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授课,他有妙招!
当同学和老师
只能通过“云端”相见保障在线教学质量成为了头等大事为了让小贝壳们更好地畅游知识的海洋“主播”老师们在自己的课程中纷纷“卷”了起来使出“十八般武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系杨光昌老师在自己教学生涯的第二轮授课,就开始了线上教学。杨老师表示:“尽管线上教学听不到同学们对知识点get的回应、看不到同学们对问题疑惑的表情,但自己依然要充满激情地传道授业解惑,期待阴霾散去,再聚校园。”
★
矿物加工工程系王晓莉老师也亲切地说:“疫情当下,虽不能相面,但教学科研的步伐不停息,与学生相会“云课堂”,共同网课、共克时艰!”
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张家泉老师本学期前后承担了《金属材料学与热处理》和《钢铁冶金学》(国家首批一流课程)两门本科生必修课教学工作。北京疫情形势起伏期间,张老师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下,努力做到“线上线下保质量、课程坚决不掉线”。
朱荣老师,主讲本科生课程《钢铁冶金学II-炼钢学》,疫情期间作为课程负责人带领《炼钢学》教学团队力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将雨课堂与腾讯会议相结合,辅助多种授课手段完成线上教学。通过评论区和弹幕互动、线上答疑、增改课件适应线上教学等措施,保证了线上教学效果。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为提升教学质量,北京市教学名师强文江老师,牵头申报的“材料科学基础课程虚拟实验室”已获批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疫情发生以来,强文江老师为学生们主讲《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等课程,他始终坚守线上教学育人阵地,细致梳理原有的课堂内容和课堂教学方案,结合线上教学工具的灵活运用,在教学细节处进行更多的思考和调试,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带给同学们良好的线上学习体验,与同学们共享材料学的美妙和魅力。
机械工程学院
郑阳老师主讲《设计表达》课程,根据以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丰富经验,郑老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采用多台电脑、手机等设备,线上现场为学生演示手绘产品设计表现的技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获得学生的好评。
★
曾新喜老师主要讲授《机器人技术》课程。在线上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雨课堂与PPT的教学功能,灵活使用板书,以及指针的激光笔、荧光笔等电子资源进行重点、难点知识的讲解与标注,多方面提升教学效果。
同时,曾老师在课堂上积极鼓励大家随时提问,融合弹幕的无记名互动功能,使学生的互动积极性比线下教学时更高;课程中,在弹幕上及微信群里及时收集课堂提问与课堂作业答案,在明确学生对于知识的了解情况后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力保每位同学不掉队。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褚福强老师主讲的《工程热力学》是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疫情以来,褚老师结合雨课堂与腾讯会议,通过线上积极提问引导、评论区互动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力求还原线下课堂体验。
此外,为吸引线上同学的注意力,褚老师也会利用精彩的1-2分钟短视频,理论结合实践,生动讲授布雷顿循环、朗肯循环等基础热力循环知识,不断活跃课堂氛围、让大家感受到线下课程相同的热情。
自动化学院
薛燕老师在《电路分析基础AI》线上授课过程中,将PPT课件和各种学习资料存放在超星学习通上,方便学生查阅并拓展学习;利用雨课堂的互动直播,融合翻页笔与手写笔等手段,进行课堂提问沟通,课上在线小测,讲解作业习题,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
史雪飞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线上教学效果,尽量采用生动易懂的例子启发学生理解难点概念;并且通过线上教学板书梳理,帮助学生更好地对课程内容结构有所了解。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王丽娜老师主讲的《计算机网络B》课程,通过雨课堂发布公告、随机点名、进行小测验,提升同学们上课专注度,在课件中精心设计了大量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概念、原理性知识。
王老师在使用腾讯会议授课时,同步开启云录制和EV录屏,方便学生反刍知识点。并建立课程微信群随时在群中完成答疑、发布作业和比赛等通知、分享随堂课件。在课后,利用网盘提供课程资料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料和讲解视频,让学生可以随时下载。“雨课堂+腾讯会议(云录制)+EV录屏+课程微信群+网盘”的多平台模式,有效促进了学生的线上学习效果,获得同学们一致好评。
