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从来不吃炒豆儿的秘密
炒豆儿并不是炒黄豆绿豆豌豆及任何一种炒豆子,炒豆儿在河南话里指的是:爆玉米花儿。做爆玉米花儿,叫崩炒豆儿。
自家崩炒豆儿,需要一口大铁锅,将铁锅洗净了,置于灶上,盛上干净的沙子,下面生火。沙子热了,便把黄灿灿的玉米粒儿倒进去,用铲子来回搅,不大会儿功夫,那玉米粒儿便在热力的作用下,噼啪作响,绽放成雪白的花朵。也有些没有绽放的,叫铁豆儿。
有走街串巷,专门替人崩炒豆的。主要家什是一个密封的罐式容器,把玉米粒儿装进去,在火上摇啊摇啊,等温度和压力都适合了,便将罐口对准一个大布袋,打开,一声巨响,诱人的香味便在暗夜里弥漫开来。这种炒豆儿,比自己家在铁锅里爆出来的要大而白,口感更好,更诱人。在崩炒豆儿时,还可以放一点糖精或白糖进去,就更让人流口水了。
小时候没有什么零食,炒豆儿便是小孩子最向往的食物了。一般来说,只要崩炒豆的到了哪个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崩上一两锅炒豆儿,让小孩子们解解馋。若是崩炒豆的一直不来,自己家便支起铁锅了。
而母亲,却从不给我们崩炒豆儿。我们去崩了炒豆回来,母亲也从来不吃,而且,还会暗自垂泪。
后来才知道,母亲不吃炒豆儿,跟我那个流落在西邦的舅舅有关。
那个妇女把小弟拉回去后,葫芦瓢摔在地上,炒豆儿撒了一地。有玉米花儿,也有铁豆。
面黄肌瘦、饥肠辘辘的母亲,看着那满地的炒豆儿,馋得要命。似乎要从嗓子眼里伸出手来,去捡那些炒豆儿。但她不敢。要饭吃的规矩,只能站在大门外哀求:“大爷大娘大婶行行好吧”,是绝不能迈进大门一步的。
最后,母亲看到有两粒炒豆撒在门槛外面,便悄悄挪了过去,捡起来,塞进嘴里。
转过脸时,见姥姥满脸泪水,有如一尊泥雕木塑。
原本香喷喷的炒豆,余味却是无比苦涩。母亲的整个肠胃都抽搐起来。尽管肚子里早就空了,却还是忍不住干呕起来。
姥姥在碾盘上呆坐着。太阳下,她的影子原本在西边,然后渐短,又到东边,渐渐拉长。
最后,太阳落山了。
有残月如钩,缓缓升起,冷冷地照着大地。
姥姥这才起身,带着母亲上路,离开西邦,离开自己的骨肉。
而母亲从此,不再吃炒豆儿。
节选自《母亲的一九四二》
@李鲆,作家,媒体人。主要著作有《畅销书浅规则》《写字楼妖物志》《干吗要上班》《爱,听十人谈》等10余种。
- END -
合作&投稿:1455798170@qq.com
下午茶品读微信号:xiawuchashuxi
近 期 热 门
直接点击即可查看
读书、观影、诗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