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假期返程最扎心照片刷屏:瞬间懂了,谁是最爱我的人

我是李月亮 灼见 2021-07-04

Oct.

9

灼见(微信号:penetratingview)

父母和孩子,其实走的是相反的路。


作者 | 李月亮



01


假期转眼结束。


返程时刻,也是考验后备箱的时刻。


这两天,全国网友都在晒自己的后备箱。每一个,都被爸妈塞得满满当当。


南瓜、香油、绿豆、大葱、糖蒜、笨鸡蛋、新蒸的花卷、现磨的面……满满的,都是爸妈的爱。



也有网友说:


我每次回家的时候都拉个空箱子,然后回来时就提不动了;


不要问我的行李箱有多沉,我会告诉你很沉……我妈可能觉着我在外面会饿死;


外面明明什么都有,但他们就是担心我吃不饱。


所谓父母,就是那个“竭尽全力给了你全部,还生怕不够”的人吧。


一车的土特产,也是一车的不舍和挂念。


孩子大了,要去往更广阔的天地。


他们老了,跟不上了。只能让这一车食物,跟着孩子去异乡,让他感受到家在,爸妈在。


 

说来真是心酸。


那个曾一路为我们遮风挡雨的人,如今体衰力薄,遮不住我们世界里的风雨了。


但他们仍然本能地想为我们做点什么。


把我们的车塞满,是他们的安全感。就像小时候,他们看着我们把碗里的饭吃完。

 

02

 

昨天我还看到一个图,很感慨。


一个黑龙江的老爷爷,习惯在台历上记事。


孙女无意间发现,10月1日那天,他写的是:


“孩子们都回来了,9人”。



简单几个字,却看得人泪目。


人年纪大了,格外盼团圆。无论贫贱富贵,凑在一起,便是幸福。


可惜相聚太短。


好像昨天才笑盈盈进门,今天已经要提着包离开。


那个好不容易盼来你的人,又要满怀不舍地送你走。


他们站在车外,假装平静地挥手告别,努力用微笑,掩饰浓浓的失落。 



袁泉有一次说:


离别真的非常痛苦。


我记得以前每次要离开家,提前一个多礼拜,我妈跟我爸就坐在楼道里敲核桃,敲一大袋子核桃,包好给我带着。


那段时间,我们都在努力掩饰离别的伤感。


我爸是个做事要有充足提前量的人,所以他总会很早就把我送上火车,其实离开车可能还有20分钟。


那20分钟就很难熬,我不敢看他们,直到火车缓缓开动,才敢转过头冲我爸爸打个招呼……


 

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吧。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不得不离开家,去远方。


每次和父母分别,都像一场劫难。

 

03

 

我们在一次次艰难的告别中,越走越远。


父母也在我们离开的日子里,偷偷地变老了。


每次回家,我们都会发现,他们背更驼了,头发更白了,耳朵更背了,反应更慢了。


有时真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别再让他们变老了。


可惜时间从来不听话。


之前网上有一个“用A4纸算时间”的图,很让人惊心,你可能也看过。


如果一个格子代表一个月,30岁的人生是这样的:



如果你一个月见父母两次,那么能和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其实只有这么短:



假如你们一年只见一次面,结果就是这样:

 


生命如此短暂,我们和父母之间的缘分,可能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长。


人生有很多残酷的事。


其中之一就是,终有一天,我们要和父母永别。


在一篇写“返程的后备箱”的文章后面,我看到了一个读者伤感留言:


妈妈以前也是这么做的,可是,妈妈现在不在了。



真是难过。


妈妈在的时候,我们往往也不觉得那一车南瓜黄豆有多好。但当她再也不可能给你装一粒黄豆,你才会感受到,那是怎样的悲伤。


一个朋友的母亲去世一年了,她至今都不太习惯。


家里的猫需要照顾,她会下意识地想送到妈妈那里;


看见妈妈喜欢的水果,会忍不住想给她买;


孩子学校有什么趣事,也总想跟她分享。


只是转念一想,妈妈已经不在了。


她说,每到这时,便悲伤难耐,也才真正知道,“妈妈不在了”意味着什么。


那不是世界上少了一个不起眼的老人,而是儿女的很多感情没了寄托,很多心事没了着落,很多习惯,不得不割舍……


所以啊,如果你的父母还在,还能跟你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说话,能费尽心思地把你的后备箱装满,请一定珍惜这份幸运。

 

04


 

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离开以后,父母在过怎样的生活?