数理学院
刘秀芹老师讲授的《随机过程》是数学类平台课。开展线上课以来,刘老师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等互联网手段与学生们架起交流的桥梁,通过雨课堂直播、弹幕互动,云班课提交作业、课堂小测,电子画板做好板书,辅以班级微信群交流,尽管疫情让师生无法线下见面,但挡不住179名同学的学习热情和老师授课的激情。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庞楠楠老师的课程主要包括《生理学》、《生物质谱分析导论》、《食品安全监测技术》。在线课程期间,庞老师充分利用雨课堂的投票、试卷、弹幕、投稿等多项功能,将课程内容和技术手段有效结合,通过部分匿名功能交流、沟通,切实缓解了学生压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同学们的出勤率和“抬头率”。在通过课后习题检查中,发现同学们对内容的掌握较之前有明显提高。
庞老师说道:“在线教学最主要的限制是交流,在多种技术手段下,我们完全可以实现云课堂,受到学生的欢迎。”
经济管理学院
李晓静老师主讲本科会计学专业的《财务分析》。为调动学生全程引导式思考及全程主动式讨论,她组合利用腾讯会议和雨课堂两个线上平台,通过彩色弹幕(匿名)、聊天弹幕(实名)、评论区留言三个渠道全程调动课堂氛围,同时要求学生按“小组+姓名”进入课堂,辅以列名法、小组推荐法、抢答法、肯定为1否定为2等规则制定法、有效弹幕数量考核成绩引导法等方式,不仅还原了线下师生实时互动的课堂体验,还发挥了学生可避免羞涩随时弹幕发言的线上课堂新优势,营造了欢乐活跃的线上课堂氛围。
文法学院
王钰老师,曾获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主讲《现代舞赏析》等课程。疫情发生以来,王钰老师努力排除线上教学的客观障碍,运用多种在线教学工具,适时调整线上教学的方式与内容,充分调动学生课程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课程讲授、在线答疑、课后互动等多元交流方式,王老师深入引导学生研习艺术理论,启发学生的艺术鉴赏与思辨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马克思主义学院
宗民老师主讲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本科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疫情以来,宗老师运用雨课堂及腾讯会议,通过尝试探索历史教学情境模拟、线上教学实践互动,运用历史实物展示、线上课堂讨论等手段,积极引导同学们进行评论区互动、微电影展示,拓展教学形式,调动同学们学习积极性,提升线上教学参与度。力争在探索强化线上教学优势的同时,加强学生体验感,保障学生学习的获得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外国语学院
王书玮老师讲授的《日本文学名著赏析》课程是我校第三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王老师运用课程团队开发的“四段三维”式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坚守第一课堂教学阵地,系统地将“文学文化维度”的课程思政元素自然融入课堂。
此外,王老师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型教学方法,将已经在智慧树平台上线的同名课程与腾讯会议平台作为授课辅助,设置评论区互动、师生问答、小组讨论等教学环节,有效地保障了线上教学的顺利进行。
在线上授课后,杜鹃老师想尽办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自己讲授的课程中加大腾讯会议聊天框和雨课堂题目设计的使用频率,利用主观题倾听学生们的心声,在“云端”真正了解到学生的真实反馈。
杜老师表示,四月底开始的网课不同于以往任何时候,因为学生在校内上课,会为了不影响他人而不方便打开麦克风交流。但是疫情就是命令,只有以最快速度调整上课方式、形式,才能同时保证学生安全和教学效果。当看到大家对于课程努力和热情时候,欣慰之情油然而生。
高等工程师学院
《电子技术实习》是首批国家级线上线下一流混合式课程、我校2021年课程思政特色示范课程。面对严峻的疫情,《电子技术实习》课程团队以雨课堂和腾讯会议相结合的线上授课方式,结合中国大学MOOC平台中的《电子技术实习-SPOC》课程、以及微信交流群互动答疑作业验收等方式,帮助学生在宿舍使用树莓派套件完成相关实验和自创作业。
同时课程团队着眼于新媒体效应,在电子实习基地公众号上发起树莓派自创作品有奖征集活动,每周一篇展示学生自创作品,鼓励学生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增强技术自信,积极探索思政育人新路径。
学校积极落实教育部、北京市
关于疫情防控的工作部署
认真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线上教学工作
积极开展在线教学研究
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做到“教学不缩水,质量不降低”
USTB | 北京科技大学
出品:新媒体中心来源:教务处编辑:张君琳校审:邢华超责编:薛浪相关精彩链接
积极战”疫“的北京科技大学点500个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