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华才女飙泪谈人工智能:这才是我最大的担心

2017-11-21 灼见



频频刷爆朋友圈的「人工智能」 「物联网」「云计算」这些看起来高度技术化的名词,正在走入「平常百姓家」。


在以人工智能为驱动的时代,也许有不少人的想法,正如《南风窗》写的那样:「今天怎么想象未来,都是幼稚的」。


然而,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也有着深深的忧虑。


今天,我们强烈推荐给大家的是,清华才女刘慧凝的演讲《人工智能不能代替人》。


刘慧凝获得文学与工学双硕士学位,身上既有文人的浪漫,又有工科的理性。


她的这篇演讲视角新颖,发人深省,值得每个人细细品味。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025b4709h&width=500&height=375&auto=0


《人工智能不能代替人》 

刘慧凝


前一阵子,阿尔法狗战胜了世界级的围棋大师,沙特又给一个机器人颁发了一个公民证书。好像现在你走在街上,不说两句人工智能就跟没上过学一样,所以今天呢,我也跟大家说说人工智能。


- 01 -


我的硕士课题是自然语言处理,这是人工智能里的一个分支,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将近20年的资料啊,文字啊,文学作品,全都输入计算机,让它去计算和学习人类是如何使用比喻这种修辞的。


再举一个例子啊,阿尔法狗战胜了世界级围棋大师,就因为它有两个脑子,一个负责全局,一个负责局部分析,当两个脑子的计算被平均加权之后,它形成的那个决定,就是决定了它最后落子的那一刻。


所以大家就知道,人工智能思考的核心在于计算。


看到机器这样精密的计算,我不知道你有没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你觉不觉得,人有时候也挺像机器的。


比如说我,我就特别的急,我喜欢快速的处理大量的信息,特别讨厌别人啰嗦。


但好巧不巧的我妈就特别啰嗦,特别喜欢发语音,你就拿出手机来,一二三四五六七,十条二十条满屏都是她的语音,你不点开,永远都不知道她在说什么。


有一次,我就受不了了,我就说:“妈,你能不能别发语言,你发文字,你这样特别慢,会耽误我时间。”

 

就这样,我从一个人变成了一个快速处理信息的机器,因为我把我妈的语音当做信息,输入大脑,分析结果,我希望她输入的是文本,而不是语音,因为我更好识别。


 

但是我没有分析出来的是,我妈她发语音,是因为她眼睛没有以前好了,她一个人晚上坐在沙发对着这个发亮的小屏幕,她打字,眼睛会很不舒服。

 

我没有分析出来的是,我妈她发语音是因为她不想给你传达什么指令信息量,她只是因为你好久没在家了,想跟你说说话。

 

我没有分析出来的是,每次我像一个高精尖的机器,快速地处理信息的时候,其实都在拉宽和她之间的距离。

 

我没有分析出来的是,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在跟你们每一个人的母亲开始一场告别:剪断脐带,完成第一场告别;断掉母乳,完成第二场告别。


从此以后你每一次学习的进步视野的增宽都在拉大这场告别的距离,你站在很远的地方转头挥手对她说:


“妈妈我在这,我这有更大的舞台更美的风景更多的朋友更忙的工作,但是你,你太慢了,你落后了,你影响了整个团队的效率。”


 

但是你还记得吗,我们特别小的时候,不太会走路,你常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你说“爸爸妈妈等等我”。


那个时候爸爸妈妈牺牲自己处理信息的效率站在原地等你,后来你一天一天地长大,一天一天地跑快,现在你想起来提效率这件事了,你说“我们是信息的时代,我们讲究效率,我们不要慢者”。

 

我相信世界上一定没有那么冷漠的人工智能,如果有,我宁愿活在最原始的时代,大家对信息和效率还没有概念,但是懂得用心去体会情感。


我可以听完她的20多条语音,而且不用对着手机面对面就行,否则人和机器有什么区别呢?

 


- 02 -


这是一个发生在小家家庭里的故事,现在我想讲一个发生在大家,国家里的故事。

 

我的一位清华师兄,大三的秋天他报名参军成为了一名军人。而他的选择不仅仅是成为一名军人,而是到中国最高的哨所做一名哨兵。


什么是最高,生物学家给出的界定是海拔4500米以上就是生命禁区。而他所在的那个哨所,海拔5318米,寸草不生。这个哨所成立了40多年以来,已经有十多位官兵长眠在这片大雪覆盖的土地上。

 

家人和朋友都疯了,说你一个学霸一生做过那么多道选择题,为什么一定要在人生的选择里给出这样的答案,名校毕业,名企工作,这么多选择为什么要去当一名哨兵呢?


