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丧”的状态,从让自己“忙”开始
题图 Mono
Oct.
5
灼见(微信号:penetratingview)
想摆脱“丧”,需要自己消解或转化的能力,以事代事,多寻找生活的充实和快乐。
作者 | 苏斐儿
01
朋友W最近因为一些活动的事很伤神。
她在失眠了快三天的时候,终于发了一条询问的消息给我说 : “我最近好丧,怎么才能让自己赶快活起来呀”。
最后还发了一排哭泣的表情。
我回复了三个字:“忙起来”。
我想起了我七月初刚考完试的时候,好几天过得特别浑噩,一天的手机刷下来,什么也没看进去,写稿也不在状态,整个人丧到不行。
持续了几天,我就去琴行找了份兼职,有排课的时候就给小朋友上上课,没课的时候就自己找间隔离的房间躲起来练琴,给自己定下两天弹一首曲子的目标,彻底让自己陷入有事所为的忙碌。
忙的状态纷至沓来,丧的感觉消失殆尽。
用忙消除丧,对我来说还是蛮有用的。人在越丧的时候越发会想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想越多苦水越满,丧到停不下来。
我自己有过好几次这样的经验,所以后来我学乖了,当一些会让自己觉得不快乐的想法要冒尖时,我会选择性转移情绪,逼自己跨入另一种状态。
丧的情绪很容易给自己增加额外的困扰,而适时转移情绪,无形之中给自己留有喘息的缝隙,所有的烦恼之事也就在这缓冲的期间被粉饰。
02
前不久和一位专攻心理学的同学聊天,谈起了“大多数人丧的原因”时。
他一针见血地归纳出了以下几个原因: 缺钱(入不敷出)、工作不如意、女生嫌自己长得胖、生活没动力没目标,不知道自己一天到晚都在忙什么……
论及以上所列的原因,或多或少都会有人躺枪,总结我们的常态就是 : 间歇性的踌躇满志,持续性的意志消沉。
这种常态我真有,像我们这种公号狗,每次进入后台,看到各项数据都呈现良好的增长趋势,内心便开始os:我要赶快写稿,最好每日一更,自我以为这样就能减少被取消关注的次数。
结果第二天,再次进入后台,看到数据在走下坡路,嘴角开始扬不起来,每日一更的自我暗示,也早就遁于无形了。
这种情形就像我们生活的喜乐规律,鲜少有惊喜的簇拥,多的是疲于应付各种日常小确丧的焦灼和无力感。
今天我的作业超多且难,下雨了我忘记带伞了,穿着鞋就踩进看不见的水坑,我的毕业论文还未修改完毕,我的活动策划还存在多处错误,明天就是deadline了,可我的稿子还没写完……
想摆脱这种突如其来的丧,还需自己消解或转化的能力,以事代事,多寻找生活的充实和快乐。
03
想的多真的不如做的多。
认识了一个同是自媒体的朋友 D,毕业时在做与不做自由职业者之间犹豫了好久,他的履历不算出彩。可因为自由职业者的不稳定性,所以他也向几家公司投了自己简历,可最终不了了之。
那段时间他常在深夜发动态,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得到他眉宇间的垂头丧气。
“丧”味浓的动态在某一天停止了,接连几天也没见他再发过什么。
我忍不住发了一条微信消息问他 : “你现在还好吧”。
“挺好的,想通了,最近一边在找工作,一边想把公号好好做起来。”过了十多分钟,他回了我这段话。
那是他挺艰难的一段日子,看不到未来风向标的迷茫,加上生活上的拮据,不得不逼他忙起来。
事实也证明,一丧到底的萎靡不振确实是挺无用的,它改变不了你的现状,只会让你更痛苦无助,被别人远远甩在后头。
现在,他找到了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有了一定牢靠的收入,也凭着自己针砭时弊的文字,收获了一批数量不少的铁粉,自己的公号也慢慢步入正轨,越做越出色。
我不想借他的事例标榜什么,只是想提醒我自己和你们,要认清:全身心的忙碌和工作不一定能彻底改变现状,可你只丧不做,只会被后来者居上,时机是瞬息万变的,你为此忙起来,去做了,就能多一分胜算。
04
小时候喜欢涂涂画画,小学时上过几年的画画班。
后来就没再上过了,只是会在闲暇时乱画一些素描,再后来因为被家人要求好好在重点班考大学就再没碰过了。
上大学后,尝试着重新拿起画笔,一度忐忑不安,觉得应该已经全忘了,可居然意外地找回了多年前那个只要一坐在画板前就能安静画半天的小姑娘。
你做了,才发现我竟可以,不做觉得我永远不行。
就像一直有不少人在后台问我: “大学生活真的很丧很迷茫,不懂该做什么?”
我想说,可能你留给自己的时间还是太宽裕了,一旦你让自己忙起来,时间紧凑,整个人就会觉得“满溢”,哪还有空去瞎想。
你可以重拾爱好,也可以去尝试你特别想学但之前没机会接触的任何一种活动,譬如书法、音乐、写作、跳舞、弹琴、摄影……都可以。
况且爱好这个东西,是最不具功利性的,你不需要用一纸璀璨的证书来换取别人什么高度赞扬,你只要能获取一点点的成就感,就足够了。
在某种程度上,它会让在危险世界里一度受挫的自己,欣喜地意识到,原来我并非一无所长啊,有了这点忙中求乐的自信,你才不至于早早全面撤退。
05
过于清楚知道“我什么也不想做”和“我什么也做不好”的人,容易在生活中受挫,他们会一开始就给自己定好了不行的界限,以至在所有生活的是是非非中进退维谷。
生活大多是建立在彼此粘稠的躁动上,一度处于低气压未必是好事。连 “忙”的状态都未尝试过,你就只能在温水里慢慢扑通,永远接不住用汗水熨烫的成果。
它是需要你用百分之百的野心去折腾,去躁动的,以此,你才能在生活的颠簸与狼藉之中,将每日的小确幸寸积铢累,拼凑成意料之中的大惊喜。
—THE END—
☀作者:苏斐儿,从小喜欢文字的怪力少女,钢琴十级的文艺女孩,大四在读的萌妹子,想和你分享萌暖的成长生活。个人微信公众号:时光之间(ID:shiguangzhijian31)。灼见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