前阵子,一个读者阿姨给我留言,说她退休之后,格外感到孤独,经常一个人起床,不知做什么好,感觉空气都是闷的。


她儿子工作特别忙,一般一个月只回家一次,每次也都是放下包匆匆吃一顿饭,就又背上包离开了。


她有很多话都还来不及说,他的车就开走了。


有时她会想给儿子打个电话,又怕打扰他工作。


她特别怀念孩子小时候,每天围着她“妈妈”“妈妈”地说这说那……


这可能是很多老人的生活状态。


出门一把锁,回来一盏灯,没什么人说话,更不知道世界发生了什么。


出去买一把小葱,一个星期还没吃完。


有的老人一个人住,连澡都不敢洗,怕滑倒了,起不来。


知乎上有网友讲她的姥姥和姥爷:


我小时候,姥姥、姥爷已经很老了,他们为了省电,屋里不开灯,两个人静默地坐着,谁也不说话。


后来,姥爷得了老年痴呆,走了。


第二年,姥姥也去了,糖尿病综合症。


他们没和我讲过是不是孤独,我只是能感受到,他们越老,活得就越不好。


是的,世上第二件残酷的事就是,人越老,活得就越不好。


身体衰弱、头脑僵滞、生活枯燥、身边没人、内心孤独……


他们开始特别需要孩子,但他们不肯说。


中国式父母,都有一种超强的自觉,就是“不能给孩子添麻烦”。


我邻居阿姨去年被车撞了,挺严重,当时就躺马路上起不来了,住了一个月院才好起来。


后来我问她,那天躺在马路上时,心里在想什么?


她说:“我就求老天爷啊,千万别让我瘫痪,别变成孩子后半生的负担。”


她女儿在一边说:“瘫痪我就伺候你呀。”


她哼了一声:“我宁可直接撞死。”


这就是中国的大多数父母。


不管多难,他们都希望自己扛过去。他们宁可撞死,也不愿变成儿女的负担。


他们在你不需要的时候,会自觉地开启隐身状态,生怕给你添麻烦。


而我们做儿女的,也常常忽略了,他们其实活得不太好。


我们总觉得那是自然常态,随他们的意就好。其实,我们就算不能阻止他们衰老,也起码可以让他们活得更好些。


经常过去看看他们,陪他们说说话,他们的日子就更有活力。


每天打个电话,给他们讲讲你的生活,他们的世界就有寄托。


别以为这都无关紧要。


他们是真的需要。

 

05

 

父母和孩子,其实走的是相反的路。


小时候,父母是我们的全世界。


慢慢地,我们的世界越来越大,父母的世界越来越小。


到最后,我们成了他们的全世界。


小时候每次妈妈出门,是我们哭喊着,不让妈妈走;现在,变成看父母满心不舍,还强笑着跟你挥手。


他们嘴上说着“放心走吧”,心里想的,却是“你可不可以不要走”。


我们其实心知肚明,只是人生有时……不由己。


那么,如果分别在所难免,我想认真对你说一句:一定要记得,常回来。


在他们最衰老虚弱的时候,给他们撑起一片天。 


因为他们曾拼了命地,把最好的给你。


点个“在看”吧,祝天下父母,幸福安康。 


—THE END—
☀本文选自李月亮(bymooneye),作者:李月亮,高人气专栏作家,新女性主义者,扎实写字的手艺人。解读情感,透视人性,以理性和智慧陪万千女性成长,著有新书《你要活成一束光》。灼见经授权发布。


MORE
灼见热文 
◐◑26岁姑娘因患抑郁症,留下千字遗书失联!该如何预防抑郁症?
◐◑黄文秀生前最后的微信被披露,字字泪目!撒贝宁:我不敢看这一句
◐◑《姜子牙》预售票房破亿:它凭什么?
◐◑“恭喜那些经常发朋友圈的人”
◐◑小时候表现越“乖”的孩子,长大后可能心理问题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