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团中央点名!西华师范大学打造党史学习教育空中讲堂!

共青团中央 新语师大 2022-08-08

文章来源:共青团中央官方微信公众号

文章原标题:《四川共青团:全力护航高校学子成长成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今年以来,四川共青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团抓思想政治引领”的工作理念,以提升引领力为关键,紧扣全团“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部署要求,聚焦“大思政”、“大品牌”、“大平台”,结合四川高校实际创新开展工作,取得了高校共青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积极成效。


聚焦“大思政”

用有高度、有态度、有深度的方式

引领高校学子


始终抓住思想引领这一主题和高校育人这一主线,从高校学生成长规律和特点出发,润物无声地引导四川高校学子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两个确立”的坚决拥护者和“两个维护”的坚定践行者。

坚持“一盘棋”统筹。严格按照团中央关于“全团抓学校”的部署要求,组织发动四川各高校团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广泛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教育、“四史”宣传教育和全省青少年“永远跟党走”学习教育活动,省青联、省学联第一时间发布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庄严承诺的《倡议书》,要求各高校以班级团支部为单位,及时开展专题学习和专题组织生活会,确保慎始如终高质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高校学子中入脑入心。截至目前,全省134所高校学生参与“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主题教育覆盖面达99.62%。同时,为了更好地统筹全省高校层面的思想引领工作,我们在成立团省委学校共青团工作领导小组、省学校共青团改革指导委员会和学校共青团工作专门委员会的基础上,建立了学校团组织书记向上级团组织述职制度,推动全省183个县(市、区)成立教育团工委,探索教育团工委书记兼任市(州)团委副书记,凝心聚力抓好四川高校领域共青团工作。


坚持“一体化”学习。为了筑牢全省高校学生的理想信念根基、提升学习质效,充分发挥学校共青团组织化优势,推动各高校团组织和团员学生以组织化学习为主,分层分类开展针对性学习。线上,依托“青年大学习”、“开学第一堂团课”等载体,全战线发动、全领域参与,实现全省每周近150万高校学生打卡学习,全省所有高校学生收听收看“开学第一堂团课”。线下,注重遴选一批优秀高校青年,加入省级青年讲师团和省委宣讲团新时代文明实践青年宣讲分团,开展专题示范宣讲,团长由团省委书记担任。通过开办“青马工程”培训班、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等形式,抓好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等重点群体的学习。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主题团日、接力重走长征路等体验式、互动式、沉浸式的学习实践活动。

 
坚持“一张网”联动。为了把准高校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聚焦“点、线、面”三维联动发力,齐心协力提升青年思想政治素质。抓风险防控关键点。持续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领域风险分析研判,建立省、市、高校信息直报点和高校信息员队伍,发现舆情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处理和反馈。面向高校大学生开展思想动态调研,建立学生思想动态评估机制,实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抓关键少数一条线。严格规范学生社团管理,重点管好学生思想政治类社团,配齐思政类、公益类社团指导教师,监督社团依规活动,实现共青团对学生社团的有力监管。抓示范带动覆盖面。创新开展高校名团干工作室评选,加强团学工作带头人培养。遴选确定21个县(市、区)、10所高校作为“星级团支部”、“星级团委”省级试点单位,持续激发基层组织活力。


聚焦“大品牌”

用有特色、有温度、有帮助的项目

服务高校学子


紧紧围绕团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不断探索和创新实践载体和品牌项目,持续打造具有四川特色、深受高校学子喜爱的形象“IP”。

强化实践育人,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注重发挥实践项目的国情教育功能,通过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实施“逐梦计划”社会实践等,着力把社会实践打造成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目前,已组建超过1000支“三下乡”实践团队,分赴全国500余个地区开展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帮助9万余名大学生前往机关、企业、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等地开展岗位实习。


强化服务育人,持续拓展学生成长格局。注重发挥服务项目的示范引领功能,通过开展“青春志愿”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双城青才计划”等项目形式,着力把服务育人贯穿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截至目前,组织发动全省各高校结对21个市(州)的3092个社区,开展亲情陪护、心理健康辅导等志愿服务活动。招募派遣来自全国各地各高校应届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4.1万余人次,参与服务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比如,西南民族大学“格桑花”研究生支教团扎根海拔3507米的雪域高原,采取“志愿+接力”方式连续7年定点支教帮扶,倾情服务民族地区莘莘学子。组织1.1万余家企事业单位提供岗位53万余个,服务川渝两地大学毕业生就业。


强化关爱帮扶,精心呵护学生健康成长。在“我为同学做件事”实践活动中,各高校推出“权益小窝”、“信息直通车”、“早安同学”等品牌服务项目,引导广大同学有序参与校园治理,累计超10万人次受益。在“千校万岗”大学生就业帮扶中,建立贫困毕业生就业结对帮扶机制,累计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2020届贫困家庭毕业生1300余名。在“青春护航”系列活动中,联合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等部门开展“青春护航”系列活动,从生命安全、禁毒防艾、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角度,为青年成长保驾护航。

聚焦“大平台”

用有趣味、有内涵、有意义的内容

凝聚高校学子


努力寻求新媒体和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契合点,充分发挥网络育人功能,使之成为教育引导青年的重要阵地、联系服务青年的重要手段。

同频共振,强化高校新媒体平台管理。把高校新媒体矩阵建设作为网络新媒体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打造以“四川学联”微信、微博平台为核心,各高校新媒体平台为支撑的校园新媒体矩阵,目前全省团属校级新媒体账号共计192个。持续规范高校新媒体账号运营管理,切实摸清各高校新媒体账号底数,定期开展“僵尸账号”清理整治行动,信息发布严格按照“三审三校”流程。比如,四川大学成立“明远传媒”和团学新媒体联盟,严格实行内容“先审后发”审核发布制度,开发团学新媒体内容监测管理系统,清理僵尸账号、整顿低活跃账号。经梳理,全校团学新媒体账号从900多个锐减至206个。



内容为王,原创推出高校新媒体产品。坚持运用新媒体手段把党团信息“翻译”成高校学生听得懂的语言、看得顺的画面,原创推出了《光盘侠》MG动画、《熊猫侠》MV等网络文化产品,组织新生军训风采短视频展播等活动,拉近与青年学生的距离。比如,四川农业大学建立学生融媒体中心,在纪念五四运动百年之际拍摄《我和我的祖国》快闪视频,总浏览量超50万次。原创《我是光盘侠》快闪视频获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点赞转发,浏览量过亿,相关工作受省委书记彭清华点赞。西华师范大学整理发布《少年》、《党史慕课100讲》等视频、音频、漫画网络文化产品,通过云端宣讲、在线直播、联手电台等方式打造空中讲堂。
 

正向引领,持续开展网络宣传引导。坚持做好高校共青团网络热点观察工作,建立四川高校新媒体应急响应机制,按照“分级响应、分层管理、全团联动”原则,对高校青年关心关注的社会热点及涉共青团领域的相关话题及时了解、实时分析,在重大时间节点和重要事件中积极开展正能量宣传引导,持续唱响网络主旋律,构建清朗网络空间。

编  辑丨李文宁
校  对丨吴易唯
校  审丨孙小千
值班编委丨连李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