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女神志 | 你不一定见过她,但你一定读过她的文字!

青年传媒中心 新语师大 2022-08-08
女神志│16 期


一接地气,笃实做新闻

二有柔气,细腻生妙笔

三是爽气,炳炳笑生活

四拼锐气,热忱筑竱心



她是

团中央学校部“镜头中的三下乡”优秀通讯员

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优秀校园媒体人

中国青年网优秀通讯员


曾获

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

南充市优秀共青团干部


曾参加

四川共青团新媒体矩阵账号负责人培训班

3年4地暑期社会实践


她还是

24届时通社社长

西华师大首届青马班成员

西华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


她以

初试391分成功考入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zhào lì péng

赵 俪 芃

被这个栏目呼叫了太多次

本期,让我们一起来走近她


1


 幽默有韧劲 

 以期练就“铁肩”与“妙手” 




      12:50,我们准时到达采访地点。


赵俪芃坐在办公室里,桌边放着一本《笔杆子碎语》,她说最近正在读,感悟颇多。彼时,她刚结束上午的工作,已停止敲击键盘,但我怀疑她讲话时总有键盘声音在响——大学4年和文字打交道,她对我们抛出的问题稍作思索,给出的回答准确清晰,就像她敲在电脑上的文字一样,汩汩倾泻而出,清亮透彻、直击要害。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赵俪芃说选择考研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源于本科读新闻学时这句刻骨铭心的话。她想换个专业读读看,希望自己同时练就“铁肩”与“妙手”。



有人说,“准备考研就像是在一间黑屋子里面洗衣服,我们不知道洗干净了没有,但只能不停地洗。”对于这句话,赵俪芃很喜欢也很有感触。


她说,备考后半段觉得时间紧张,晚上就用充电宝开台灯,背书背到凌晨3-4点,嗓子哑了就默背,快睡着了就念出声来。整理专业课知识点直接熬了5个通宵。所幸,分数还不错,专业课一科138、一科134


      

      考研之前,赵俪芃曾在“大三的”QQ群里说出“考到400分请客吃饭”的豪言壮语。当她查成绩看到391分时,她冥想到凌晨,这饭到底还请不请?说着,她笑嘻嘻道:“开学后我还是很‘厚脸皮’请了这顿饭。”


     “有韧劲,还很幽默风趣,和她做朋友非常愉快。”她的好友这样形容到。


     

       如果说,练就“铁肩”的第一步是考研,那么练就“妙手”则需要长久的积淀。在练就“妙手”这条没有终点的漫漫长路上,我们不得不讲一讲赵俪芃与文字的故事。


小学五年级时,老师在班上念了赵俪芃的作文,被表扬的她开始对文字产生浓厚兴趣。从那开始,日记、随笔……她一有灵感就提笔写。之后,作文被朗读或印发全班成为常事,初中用文字抒发心事使文笔大进一步。高中往面向全县初高中刊发的杂志《墨池》投稿每投必中,作为一等奖奖品的那支钢笔她一直留到现在。

     

这一切给了赵俪芃关于文字的莫大信心。


后来,被录取到西华师大新闻学专业。赵俪芃说第一次查到新闻学课程时兴奋了很大一阵子:“只要能与文字打交道,我都觉得特别幸福。”  


   

大学之后,赵俪芃抓住一切有益于写作的机会充实自己,不管是旁听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的课程,抑或坚持做读书笔记,对文字的执着从未停止。


     

“我这么一个自小在手机里长起来的青年,若是不痛下苦功,恐难再在文字上有所造诣了。”在她随手翻动的2016年某篇日记里,我们瞥见了这样一句话。


那么此刻,面对采访说出“无论何时面对几千字的任务,我不会太焦虑,摸着键盘灵感就来了”,也就毫不令人意外了。



不动笔墨不读书。


赵俪芃就是这样。读纸质书,她写下一本本读书笔记;读电子书,她又建立起大大小小的文档。电脑里面的读书笔记被她命名为“胖胖记”。


赵俪芃说她喜欢奇怪、冷门、小众的文字,有段时间还专门去研究了史可法《复多尔衮书》、明清帝王神功圣德碑碑文等。



      考研前六天那晚,赵俪芃失眠了,文思泉涌开始在手机上写小说。


     从凌晨两点到五点,写了6000多字。洋洋洒洒、长长短短。 “写”对她而言是享受:“我没有觉得写东西会有倦怠期,但是偶尔会觉得工作上有挑战。不管我以后从事什么工作,‘写’的习惯我会一直保持下去。”


 ✎ 凌晨写下6060字后的手机截图 



      除了码字,赵俪芃还很喜欢画手帐


     谈到兴趣爱好,赵俪芃笑得有点不好意思。本子是一年一个,系列的文艺风,贴纸、画笔、胶带、燕尾夹、各种印章一应俱全。偶尔,她会在朋友圈晒一下手帐,朋友们都评价不错。


 ✎ 赵俪芃近几年写下的手帐





      

      不难想象,长期坚持写作的赵俪芃成了中青网校通社审稿编辑,获得了团中央学校部“镜头中的三下乡”优秀通讯员、中国青年网优秀通讯员、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优秀校园媒体人等荣誉,并在中国青年网、中国网、四川新闻网等各级媒体发稿100余篇