他只说了一句话,再也没有人问他为什么去阻拦他,他说:


“你知道中国在世界上唯一没有解决陆上边界的地方在哪吗,我就是想站在我的家门口,守护着我的国旗,看着它稳稳地立在那。”



- 03 -


人工智能在做选择的时候,基于的是计算,它们凭借超强的计算能力和记忆力去模仿人,但恰恰是人,人的选择是很难被模仿、被计算的。

 

在抗日战争初期,我们的国家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有些清华毕业,有些是名门子弟,有些是归国华侨,用现在的话说他们颜值还挺高,就是这么一群很帅的小伙子,做出了一个相同的决定:


他们在充满硝烟的蓝天里集体赴死,把平均年龄只有23岁的生命留在了一架战斗机里。


 

他们当中有一个人叫刘粹刚,刘粹刚对她心爱的女孩说:“我们的人生是不能被计算和计划的,我爱你,但是我不敢爱你,因为我要随时做好准备和敌人同归于尽。”

 

在战争年代,只有我们敢于斩断自己的未来,才有可能给心爱的人留下未来。这就让我想起了那句诗,叫做: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刘粹刚在死前,对他新婚只有一年的妻子说:“如果有一天,我以身殉国,只是尽了我的天职,但是你,一定要用最聪明的脑瓜和理智去思考,不准为我牺牲自己。”


你觉得他傻吗,他什么都懂,他聪明的不得了,可就是这么一个聪明的男孩,却选择和他的队友们,一起做出这种“愚蠢”的决定。


他们明知日军的飞机很多,新型的机器层出不穷,他们明知自己力量薄弱,寡不敌众,他们明知这是一场不归之路,有去无回,但还是会选择在危机的时刻,做出那种自杀式的飞行模式——直接相撞,同归于尽。


因为他们有一个誓言,叫做誓死报国不生还。

你以为他们不懂得计算吗,不会人工智能的那一套,他计算过,这就是他的公式,他觉得用一个人的生命去换得更多人的生命,去换得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他觉得这种算法比较值。



- 04 -


我是一个工科生,人工智能所有的思考都是基于计算,但是我们知道人工智能的方差会比人的计算值小,因为它更聪明,更精确。


可是你们要知道,方差这个概念,是伴随着赋值而判断的,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东西都无法被量化,更何谈赋值呢?

 

人类的选择,有的时候,也会基于计算,但更多的时候会出于内心,出于一种对国家的热爱,对民族的信仰,出于一种基本的本能。


人的选择非常复杂,我们有的时候会失误,失算,失恋,失败,会做出很多愚蠢的事情,可是我们也会选择牺牲自己,会成全更多人的幸福,这是我们人类的选择。

 

像抛弃了国外优厚科研待遇的邓稼先先生,像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建筑系的梁思成和林徽因先生,像刚刚我说的,把23岁的生命结束在蓝天上的空军战士们。


他们每一个人都懂得计算,但恰恰是他们这种不能被计算的选择,成就了今天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推动了历史的进程,有了在座的每一个人的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我还是会相信,无论是在我们家庭的小家里,还是在国家的大家里,人工智能永远都不会取代人,每一次应用领域的科技进步,都会更好的优化我们的生活。


但是我担心,我们人绝对不能变成机器,因为那些对家国的热爱,对民族的信仰,对每一份初心的坚守,是我们之所以成为人,而不是机器的根本所在。

谢谢大家。

 

—THE END—

 来源:我是演说家


MORE
延伸阅读 

◐◑这档国产良心综艺终于开播!真正的脑洞大开,零距离感受中国创新创意的魅力!

◐◑综艺清流回归!豆瓣9.5分!史上“最毒证婚词”、最贵书信...每一封都是大招!

◐◑副市长当导游,外国人打call,张一山首当老师…这座魅力城市再登央视,挺进全国10强,惊艳世界!

◐◑亲人、夫妻、情侣,不能好好说话只有一个原因

◐◑31岁患癌女博士:我写的不是死亡笔记,而是关于生的教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