尤其突出“中华美育精神”的引领作用,充分挖掘传统文化、艺术、科技与生活中蕴含的“中国之美”,对于引领学生文化自信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具有重要意义。
李麟学院长还介绍了课程授课教师团队。授课教师中有多年从事美学理论教学的学者、艺术家、科学家,充分展现了美之于生命的丰富性、立体性和生动性。课程兼顾理论性与实践性,尤其把个体的美学体验和艺术鉴赏融入对审美实践和创造的讲述中,深入浅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为了更好的配合课程建设、促进教学效果更好地实现,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由李麟学教授、王鑫教授担任主编的《大学美育》教材顺利出版,这也为后续“大学美育”课程更好地实施,提供坚实支撑。
随后,来自不同专业、年级的学生根据自身对大学美育课程的体验,对课程内容、授课形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同学们一致表示这门课程内容质量很高,拓展了自己对美的理解,比如马晓辉老师对二胡艺术的讲授、刘世宁老师对舞蹈欣赏的讲解和演示以及秦川老师讲授的音乐鉴赏以及现场弹奏等,让同学们逐步了解如何进行艺术欣赏,听课的时候能够沉浸其中。同学们尤其对院士访谈印象深刻,听院士们讲述自己的生命历程中与人文艺术、审美有关的故事,体会到美育意义重大。同学们也对线上课程师生见面较少,现场感受教师授课魅力的不足表达了遗憾,并对增进师生互动和交流提出建议和建议,也对如何吸引同学们高质量的进行视频课程学习献计献策。周彬副书记、王鑫教授、张弛副教授、李蕊副教授对同学们分享的意见和建议表达感谢并做出回应,也对同学们的困惑做出解答。方小楠老师代表本科生院对大学美育通识教育课程的运行和管理情况充分肯定,并对如何更好地解决同学们的问题提出建议。李麟学院长在总结时对如何增进线上课程师生交流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包括每学期同步举办“美育大讲堂”的构想,并介绍了首届“中华美育大赛”的启动情况,期待师生互动共建,以期拓展课程的持续性影响。
最后,方小楠老师、李麟学院长、周彬副书记、王鑫教授对与会同学赠送了《大学美育》教材,并鼓励大家在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把美育作为自己一生的课程。
编辑丨穆思羽
责编丨程倪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