     同时,四年来,赵俪芃专业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拿过大大小小的奖学金和奖项,独立在省级刊物发表多篇论文


 ✎ 赵俪芃与奖状合影 


2


 自信够创新  织就组织的荣光与情怀 



      大学做的最值得的事,是加入时通社,赵俪芃说。


   “不好意思,我能先扎个丸子头吗?”我们看到,她的刘海被汗水浸湿了。尽管相处了两年多,面对这个场合,赵俪芃还是显得过于客气了。


    

     她说起初加入组织,是觉得与专业相关又可以锻炼写作,出乎意料的是,组织里的师兄师姐给了她惊喜,锻炼写作摄影技能时要求严苛像“半个老师”,日常生活的相处像“亲人朋友”。


     “我做一行爱一行,很快就疯狂爱上这里的一切。”

    

     大一就是技能积累,厚积薄发第一步。“师姐说可以根据采访提纲带一个人采访学霸寝室,别人列10个问题,我列了60个!师姐毫不犹豫决定带我去。”


       赵俪芃说大一一整年都呈现出“跑”的状态,初次接触摄影,每周末都扛着单反去各种活动现场学习,空闲时间基本在跑活动、写稿和摄影中度过。



       大二的工作更加注重“协调”与“创新”,也有了与大一不同的忙碌。从那时开始,赵俪芃养成了熬夜的习惯,至今改不掉。


     “但其实挺好的,往往是深夜,灵感尤佳。”高中喜欢的电台“千里共良宵”,现在也还在听,是她深夜码字时的陪伴。



     学校为了加强团委新媒体宣传,成立了青年传媒中心运营“新语师大”。这时,赵俪芃正大三。“新语师大”这个平台,让赵俪芃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得益于专业理论,她在实践中有专业性、敏感度;得益于足够多的实践,她在专业上不至于纸上谈兵。



     面对困扰许多人的学习和学生工作平衡问题,赵俪芃分享了她的经历。“我不觉得做学生工作会耽误学习,对我而言两者相得益彰。”


      

       连续三年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赵俪芃,今年也将继续这段实践旅程。大一时,她是宣传组一份子,根据队员日记,深入挖掘、采访、写作出人物专访——《寻访抗战老兵,留住尘封的记忆》,颇受好评。


     大二时,她带队宣传组使活动被国家教育部官网宣传报道,“当时特别激动,觉得之前流的眼泪和汗水通通都值得”。大三时,她同青马班学员去川东北革命老区实践。


      

      作为运营团队主要负责人,赵俪芃兢兢业业自信创新积极拥抱新媒体,带领团队为新语师大创办了许多经典栏目,如“男神志”“女神志”“师大夜聊”“新语电台”“每日校拍”等,被校内外众多师生评价“做得有口皆碑”。


3


 热忱又坚持 

 锻造从容强大的内心




        加入西华师大青马班,是又一个令赵俪芃无比自豪的选择。


       在这里,她同师大青年共创青马品牌、争当青年标杆。不仅如此,今年,她还将以助理班主任的身份陪伴第二届青马班学员一起学习和成长。她说,“继续坚守在这个班级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大二时,赵俪芃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南充市“一问到底”百科知识竞赛,经过重重比拼,在总决赛中获得第一名


     她说,以前很胆怯去做不擅长的事,大学之后逼迫自己硬着头皮上,后来发现不过如此。所以,充满热忱去做自己不擅长的、害怕的事,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并且做得好,才是最可贵的。


      谈到大学里的良师,赵俪芃说,宣传部和团委的所有老师都对她影响颇深,所谓良师,大抵如是。她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他们的锻造。“想真诚地说一句:感谢!


      此外,赵俪芃说,通过团委这个平台认识到的朋友也是她大学不可替代的宝藏,“感谢他们出现在我的生命里”。



       谈到大学期间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时,赵俪芃不假思索:当然是张浪师兄。她说张浪师兄带领她第一次留三下乡,师兄那种对宣传工作的热情和执着使她深受鼓舞。


      后来,师兄教导她如何提升业务技能指导她如何带好组织,在她冲动鲁莽时给予她正确建议,让她受益匪浅。现在的很多工作,她也时常麻烦师兄指正。”在我前进的道路上,他像智慧冷静的良师益友,又像严格温柔兼具的‘兄长’”赵俪芃说道。

  

      

“现在每天都在思考如何创新做好工作。”


在明晃晃的日光灯下,墨黑的办公桌前,她露出两颗小虎牙,让周围的一切都变得生动可爱起来。


四年的拼搏和奋斗,各种成长和收获接踵而至,为赵俪芃的青春岁月锦上添花,而为她织就锦缎的,正是她那颗从容强大的心



毕业典礼后一天,赵俪芃在朋友圈写道:

 

舍不得的人一个个走了

并肩作战的日子变成回忆

如果不努力的话也许相册很快也蒙尘了

所以

把舍不得化为前进动力 再相聚

愿我们

各自成长  永不散场 

                                                                                     

       人来人往,离人几多,赵俪芃,选择继续与亲爱的母校一起成长,一起见证更多师大的人与事。



图 | 魏建文 黄瑄

文 | 刘维 何雅萍 刘奇

编辑 | 刘维 宋雨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