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泽华,直博的他梦想改变世界!
生物技术与物联网工程双学位
7篇SCI论文发表者,总影响因子50+
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三等奖
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
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一等奖
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北京市候选人
寻梦故里金奖实践团创始人
北京科技大学团内百优“科技之星”
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讲师
……
他,就是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在读博士生曾泽华,师从杜宏武教授。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故事。
当下不杂,在自己的时区
追寻奋斗的意义
本科毕业直博至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学校发表SCI论文名列前茅的本科生,科技之星的获得者……如此优秀的曾泽华同学,初入大学也曾有过迷茫与焦虑。为自己制定一个个小目标,是他战胜迷茫的有效方法。
确定修读双学位的目标后,他便积极利用周末时间投入学习科研,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双倍的课程和任务。确定保研的目标后,他便在大一自学计算机,大二主动参与科技竞赛与课题研究。“每天早上起床时想想今天要做什么,晚上睡觉时想想一天做了什么。”在曾泽华看来,大学是发现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付诸实践的宝贵时期。明确最终目标并将其拆解成一个个当下要完成的小目标,就能够克服迷茫与苦难。
高效,是曾泽华求学路上的另一个关键词。每门课程他都会提前自学,提前了解课上要讲的内容,从而更好地吸收、掌握知识。他会在宿舍里戴上耳机钻研学术,也会在学生活动中心与同学们交流讨论……“不必过多地与别人比较,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状态才是更重要的。”勇敢做自己,哪怕不是大多数,也可能是另一种优秀的模样。
君子当以自强而不息
将科研而上下求索
“作为生物专业的学生,我们能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做些什么?”2020年初,曾泽华向他的导师杜宏武教授询问道。“孩子,你试着比较一下新冠肺炎病毒跟SARS,看看有没有什么区别?”曾泽华的科研之路从此展开。
他开始查阅大量文献,寻找03年SARS中被人忽略的问题,以期帮助更多人了解新冠肺炎病毒背后的密码,他发现,新冠肺炎病毒中的N蛋白,可能是导致其免疫逃逸的关键蛋白,他通过蛋白质三维结构预测的方法,预测了N蛋白的结构,找出了其中一些潜在的药物口袋,预测了一系列药物抑制N蛋白的效果,向世界呼吁重视N蛋白的研究,而不是仅仅关注糖蛋白S。
他撰写了相关SCI论文,投稿至PNAS(美国科学院院报)后成功被送审。后来,他与陈师兄合作,共同构建了第一块新冠药物筛选蛋白芯片,文章发表在SCI期刊BBRC(IF:3.322)上。之后,曾泽华在科研的道路上愈法得心应手,作为第一作者,自主研发了内参蛋白筛选算法ERgene,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IF:4.996)”,作为共同第一作者,与郭师姐合作研究干细胞治疗老年痴呆症,发表研究论文于“Cytotherapy(IF:6.196)”,与周师姐合作研究干细胞水凝胶材料用作烧伤伤口再生,发表研究论文于“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IF:19.616)”。
除了这些发表的研究内容以外,曾泽华还参与了大量的课题研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母胎界面的单细胞分析,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癌症治疗靶点,衰老预警模型的构建,北京科技大学大兴研究院的泛癌单细胞多组学动态调控分析,相关算法的构建等,博一新生,已经有了独立带领课题指导学生的能力,他,重新定义了本科生在科研路上所能达到的极限。
怀赤诚之心
用脚步丈量山川河湖
谈起“寻梦故里”实践团,曾泽华充满热情与喜悦。
“我想让社会实践这件事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真正能够帮助当地改善民生,而不只是泛泛地调研。”秉承这样的初心,曾泽华带领团员们踏上了寻梦之旅。
日出前两小时他们便踏上追逐日出之旅,抵达水乡最高点,架设好摄影器材,严阵以待,只为将水乡最完美的一面呈现给大众;走遍当地的茶馆,品味独特的早茶文化,跟随着吆喝声,与当地居民一同赶集,探寻现代化冲击下的早市变迁;非遗湖丝散落民间,与团员采访共创新方案,搭建网上博物馆,向政府建言献策,微电影记录湖丝技艺,寻梦故里,愿做民俗文化的传承者,守护者,开拓者。曾泽华的脚步不止于此,水乡文化,胡同文化,徽商文化,陶瓷文化,寻梦故里此后踏继徽州,景德镇,北京,南浔,拾落各地民俗文化的遗珠,成果受到主流媒体和当地政府的一致认可。寻梦故里,寻的是失落故乡内的民俗文化,将其再次展现给世人。
因为自己淋过雨
便总想为别人撑伞
“我的大学是在一次次试错中不断成长的过程。”因为自己一路走来跌跌撞撞,曾泽华便想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更多的后辈,帮助他们少走些“弯路”。
由此,曾泽华在能环学院、化生学院以及学校学生学习发展与指导中心担任学生讲师,利用课余时间向学弟学妹传授计算机专业的学习方法,传授大学如何平衡学习,工作,生活之间的关系。
为别人点一盏灯,照亮他人,亦照亮自我。在他看来,能够帮助到别人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同时,在学生工作的锻炼中,也会让自己的学习变得更加高效。
写在最后
//
成长路上,接受挫折与挑战是我们的必修课。但更重要的,是学会回顾与反思。“想改变这个世界。”这是曾泽华的座右铭,人活一世,不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总感觉有所缺憾。当我们年近百岁的时候,再回顾我们的一生,获得的成就,积攒的阅历,经历过的风雨,见证过的彩虹,都是我们最珍贵、最骄傲的回忆。
“为君一击,鹏抟九天”。愿曾泽华在读博路上继续乘风破浪,愿我们皆能踏平坎坷,提灯前行。
USTB | 北京科技大学
出品:新媒体中心来源:广播台编辑:王子浩校审:邢华超责编:薛浪、杨美偲相关精彩链接
一起为
拥有优秀小贝壳的北京科技大学
点500个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