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同学发现
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那么对于遥相呼应的体育馆
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总建设用地约2.38公顷,总建筑面积24662平方米,由一个主体育馆和一个综合体育馆组成。体育馆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地上建筑面积2206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2602平方米。
场馆特点:立于学校“文脉”上的建筑
北京城有条中轴线,穿越天安门广场、故宫,向北直到奥林匹克公园。在北京科技大学内同样有条中轴线,科大体育馆就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北京科技大学的中轴线由学校西门向东延伸,经过学校的主楼、图书馆、体育场,可以说,学校最中心的建筑都处在这条中轴线上,而新建的体育馆位于中轴线的最东端。将体育馆建在中轴线上,除了与校园整体布局更加协调之外,也是对学校“文脉”的一种呼应。
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柔道、跆拳道的比赛场馆,在体育馆的外形设计上,使用了柔道、跆拳道运动中的“带”的概念,整个建筑浑然一体。不管是北科大体育馆前的奥运广场,还是体育馆的外墙立面,甚至是体育馆内部,一排排整齐的线条都在传递着关于“带”的信息。
北科孕育出的那些“奥运人们”
让我们回到2001年7月31日那个因期待而沸腾的夜晚。
人们不会忘记当时莫斯科会场紧张而肃穆的情景,更忘不了那些向全世界慷慨陈辞为北京申奥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们。在八名申奥陈述人中,竟有两人毕业于“老钢院”——刘淇和楼大鹏。
被誉为“钢铁摇篮”的北京科技大学,正是由于它和奥林匹克之间难舍的缘分,培养和孕育了众多耳熟能详的“奥运人”。
国际田联副主席:楼大鹏
从这里的机械系,走出了国际田联终身荣誉副主席、北京申奥“十大功臣”楼大鹏。楼大鹏,浙江宁波人。10岁那年随父母远赴英国,住在著名的温布利球场附近。1948年夏,这里举办了伦敦奥运会,12岁的楼大鹏在温布利球场初步接触奥运会,便被奥林匹克深深吸引,直到今天。1954年至1959年,楼大鹏在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机械系就读。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体育成绩更是突出,曾以25秒1的成绩打破男子200米低栏全国纪录并获得1958年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冠军。
然而,在第一届全运会的训练中,楼大鹏扭伤了脚踝,不得不放弃了赛场。大学毕业后,楼大鹏的初衷是像其他校友一样投身到国家的钢铁事业中去。就在这时,学校再三地挽留他进入体育教研组工作。尽管这样就意味着数年来的学习成果都将无用武之地,但是面对母校的召唤,当年这位朴实的大男孩还是点点头答应了。这一干便是七年,其间,他作为中美“乒乓外交”的翻译,见证了中美破冰之旅,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赞赏。楼大鹏三次出任奥运会技术代表,六次出任世界田径锦标赛技术代表。在北京两次申奥中,均出任奥申委的体育主任,两度成为申奥的主要陈述人,并承担了大量的奥运会筹备工作,为中国奥运会的成功申办和举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惊叹号:“一直坚定、一点轻快”
回首2008年夏天,五千余名北科大奥运志愿者投身于奥运相关服务:1192名奥运会赛会志愿者、970名残奥会赛会志愿者,服务于北科大体育馆、数字北京大厦和奥林匹克公园交通场站;1085名城市志愿者,在海淀区、宣武区、朝阳区18个站点上共计服务4.5万小时;236名社会志愿者,全程服务地铁奥运支线,累计达到1.7万小时;1.5万人次的文明观众拉拉队志愿者,参与了32场比赛、11万小时的助威活动;近千名奥运实习生全程服务奥运会和残奥会......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在奉献奥运的过程中,浪漫而精彩的北科大志愿者,创造出了“一直坚定、一点轻快”的惊叹号精神:笔直的一竖,象征我们意志坚定、勇担重任;飘逸的一点,代表我们青春飞扬、自信洒脱。小小的惊叹号集中体现了北科大志愿者肯奉献、讲责任又勇于创新的精神,他们的表现令世人惊叹。北科大体育馆柔道竞赛组织业务口的志愿者们,还巧妙借用我校“钢铁摇篮”的美誉和柔道比赛的特点,创造出“刚柔并济”的团队文化。
点亮本推送下方“赞”和“在看”,转发本推送至朋友圈直至开奖结束。
注:完成“点赞+在看+转发”,保留至开奖时间,否则无效。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北京科技大学官微所有。请获奖人员携带手机前往校史馆101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